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曾國藩:你心中容納的人越多,越能成就大事!

「国学文化」曾国藩:你心中容纳的人越多,越能成就大事!

「国学文化」曾国藩:你心中容纳的人越多,越能成就大事!
「国学文化」曾国藩:你心中容纳的人越多,越能成就大事!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說的就是做人要有度量,心胸要寬廣。

胸懷寬廣大度之人,往往會成為大家交往的中心人物,並且非常值得信賴,這種人也一定會有一番作為。而那些心胸狹窄之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人,就完全不同了。

曾國藩總結過一套評判標準,即以度量的大小來區分君子與小人。他認為“所謂小人者,識見小耳,度量小耳。

而君子則不是這樣,君子“廣其識,則天下之大,棄若敝履;堯舜之業,視若浮雲。宏其度,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所以,“蓋君子之立身,在其所處。誠內度方寸,靡所於疚,則仰對昭昭,俯視倫物,心寬不怍。”

也就是說,小人因為度量狹小,致使人與人之間滋生猜疑和嫌隙。而君子不同,他所講求的立身之道,在於他所處的環境地位的和諧。確實能做到反省內心,毫無愧疚之處,那麼仰望日月青天,俯視大地萬物,就會心胸寬宏,無畏無懼,心存正氣。

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就做得了多大的事

曾國藩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性情暴躁,因曾國藩的書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說:

“我讀書的光線都是從窗中射來的,不是讓你遮著了嗎? 趕快挪開!”

曾國藩果然照他的話移開了。

曾國藩晚上掌燈用功讀書,那人又說:“平常不念書,夜深還要聒噪人嗎?”

曾國藩又只好低聲默誦。

但不久曾國藩中了舉人,傳報到時,那人更大怒說:“這屋子的風水本來是我的,反叫你奪去了!”

在旁的同學聽著不服氣,就問他:“書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嗎?怎麼能怪曾某呢?”

那人說:“正因如此,才奪了我的風水。”

同學們都覺得那人無理取鬧,替曾國藩抱不平,但曾國藩卻和顏悅色,毫不在意,勸息同學,安慰同室,無事一般。

“先人後己謂之讓”。人的氣度涵養高低,往往不在於你身懷什麼長處,而在於你是否容得下他人,並能冷靜審視他人,又用胸懷包容他人。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就做得了多大的事。

人的忍耐力和魄力,是不可小覷的;能夠承受苦難和委屈的人,必然擁有博大的胸懷。

「国学文化」曾国藩:你心中容纳的人越多,越能成就大事!

圖片源於網絡

曾國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騙的時候。

有一個冒充校官的人,拜訪曾國藩,高談闊論,見這個人言詞伶俐,心中好奇,中間論及用人須杜絕欺騙事,也說得頭頭是道。

曾國藩大喜,對他說:“你可到軍營中,觀我所用之人。”

第二天拜見營中文武各官後,煞行介事地對曾國藩說:“軍中多豪傑俊雄之士,但我從中發現有兩位君子式的人才。”

曾國藩急忙問是“何人”?

此人舉塗宗瀛及郭遠堂以對。曾國藩又人喜稱善,待為上賓。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暫時讓他督造船炮。

幾天後,此人便攜鉅款逃之夭夭了。貪汙公款案報到督署,屬下建議立即通緝此犯,曾國藩默然良久,嘆口氣,擺擺手,說:算了,算了,由他去罷。

兵卒退下後,曾國藩說:“人不忍欺,人不忍欺。”

過了幾天,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發兵追捕。

曾國藩道:“此人不過是為了區區錢財,若是追捕得緊,必然逃到賊(太平軍)軍中,反為不美。這事就算了吧!”足見曾同藩的遠見與胸襟。人若是襟懷太窄,容不得別人,做人的格局就嫌小了。格局太小,自然做不成大事。

清代錢大昕說過一句話:“誹謗自己而不真實的付之一笑,不用辯解。誹謗確有原因的,不靠自已的修養進步是不能制止的。”

器量闊宏,使我們能檢點自己,大度本身就是一種魅力,一種人格的魅力,那不僅是對自己缺點的正視,而且也是對自身力量的自信。

做人和交友能夠胸襟坦蕩,虛懷若谷,方能使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互相信賴,博取人們對你的支持和真誠相助,事業就有成功的希望。

湖南新寧的劉長佑由於拔取貢生,入京參加朝考。當時的曾國藩身份已很顯貴,有閱卷大臣的名望,索取劉的楷書,想事先看看他的字體,不料劉長佑竟然堅持不給。

劉長佑做了直隸總督後,當時捻軍的勢力正在興旺,曾國藩負責分擊,劉長佑負責合圍,劉草寫了文稿將要呈給曾國藩,有人擔心地說:“如果曾公不滿意我們怎麼辦?”

劉長佑說:“只要考慮事情該怎麼辦,他有什麼可以值得怕的呢!”

曾國藩看到了這個文稿,覺得非常正確的,稱讚了劉長佑。

劉長佑對幕客說:“滌翁(曾國藩)對於這個事能沒有一點芥蒂,全是由於他有過聖賢的功夫才能達到的。”

「国学文化」曾国藩:你心中容纳的人越多,越能成就大事!

曾國藩虛懷若谷,雅量大度,深深影響了他的同僚。

李鴻章就深受曾國藩的影響,為人處世處處大度為懷。當發現有人指出他犯有有關這方而的錯誤時,他便能立即改過不吝。

由於李鴻章身居重要位置很長吋間,他的僚屬都仰其鼻息,而政務又勞累過度,自然不免產生傲慢無理的地方。然而有指出其過錯者,也能夠深深的白責。

一次某個下官進見他行半跪的禮節,李鴻章抬著頭,眼睛向上拈著鬍髭,像沒看見一樣。

等到進見的官員坐下,問有何事來見,回答說:“聽說中堂政務繁忙,身體不適,特來看望您的病情。”

李鴻章說:“沒有的亊,可能是外間的傳聞吧。”

官員說道:“不,以卑職所看到的,中堂可能是得了眼睛的疾病。”

李笑道:“這就更荒謬了。”

官員說:“卑職剛才向中堂請安,中堂都沒有看到,恐怕您的眼病已經很嚴重了,只是您反而沒有覺察到吧。”

於是李鴻章向他舉手謝過。

曾國藩主張做人和交友都儘可能敞開心胸,讓他博得了眾多的支持和鼎力協助,產生了相當的影響,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墨子》雲:“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聖人者,事無辭也,物無違也,故能為天下器。”江河不嫌棄小溪的水來灌注,就能匯成巨流。被稱為聖人的人,不推辭難事,不違背自然規律,所以能成為天下的大人物。成大事之人必須要有足夠的胸懷,胸懷決定器量,境界決定高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雖然不容易做到,但是積小步可以致千里,不如從小小的容忍開始,你能容下的事有多少,供你馳騁的世界就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