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喜欢抽烟。不过那时条件所限,都是用旱烟袋抽烟丝。旱烟袋前面是一个金属锅,多由铜制成,中间的一段大多为竹制空心作为杆,后面的烟袋嘴多为玉质。家乡就是摺笆烟产区,每个生产队都有晒烟房,每家每年都会从生产队分到叶烟。能抽则抽,不能抽则拿到乡场上去卖,也是一笔收入。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抽烟老人

因为本地烟叶长成后要用竹条编成的长六尺、宽一尺八,有二百一十个孔“烟摺子”两扇夹住晒干,因此叫摺笆烟。这种烟叶又叫泉烟,因为烟叶长时间用泉水灌溉,烟叶晒干后,去掉龙筋加菜油压榨,再用木工刨子刨成细丝,这时就叫丝丝烟。这种烟丝呈金黄色,有油气,香味醇厚。旱烟袋杆短则一揸长,长则尺余,把烟叶焦油过滤一些,既不燥又卫生。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折笆烟

自己就是烟农,父亲自然早早染上了烟瘾,邻居的叔伯们也不例外,腰上成天都别着一杆旱烟袋须臾不离。农闲时分,男人们凑在一起聊天,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烟袋杆,烟袋杆上吊着一个牛角烟袋,成人中指那么长,里面就装着烟丝。父亲蹲下来或坐在阶沿上甚至田埂上,从牛角尖里捡一点烟丝,搓成团,填在烟袋锅里,哧的一声划燃火柴,边点烟丝边使劲地吸着,两边腮帮子一张一合,一口烟下去,父亲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话也多了。

这种烟丝不经吸,一分钟不到就吸完了,父亲把烟袋锅在鞋帮上一磕,磕掉烟锅巴,又得重复以前的动作。虽然耽搁时间,可是这就像茶道,那些繁琐的程序,就是为了享受那几秒钟的滋味。夜晚抽旱烟才有味道,那时没有通电,晚饭后大家就凑在一起聊天。男人们的烟袋锅一明一灭,就像天上的小星星似的。如果他们突然沉默不语,或者一声咳嗽也没有,那情景怪吓人的,像鬼火一般。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抽烟老人

绵竹土门、广济、遵道、富新一带均是烟叶产区,男男女女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不仅升斗小民喜欢抽烟,就连那些有头有脸的士绅们也喜欢抽烟。譬如绵竹七四农暴组织者之一王干青先生就喜欢抽旱烟,他的烟袋杆特别长,走在人群中特别显眼。1940年前后,王干青在绵竹、成都一带声望很高,极受人尊敬,老百姓都称他“王先生”。但地方上的恶势力却对他恨之入骨,因为他长得高大,便给他取了绰号叫“王长子”。

有一次,广济场袍哥大爷赵祝三约王干青在县城南街茶铺谈事情。到了约定时间,王干青穿着长衫子、旧马褂,戴了一顶毡帽,手上拿了一根很长的烟杆,镇定自若地走进来。

赵祝三看见王干青进来,忙起身招呼:“王先生大驾光临,请坐请坐!”

王干青直接问道:“赵先生今天请我来,有何话叙呀?”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叶子烟

赵祝三便说,当年绵竹七四暴动时,王干青借他的手枪还没有还,现在应该是还枪的时候了。王干青知道他无理取闹,便说,枪被你的管事拿回去了。赵祝三无赖地说,枪是从他手中借去的,就要亲手把枪还给他本人,并恐吓王干青说,假如这事解决不了,就叫他走不脱!

“你耍赖!赵祝三,你经常用这种手段讹诈老百姓,今天要讹诈我王先生就行不通。”只见王干青嚯地一下站起来,将手上烟杆劈头盖脑向赵祝三敲了过去,打得他懵头转向。

这时,赵祝三的手下一下子包围住王干青,准备动手。

王干青走到茶馆当中,解开衣服,拍着心口说:“来!有胆量的,朝王先生这里打!”他大义凛然的气魄把那些打手们给镇住了,赵祝三也不敢轻举妄动。王干青说完便把长衫子一掸挺胸而去,没过几天这事儿就在城里传开了,都说“王干青怒打赵祝三,盒子炮斗不过长烟杆。”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抽烟老人

家乡虽然出烟,但若论烟叶质量,在绵竹也属一般化。父亲曾说过,什邡云西场烟叶好吃,在清代曾经作为皇室贡品。但是绵竹遵道秦家坎也出优质烟叶,早在蜀汉时期就成为了贡品。要说历史久远,那简直得甩什邡烟叶几条街远。蜀汉时期,秦家坎村就是烟叶产区,本村以秦姓人家居多,因此得名秦家坎村。

据说蜀汉大学者秦宓就出生在这里,他少有才学,远近闻名,可是很晚才出仕做官。当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葬送了区区性命。刘备大怒,举全国之兵伐吴,准备为关羽复仇。当时秦宓苦苦谏言,说天时不当,必难取胜。其实秦宓知道蜀汉只有联吴抗魏才能生存,伐吴是破坏既定国策,只是他不便明说,就托言“天时不当”。刘备出兵决心已定,岂容亲密扰乱军心,当即将秦宓下狱囚禁,后来兵败如山倒,白帝城托孤时才想起秦宓的劝告,下令释放秦宓,只是兵败已成定局,蜀汉从此一蹶不振。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刘禅剧照

秦宓家是当地产烟大户。秦家坎烟叶好在哪里?据说有个烟农头晚上抽烟,因他暂时有事未熄灭,到了第二天早上该烟仍然烧着。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进成都宫里。皇上刘禅听后饶有兴致,得知秦家坎村属于大司农秦宓家乡,就找来秦宓询问了解。

大司农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在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哪里出什么特产,市场行情如何,他当然都是知晓的。何况刘禅询问的是遵道烟叶,能得皇帝垂青,这简直是当地的荣幸了。秦宓公务之余,也喜欢抽家乡遵道的烟叶,于是就将自己珍藏的烟叶拿出来给刘禅分享。刘禅抽后感到非常满意,龙颜大悦,当即册封为秦家坎贡烟,至今成都武侯祠尚有记载。从此秦家坎盛产贡烟名扬天下,当地人靠着贡烟的声名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叶子烟

秦家坎村出贡烟,关键在于当地水好。村头有个庙子井,井水很深,几十年都没有干涸过。村尾有个泥巴泉,长年发水不止。全村上下过去有七八个水碾子,分别是吴家碾、双磨子胡家碾、欧家碾、高家碾、新磨子、余家碾,专供周围百姓磨米磨面。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水流,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水碾子或磨坊。可惜现在,什邡烟叶仍然名扬天下,而秦家坎贡烟却成为了昨日黄花,只在老辈人的记忆中还有些印象。

如今遵道秦家坎村不种烟叶了,村民们将土地流转出去,绝大部分种上了猕猴桃。村党支部书记肖运贵说,该村的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到2028年,目前的租金是每亩每年740元,以后每3年按照三级稻谷的市场价作一次调整。肖运贵算了一笔账,全村有五六百人在华朴农业公司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务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全村每年要多增收上千万元。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猕猴桃

这几天,当地的农户正忙着在猕猴桃种植基地里间种黄豆和南瓜,务工的主要劳力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老农民王邦富尽管已经84岁,可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他每月可在猕猴桃基地里挣1000多元。放弃曾经的秦家坎贡烟该种猕猴桃,这就是秦家坎村人面对市场竞争的选择。种烟叶也好,种猕猴桃也罢,只要能够致富增收,那就让村民们甩开膀子干吧!(彭忠富/文)

绵竹土门遵道等烟叶产区人都喜欢抽烟,一家人有几杆旱烟袋很正常

图注:抽叶子烟的老人

备注:烟草原产南美洲,后扩散至世界各地,广为种植。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厦门,所以当时叫它为“吕宋烟”。因此秦家坎贡烟在蜀汉时期就成为贡烟,仅当传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