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半數人工資不足6K,僅23%過萬,那麼上海房價如何撐起均價5萬多的房價的?

xm8023


這個問題簡直問的沒什麼關聯,題主自己都說了,是僅23%的人工資過萬,近半數的人工資不足6K。這句話的核心詞彙是啥?是“工資”啊,上海5萬多的房產均價,難道是靠這些拿工資的人買的嗎?

假設一套房子600萬,這個價格在北京和上海都算是很普通的房子價格了,一個月薪一萬的人就算不交稅、不交社保、不吃不喝不花任何錢。也要幹50年,這筆賬很好算。所以無論是不是賺工資的人,最起碼在買房這件事上基本上都不可能依賴工資這回事兒。

那麼一線城市買房的人錢都是哪兒來的呢?

1.真正的高薪人群,至少稅後年薪在50萬以上,但是即便這樣,想要買一套600萬的房子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正常情況下,可能採取高額貸款的形式。

2.商人(私營業主),一般年收入一百萬到幾千萬不等,上億的應該不多,買房自然不是很吃力,但要明白,商人也並不一定都是賺錢的。

3.拆遷戶,在一線城市依靠拆遷暴富的人不在少數,多則上億,少則幾千萬,別講道理,沒道理可講。畢竟就算年薪50萬,在這些暴發戶眼中也就是個窮人。

4.用一家人的錢包買套房子,雖然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是一家人的力量還是可以的,現在年輕人買房有幾個不向父母伸手的?

5.真正的富人,資產以億計的人,買房子還不就是一伸手的事,比如明星、上市公司股東、互聯網公司創始人等等。某冰冰這次出事,為了補齊稅款和罰款,動輒就十幾套房子一起賣。你以為房子都是一人一兩套?在早年間沒限購政策的時候,有錢論樓買的都大有人在。所以這世界不是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6.房換房,這種還是比較多的,年輕的時候家裡買個小房子,自己慢慢賺錢以後換大的,慢慢的房子面積越換越大,地理位置越換越好。

當然,還有可能有7、8、9、10...種可能,合法的非法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總之一線城市那麼貴的房價還有那麼多人,絕不可能是什麼有價無市。至於到底是誰撐起來的,那是全國人民掏空了荷包撐起來的啊。


未泯雙瞳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上海市近半居民收入在6千元以下、萬元以上收入不足23%,並不能影響上海市高達每平米5萬元的房價。

雖然一個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對該對城市的房價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唯有需要尤其是外來人口購房的巨大需要才是推動房價上漲的巨大動力。

尤其上海作為我國第一大城市,決定其房價漲跌的因素主要是外來人口較多,而不上本地人口。本地人口的過去大都有了福利分房、或者低房價時間已經大都買了房子,或者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拆遷也讓當地不少居民分到了房子,所以在高房價時代本地居民買房的幾乎很少。

據2017年上海市人口統計,上海本地常住人口1500多萬人,外來人口近1000萬人,所以推動上海房價上漲主要是外來需要動力,只要上海市外來人口的需要動力一直保持旺盛,則上海的房價往後還要往上漲。

外來人口買房也是沒有辦法、被逼無奈的。為了在上海工作、生活,不少家庭三代打緊開支一起承擔在上海的買一套房的首付現象不少,也就是目前流行的說法:為了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掏空“六個錢袋”的現象。顯然,上海的高房價是很多外來剛需購房族用自己的辛苦錢、甚至是家裡親人養老金支撐起來。


財經深思


上海市的薪資報告顯示工資水平在2000到3000元的人佔15.2%;工資6000元以下的人佔48.3%,月薪過萬的人僅僅23%,而上海市的房價已經均價5萬多元,什麼樣的工資能撐得起這樣的收入呢?



原因可能是這樣:

第一,這部分人現在不怎麼買房。

月工資水平,首先透露出是所有在職職工的工資收入而已,也就是說最大可能性是20到60歲之間的人。這一部分人是很多人買不起房,但是已經擁有住房的。 大家並不是都用到現在來買房,否則99%的人買不起。

買房是一個歷史的過程。我們房改以來,也已經過了幾十年,而且老公房還是有很多職工擁有的。上海的房價也有過去1000元1平米的時候,當時人的工資收入雖然低,但是很多上海本地人總是能通過各種方法解決房子的。後來還有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等等。

第二,房子的需求主體。

上海房價高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外地戶籍人員的需求。2017年底,上海戶籍常住人口1445.65萬,上海外來常住人口972.69萬。外來常住人口,有1%的人能買得起房子就不錯。

不過外來人口買房,一方面有很多有錢人來購買,另一方面並不僅僅是用個人工資購買,而是六個錢包買房。 需要買房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讓他們在上海有一個安心的家,父母耗盡工資也會支援他們,再加上個人積蓄。所以,三個家庭六個人湊首付也能湊出上百萬,這樣就極大的降低了購房門檻。


第三,人們買房子的決心。現在所有的人已經不相信房價能夠下降,更不可能會腰斬這樣離譜。

上海市也試點過房地產稅,但是依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人們已經除了買房子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保險的理財產品了。買房子,進房價增長,可以升值;退可以出租,折抵供房貸。

雖然說人們用工資收入買不起房,還是有很多上市企業、企業老闆、新興高收入群體等等,動輒百萬的工資股權收入待遇。比如2017年華為支付員工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共1402.85億元,以華為18萬員工數來計算,當年員工人均年薪為77.94萬元。 只要房子的稀缺性不解決,即使100萬一平米的房子,也會有人買得起。

而且,會有很多人削尖了腦袋組團來買。 要想解決的唯一手段,就是房地產稅了,但是假設條件是對所有房子採取無差別徵稅的方式,比如東京的房子是按照房子估價的5%進行徵收。

大家想想,如果按照這個水平,上海的房價究竟會是多少?


暖心人社


前20%的人夠用了



Bing0821


以前我也吐槽那麼高的房價,那麼低的工資怎麼活,誰在買,但日子久了就慢慢明白對於像上海和深圳這種一線城市平均工資和房價的關聯性實際不能簡單對比。

第一,如今一線城市的房子主要不是供給工薪族的,而是給拆遷戶、當地早年的老居民賣了原來房子去改善生活,還有被一線城市的商業、教育、醫療、交通等完善配套吸引而來的其他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土豪來投資居住的。

第二,不要看平均工資,圍繞這個問題爭議性一直很大。一線城市的樓盤不是給平均工資以下的人準備的,在一線城市買得起房子的工薪族都不是泛泛之輩,是該城市內的高收入者,而所謂的平均工資,是這些高收入者和低收入、中等收入者的平均,而即使是這些高收入的工薪族想要在如今的上海深圳等地買房那也得湊六個錢包和借款玩槓桿。要努力提高自己,也許你現在剛畢業工資才4k,身邊的人工資也普遍才3-5k,平均工資怎麼那麼高,可是幾年後等工資到了1萬+、2萬+,單純依靠工資的話依然覺得拮据,你又會發現其實你身邊的人工資2萬以上的也不少了,是接觸的圈子不同了,一線城市不乏高收入者,看你進入了那個圈子罷了,得努力提高自己。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在上海待了十年了,也算是對上海瞭解蠻深的。首先在上海買房,很少很少很少是靠工資的!基本上是上海土著和外地土豪。土著:月工資三千到五千的本地人,佔大多數,他們上班只是玩玩,找個事幹。外地土豪:來上海投資做生意的,身價千萬以上的不在少數。


吾乃孫大將軍


我昨天還在頭條看到一個數據,講上海工資水平全國最高,基本都是上萬元,還有業績獎,怎麼今天就普遍6千了?


標明59507848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住房商品化後,上海的平均房價一直保持在人均工資收入的10倍左右,也就是說,靠工資收入一輩子都買不起房。我也是工薪階層,但我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因為房子小所以要買房,當時我的存款只夠首付,還貸期限只有10年,但我還是下決心買了房。結果買對了,由於此後工資大幅度提高,不到10年就還清了房貸。此後又採取首付加貸款的辦法買房,結果又買對了。這可以說明一個道理,就是不要用現在的收入去衡量能不能買房,否則永遠買不起房。如果現在的工資是6000人民幣,未來10年或者20年你的工資可以提高5倍,那麼現在買房並不會造成多大壓力。


寶馬94315397


兄嘚,有錢的有幾個是領工資,你這個問題有問題啊



你啊你就長點心吧


靠譜的說,這份數據樣本有問題。問題的來源有可能三個方向,第一數據來源來自於社保相關的數據,第二個數據來源可能來自於公開的招聘系統的工資部分 比如51job的招聘裡面的工資(因為除了工資以外,還有績效之類)。 第三個數據樣本是來自於某一個區域的調研 這個可能受到了侷限。 然後說買房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上海本地人都是有房的,而且有不低比例的上海本地人不止一套房,所以上海本地人買房的時候,更多的是置換,與房價的絕對值高和低關係不大。房價的絕對值的高和低和上海本地人的家庭資產的金額高低有關。 其次,在上海買房的很多人 不是上海本地人或者說是新上海人,或者說是外地通過各方面的資源在上海擁有一套房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講,供需是平衡的。甚至只要放開限購 上海的房產會更搶手。上海的房產某種程度有一定的金融屬性。 當然目前有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