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劇又叫“壯戲”,是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和說唱技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舊時壯族自稱“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壯戲稱為“昌託”即“土戲”,以別於漢族劇種。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劇於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劇植根於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壯族人民創造的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劇種,是東南亞地區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樑。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在奇石中裡一帶,經常能看到壯戲的表演,過年期間尤為熱鬧。往往還沒到表演時間,戲迷們就早早的搬好小板凳“佔座”啦,畢竟佔得個前排,觀戲效果可是棒棒的。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常常伴隨著煙花爆竹,壯戲就拉開帷幕了。簡單的舞臺佈置和道具,但是絲毫不影響演員和觀眾的熱情,如果是在村裡表演,聲音往往能傳到各家各戶,但這並沒有人認為“擾民”,因為每個人心裡認可壯戲的魅力。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村民們儘管年紀大了,但是學習的熱情絲毫不減,學吉他、二胡,學著敲鑼打鼓,問起為什麼有這份熱情時,他們說這些文化豐富了村民的生活,自己也得到了快樂。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對於奇石的這位老教師廖永能,很多人並不陌生,他既給文藝表演捐助了錢財,又親自出馬上臺表演,真是出錢又出力。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劇,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

壯戲,始終是壯族文化的藝術瑰寶,願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傳承壯族的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