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浙江的道地藥材有很多,其中以

“浙八味”最為有名。

由於其質量好、應用範圍廣及療效佳而為歷代醫家所推崇。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浙八味”中的芍藥延胡索這兩味藥材。


芍藥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浙八味中的芍藥,是中國六大名花之一,具有豐富的藥用價值。主產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東、貴州、湖南、湖北、甘肅、陝西、河南、雲南等地亦產。浙江東陽、磐安產者,商品稱為杭白芍、東白芍,品質最佳;安徽產者稱為毫白芍,產量最大;四川產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產量亦大。

  • 故事

相傳華佗始初嚐了芍藥的莖、葉、花,誤認為芍藥沒有藥用價值。一夜,植芍藥的窗外有美女啼哭,華佗出去看時,只有芍藥沒有美女。這樣反覆數次。華佗對芍藥說:“你自己全身上下無奇特之處,怎能讓你入藥。”說罷就返身看書。

又聞美女啼哭。華佗叫醒妻子,訴說此事。妻子說:“無數花木都變成了你手中治病良藥,唯芍藥備受冷落,你可能沒有查清其用。故其自感委屈而啼哭。”華佗不服。妻子說:“你查清了它地上的部分,而地下根並沒有細究啊!”華佗還是不在意。一天其妻經血如注,小腹絞痛,於是自己挖起芍藥根煎水飲之而愈。妻將此事告訴華佗,華佗深謝妻子。華佗又研究實踐,方知芍藥確屬一味治病之良藥。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 拼音

Sháo Yào

  • 英文名

Chinese herbaceous peony

  • 別名

將離、離草、婪尾春、餘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

  •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 性狀

喜光照,耐旱。

根由根頸下方生出,肉質,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粗0.6~3.5cm。

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花期5~6月,花一般著生於莖的頂端或近頂端葉腋處,原種花白色,花瓣5~13枚。

果實呈紡錘形,種子呈圓形、長圓形或尖圓形。

  • 性味

性微寒、味苦、酸

  • 歸經

入肝經、脾經

  • 功能主治

具有鎮痙、鎮痛、通經作用。

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

  • 注意

芍藥在食用時,絕對不能夠與藜蘆,否者會出現胃酸等不適。

芍藥性寒,虛寒性腹痛洩瀉者

以及小兒出麻疹期間不宜食用。


延胡索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浙江的磐安、東陽、縉雲、永康等市(縣)種植歷史悠久,質量優良,供應全國和出口。從20世紀60年代起,上海、江蘇的南通、海門等地試種成功,後又陸續發展到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山東、山西等省種植。

  • 故事

相傳,唐末年間,在浙江東陽有座青山叫作西門巖。有一天,一位老人上山採藥時,不慎失足翻落下山,昏迷不醒。兒孫們聞訊趕到,只見他鼻青眼腫,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當老人甦醒過來,自覺全身疼痛,動彈不得。他讓後輩挖出身旁野草的球莖,嚼食,並煎水服。過了幾天,疼痛即止,紅腫亦消,行走也自如了。兒孫們見此藥的功效如此神速,便問老人叫什麼藥。答曰:“延胡索”。從此,延胡索就在這一帶應用開來,並逐漸傳至其他地方。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延胡索

  • 拼音

Yánhúsuǒ

  • 英文名

Corydalis yanhusuo

  • 別名

玄胡索、元胡、延胡、元胡索等

  • 來源

本品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乾燥塊莖。夏初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恰無白心時,取出,曬乾。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 性狀

是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球形,花瓣紫紅色;蒴果圓柱形,兩端漸狹。夏季開花。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 性味

辛;苦;溫;無毒

  • 歸經

肝;胃;心;肺;脾經

  •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理氣、止痛

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不調、症瘕、崩中、產後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

  • 注意

血熱氣虛及孕婦忌服



特輯|浙中醫大中藥標本館之浙八味(第一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