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近日,有農民朋友諮詢,小麥出苗後出現苗稀、苗弱、苗黃、枯死現象,問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除此之外,已有多地反映麥苗死亡問題較多。其實每年冬春季節,特別是小麥播種出苗後,都會有這些問題,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小麥苗期是指從小麥播種出苗到小麥起身拔節前,其生長特點是以長葉、長根、長櫱為主的營養生長。

小麥苗期要經歷一個嚴寒的冬季,常會因耕作質量差,管理不到位等而造成一些異常苗的發生,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如果及早採取措施,仍能使其轉化為正常麥苗!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一、麥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01

部分地塊秸稈還田質量差,沒有充分粉碎,加上拋灑不均勻,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若麥苗的根紮在秸稈上,就不利於小麥的生長,造成根弱、苗細,麥苗死亡。

02

部分地塊土壤松塇,播後沒有鎮壓或鎮壓不實,種子不能與土壤緊密接觸,麥苗出土後,根系跑風漏氣,造成苗弱或麥苗死亡。

03

部分地塊播種過深(播前不鎮壓,容易造成播種過深),播深達到6-10cm,麥苗在出苗過程中,消耗過多養分,致使麥苗出土後苗弱,抗凍、抗病、抗蟲能力弱,致使麥苗死亡。

04

遭遇氣溫驟降,此時的麥苗生長旺盛,葉嫩多汁,抗凍能力差,造成凍害,目前表現為部分葉片乾枯、死亡。深播弱苗、土壤松塇、鎮壓不實的地塊死亡較重。

05

部分地塊出現旱情,土壤墒情較差,影響麥苗生長,造成苗黃、苗弱,甚至死亡。

06

上茬玉米生長期間,部分地塊除草劑噴施過晚或重噴或噴施藥量過大、濃度過高,造成除草劑殘留,產生藥害,致使根系發黑、腐爛,心葉彎曲,發生死亡。

07


紅蜘蛛危害致使麥苗葉片發白、失綠,麥苗生長受到影響。

小麥異常苗具體針對措施


1、深播苗:墒情適宜時立即用齒耙進行麥地鬆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進及時出苗和分櫱。

2、疙瘩苗:一是掌握科學合理的播量,播前做好種子發芽率測定。二是播前精細整地,力爭土粒細碎。

3、立針苗:為防止出現立針苗,在提高整地質量和掌握適宜的播量的同時,還應注意把握合理的播種深度,一般以3-5釐米為宜,防止過深過淺。不論哪種原因形成的立針苗,都要扒土、中耕去掉多餘的麥苗。並及時施肥,宜澆2%-5%的尿素或磷酸二銨溶液。

4、露籽苗:防治的辦法是及早蓋土。對套播麥可在旋耕機中間安裝大規格犁刀,反旋開墒溝,用開溝形成的細土蓋種。

5、缺苗斷壟:一是精細整地,地要平整。二是足墒播種,如果播種時土地欠墒,一定提前1周澆水,待水分適宜時再播種。三是一定做好麥種的發芽試驗,發芽率低於95%的儘量不要用做麥種,播前拌種要勻。四是適時防治地下害蟲。

6、旺長苗:冬前要及時實行鎮壓,過旺的可以多次鎮壓,有條件的可深耕斷根,過度旺長的麥苗並適量噴施高效化控產品,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節,並適當遲施拔節孕穗肥。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二、麥苗死亡的應對措施

01

對於發生旱情和秸稈還田質量差或土壤松塇鎮壓不實的地塊,要抓緊澆水,將土壤充分沉實,恢復小麥生長,避免冬季遭受更嚴重的凍害,苗弱的地塊澆水前可使用尿素每畝10公斤,以促進麥苗生長、分櫱。

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要鎮壓,將土壤壓實,使麥苗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增強小麥抗凍能力,要注意鎮壓效果。

02

對於發生除草劑藥害的要噴施蕓薹素內酯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恢復麥苗生長;對於紅蜘蛛可以噴施阿維菌素或聯苯噻蟲胺等殺蟎藥劑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三、小麥苗期葉片發黃誘因及措施


小麥苗期是指從小麥出苗到起身拔節期這一段時間,期間經歷小麥出苗期、冬前分櫱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幾個生育階段。

生產上常出現由於耕作栽培、施肥、田間管理措施運用不當,造成田間幼苗發黃的情況,影響小麥正常生長,應注意避免。

1.播種過深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播種過深引起麥苗發黃。由於播種過深,造成麥苗根系發育不良,麥苗瘦弱。

2.整地質量不好


表現為田間幼苗長勢不均,弱苗根系發育不良、分櫱少、生長細弱,往往伴隨有葉緣乾枯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前茬秸稈還田時留茬長、粉碎度不良,影響整地質量。

應對措施:整地前對前茬作物秸稈進行粉碎處理,粉碎長度不超過5釐米,秸稈多的地方要及時散開,深翻後掩埋,然後旋耕整地、耙實土壤,結合整地施入適量氮肥,避免秸稈腐熟過程中與麥苗爭氮。

3.缺乏適度鎮壓


前茬秸稈還田以後耕作層土壤過於蓬鬆,保墒防凍能力差,而且影響小麥幼苗紮根,易形成“吊腳苗”“懸空苗”,降低麥苗抗旱、抗寒能力,加劇黃弱苗發生。

注意在小麥播種後及時鎮壓,根據田間土壤狀況等因素確定鎮壓時間和強度。

4.田間積水


小麥播種後如遇連續陰雨天氣田間長時間積水,導致麥苗根系生長不良,影響養分的吸收和運輸,在田間表現為低窪處苗少、黃葉多,通常呈點片狀分佈。

注意清溝理墒,保證澇能排、漬能降。土壤溼度適宜時順麥行中耕鬆土,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地溫,促進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強,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結合中耕鬆土施入一定量的氮肥,促進緩苗。

5.地下蟲危害


玉米、大豆等旱茬小麥田地下害蟲常發生較重,主要有蠐螬、金針蟲、螻蛄3種,在入冬前或開春氣溫回升後發生,秋季危害造成小麥缺苗斷壟,春季危害導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

入冬後天氣轉冷,地下害蟲危害減輕。防治地下害蟲,播種前可採用藥劑拌種、土壤處理方法,出苗後可藥劑灌根或撒施毒土等,適用藥有辛硫磷等。

6.苗期病害

·鏽病

防治指標: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或病團時,立即進行施藥防治

專家建議:小麥鏽病發病初期用12.5%氟環唑30克、或25%丙環唑40克、或25%戊唑醇懸浮劑30克噴霧防治。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 全蝕病

為典型的根部病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和根基部變黑褐色,存活病苗上部葉色變淺,基部葉片黃化,植株矮小,病株易自根基部處拔斷。

  • 紋枯病

在小麥幼苗期主要危害地下莖,阻礙養分和水分的運輸造成小麥葉片發黃,隨後逐漸向上發展。

防治指標:當田間病株率當10%以上時,立即進行施藥防治。

防控小麥苗期病害,關鍵是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常用藥有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8%苯醚·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2.5%硅噻菌胺懸浮劑等。

專家建議:可以用噻呋酰胺,丙環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環唑,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加磷酸二氫鉀噴霧,間隔7天連續噴施一次。

·白粉病

防治指標: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達20%時施藥防治。

專家建議:防治白粉病一般抓住在小麥白粉病病株率達到15%,或病葉率達到5%時,每畝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5克,對水60公斤噴霧防治。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劑,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較好。

一般每畝用藥10-15克,摺合每畝用戊唑醇純藥5-7.5克,嘧菌酯純藥2.5-3.75克。對防治白粉病效果較好。但需注意在白粉病菌對戊唑醇等唑類殺菌劑產生抗性的小麥種植區,使用該藥對白粉病效果不穩定,應改用其他有效藥劑。

·赤黴病

防治時期:小麥初花期搶晴用藥。

專家建議:要掌握兩點,一是時間上,二是藥劑。在小麥抽穗後揚花5-10%進行噴藥預防,這幾年提倡見花就打的防治措施。

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戊唑.多菌靈、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甲基硫菌靈、咪鮮.多菌靈、多.銅噴霧防治,間隔5-7天“齊穗期”再防治一次。

7.施肥不當

農家肥、豆餅等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種肥使用過多,施肥位置與種子太近,幼苗、種子易被燒傷,致使葉片或葉尖發黃。

玉米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現在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米,使田間部分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

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應深耕一次,深度達25釐米。此外,秸稈還田未補充氮肥也會引起麥苗發黃,施用秸稈腐熟劑的地塊沒有增施氮肥,易出現秸稈與麥苗爭氮現象。

8.藥害

拌種量大,造成葉片黃死;

上茬作物除草劑殘留,如農民在玉米上施用煙嘧磺隆類除草劑,即便正常用量的話,也要與後茬種植小麥間隔3個月以上,才能保證對小麥沒有影響。

9.播缺素症


缺磷、缺氮、缺錳、缺鉀均會導致小麥發黃。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出現這種情況,要找準原因,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 缺氮型發黃


小麥缺氮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於播種過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櫱肥施得不及時,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現麥苗發黃。

補救辦法:如小麥苗期缺氮可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開春後缺氮發黃。可於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麥苗見黃時,葉面噴肥,用2%濃度的尿素液噴肥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 缺磷型發黃


小麥缺磷,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如不及時補救,將導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

補救辦法:麥苗缺磷,每畝可溝施過磷酸鈣45~50公斤,也可葉面噴施補肥,每畝噴施3%過磷酸鈣水溶液60公斤,間隔7~10天,連噴2~3次。

  • 缺鉀型發黃


缺鉀發黃的麥苗常先從老葉的尖端開始,然後沿著葉脈向下延伸,黃斑部分明顯,呈鑲嵌狀發黃。黃葉下披,後期貼地,病苗莖稈細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

補救辦法:缺鉀麥田可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7.5~10公斤,也可每畝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後期,每畝葉面噴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60公斤,連噴2~3次,間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顯著。

小麥澆越冬水的目的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一是保證小麥越冬期有適宜的水分供應,有利鞏固冬前分櫱,促進新生分櫱;

二是具有冬水春用的作用,有利於年後早春保持較好的墒情,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爭取管理主動和壯苗形成;

三是加速作物秸稈腐爛,目前小麥種植大部分均採用了玉米秸稈直接還田技術,秸稈在腐爛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水分充足有利於秸稈的腐爛。同時促進微生物活動、加速肥料養分的分解轉化,為小麥年後生長髮育提供更多的養分;

四是提高土壤的導熱性,可有效地縮小田間溫度變幅,防止因溫度劇烈升降造成凍害死苗;

五是可以塌實土壤,凍融風化坷垃,彌補裂縫,消滅越冬害蟲,有利於盤墩分櫱;

六是對鹽鹼地起到壓鹼保苗作用和減輕土壤發生鹽鹼化。

小麥澆凍水注意事項:


小麥出苗期,大量“異常苗”咋補救?“越冬水”要不要提前澆?


1、冬灌水量以澆透為準,選晴暖天氣的上午9點至下午3點澆水為好。水在當天滲完為宜。切忌大水漫灌。

2、澆水結合追肥。對底肥不足、苗弱、群體小的麥田可以結合澆越冬水,每畝追施尿素5~7.5公斤。冬肥春用,促使麥苗轉化升級。

3、澆凍水後及時鋤劃、摟麥。待地裡能進人時,及時鋤劃摟麥,破除板結,防止地面裂縫,並可除草保墒。上促苗壯,下促根系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