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頻繁出事,男生都開始遭猥褻了,到底禍起何處?

最近的這段時間,感覺是滴滴的水逆期,猥褻案、強姦案頻頻爆出,一度引起社會大眾的恐慌,今天看到這條新聞,心理暗想,滴滴又要上熱門了,這並非滴滴想要的,滴滴種種案件,禍起何處。

滴滴頻繁出事,男生都開始遭猥褻了,到底禍起何處?

6 月初,福建一名 14 歲男生鄭某乘順風車被司機合謀猥褻,近日由福建福州人民檢察院批捕。據稱司機何某某一路上以汙穢性語言調戲鄭某某,發現不對勁的鄭某便假意要買東西要求下車,誰料鄭某下車取行李時竟遭對方實施猥褻行為…所幸鄭某勇敢的站了出來,與家裡一起報案,將司機逮捕歸案。

這件事與今年接連發生的滴滴命案連在一起,讓人不禁產生對滴滴安全性懷疑,甚至覺得應該取消滴滴。這次滴滴又知又該如何應對,還是隻是單純說繼續加強整改。近日,交通部也指出滴滴涉嫌壟斷。這些信號是不是預示著滴滴要走下坡路了。

話止於此,我們先來看看滴滴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吧,存在即合理嘛,我們先來看一下滴滴產生的環境因素。

滴滴出現之前,只有傳統的打車服務,還有黑車盛行,偏遠地區的人民更不敢奢望能打到車,但是後來共享經濟盛行,滴滴應用而生,用閒置的私家車還能賺取外快,促成了滴滴的成形,也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本是皆大歡喜的事情,雖然在行動上方便了人們,但是安全保障上卻產生了隱患,導致乘客和司機之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被不法人士有機可乘。這是悲痛的,令人惋惜的。

滴滴為此暫停了晚間業務,進行了一定的整改措施。與此期間,黑車現象又泛起,打不到車的現象又出現,彷彿又回到了滴滴出現之前。我在這裡僅是作為一名普通乘客說一說自己的心裡感受,是不是滴滴沒有了,人們出行就安全了,或者多家平臺出現了,安全出行就實現了。答案是否定的,現在的問題並不是滴滴經濟方面的問題,而是社會治安問題,是個別人的犯罪。但是滴滴不能也沒有辦法預先判斷人是否有犯罪傾向。“假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特殊因素構成了犯罪,而借用滴滴平臺獲取受害人信息。無論如何被害人是無辜的,各方責任需共同擔負起,一個公司恐怕擔不起揉進社會治安的責任吧。

主動規避風險:提高自身防範意識,不為一時方便而選擇危險出行方式。滴滴應該繼續增加保障乘客或司機的措施,提高司機的整體素質。希望有滴滴的日子再無安全事件,或者以後出現多個滴滴,對網約車平臺安全保障措施進行系統性升級,從平臺規則上保障各方利益。

滴滴又出事了,作為吃瓜群眾,且看一下滴滴的整改措施吧。不要腦袋一熱就想把滴滴或者其他網約車平臺關閉了,既然存在即是合理,要讓網約車在保障人們出行安全的基礎上,更方便的服務人們生活,提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願人們出行安全方便,這是我們一直的追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讓我們期待未來吧。

本文由角先生整理發佈,訪問角先生官網瞭解更多兩性情感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