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制度弊端,刘邦看到了,刘彻阻止了,却还是拖垮了王朝

外戚干政是汉朝灭亡得最主要原因,虽然刘邦曾经预见到,阻止过,但都失败了。

虽然说汉朝的开国先祖刘邦是一个草莽小混混,但是他所建立汉朝绝对可以称得上一个大朝。中国现在称为汉族,文字叫做汉字,想必和当时强盛的汉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朝的制度弊端,刘邦看到了,刘彻阻止了,却还是拖垮了王朝


什么叫做外戚?所谓外戚,就是皇室中娘家人的妻族或者娘家人。在古代外戚干政是很致命的一件事,利用小皇帝无法把持朝政,外戚掌控权利,导致朝廷衰败。而强盛的汉朝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外戚干政才走向一条不归路。

外戚干政其实是封建社会早就产生的一种现象,早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到了汉朝达到顶峰,汉朝之后就渐渐没了。什么导致这种外戚干政的出现呢?

汉朝的制度弊端,刘邦看到了,刘彻阻止了,却还是拖垮了王朝


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战国时期,为了中央集权,皇帝不得不采取封同族子孙为王的措施。但是,这种方式更是加重了这些藩王勾搭朝臣的现象,中央力量加速流逝。再就是联姻,但这种方式为后来的外戚干政做出了铺垫。第二点就是皇位继承的局限性。先帝去逝较早,小皇帝上位无法满足当朝官员的利益,或者是无法控制朝廷。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就会用自己娘家的势力来掌控大局,也就是外戚干政。

汉朝的制度弊端,刘邦看到了,刘彻阻止了,却还是拖垮了王朝


刘邦,也就是汉朝的建立者其实有这方面的预见性。刘邦晚年,吕后渐渐把控朝政,甚至调动兵力诛杀了功臣韩信。刘邦知道后,果断选择戚夫人的儿子作为汉朝的继承人,而不是吕夫人的儿子。可惜,刘邦大限将至,想要杀了樊哙也没有做到。

汉朝发展到了刘彻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汉武帝,他总共经历了三次外戚干政的事件。先是窦太后,不过好在窦太后不是那种太过于看重权利的女子,年纪大了以后就退出了。

汉朝的制度弊端,刘邦看到了,刘彻阻止了,却还是拖垮了王朝


再就是刘彻的母亲和舅舅,但是那个时候的汉武帝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化解,所以这一次让他有惊无险的处理了。第三次,到了晚年的汉武帝预见了后来外戚可能夺权,于是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一除掉了卫青的家族,二杀掉了汉昭帝的母亲,防止干政。

但可惜,尽管汉朝好几任皇帝都看到了外戚干政的结局,但是还是没有挡住。最终,外戚王莽夺权,汉朝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