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總是“滯銷”,價格大起大落 如何化解農產品通病

於未來的蒜價,有批發商認為,跟一些不容易儲存的農產品相比,大蒜有其特殊性,大蒜一般都是存入冷庫銷售,比如去年蒜價走高,這幾年冷庫儲存的蒜片趁機全部銷售一空。今年蒜價便宜,會有人大規模儲存大蒜進行蒜片的深加工。雖然鮮蒜價格今年偏低,但幹蒜的收購價還會有一定的支撐力。

農產品總是“滯銷”,價格大起大落 如何化解農產品通病


為何大蒜突然降價?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中國農產品的通病,就是過去兩年,種植大蒜的效益好,農民擴種,種植面積大增,加上沒有自然災害,豐收也就帶來了價格下滑。

農產品的硬傷,就是“滯銷”。種出來的東西無人要,而又毫無辦法;這是農民們無法扭轉的困局。遇到這種情況農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付出了一年的辛苦和努力,白白地打了水漂。有淚都流不出來。

(一)跟風

提到這兩字,大家都有一種莫名的心痛感!覺得農民這是自討的結果,對農民既憐愛又覺得有點恨恨的,幹嘛要跟風?不跟風不行嗎?這不是自己害自己嗎?

確實,是個人都會這麼想,也難怪!大家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你是農民,在種糧高成本低收益的情況下,別人種植其它的經濟作物卻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在這種情況下,你也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為了賺多一點錢,賭上一把,也是值得的了。實質上也是一種無奈的別無他法的選擇!

農民都想種植價值高的農作物,來提高經濟效益。種什麼?怎麼種?許多農民並不知道?也沒人會告訴他們,只能看到別人種什麼賺錢,就跟著種什麼。

(二)品質

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由於過於追求產量,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相對地忽略了產品本身天然的品質。

大量採用新品種、新技術、改變其生長特性和季節;使其在口感、外觀、品質上發生了一些質的變化,讓人們品嚐之後,感覺不到了原來本質的味道。失去了原來所特有的“土”味!

(三)賭價

惜售,賭價!許多農民在此吃過個不少虧,上過不少當。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這種事情商販見的多了。這能怪誰呢?只能怨自己,後悔都沒用了,損失是實實在在的。

想賣高價,每個都有這種心態!不足為怪,而由這種心態造成了經濟損失,就有些不值當了。

俗話說的好,不管是農民還是商販都是“無利不起早”,“一分利,撐死人;三分利,餓死人”,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農民也好,商販也罷,都在想怎樣多賺點利。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損失?如何把產品賣上價?

1、過一陣再看看

農產品價格低,往往是由於某一個產品集中上市,短時間內造成區域市場供大於求,價格自然就跌下來。一般農戶隨行就市出售,免不了賠些錢。但是如果有冷庫,農產品就能儲存一段時間,等價格高的時候再放出去。

2、開發新產品

初級農產品的附加值是比較低的,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比較差,一旦價格波動,可承受的盈利空間很小。如果把農產品進行加工和開發,提高附加值,抵禦風險的能力就會大幅提升。

3、用品種打時間差

農產品有早熟、晚熟品種,利用品種打時間差,也是錯過集中上市期避免損失的一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