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降准、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連續的救市政策能挽救市場信心嗎?

今天,央媽本年度第四次降準靴子落地,正式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2萬億元。

可是,股市似乎並不買賬,依舊徘徊在2600點以下。

昨天,久未露面的劉士餘主席與投資者親切座談,表示“春天已經不遠了”。

可是,股民們卻不太感冒,有人甚至戲稱“春天不遠了,是因為我們已經進入冬天”。

上週五,證監會表態本週暫停IPO。

可是,市場依然持幣而沽。

……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其實,股市走勢能否向好,取決於新增資金的多少;而入市資金會不會新增,則取決於市場的信心。

A股的跌跌不休,黃金週全球金融市場的巨震,中美貿易糾紛前景晦暗,這一切,都在刺激股民的悲觀情緒,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更何況,此刻仍然有一顆巨雷懸在A股頭頂,隆隆作響,攝人心魂。

那就是股權質押。

這顆雷是引爆還是拆除,直接決定了市場的信心。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深圳國資委突然出手,拆雷迫在眉梢

過去幾年,隨著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數量不斷增多,大A股目前已是“無股不押”。

其中,控股股東成為股權質押主力軍。Choice數據顯示,目前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的公司已達到300家以上。

隨著市場的持續下跌,尤其是10月以來的劇烈動盪,股權質押風險儼然成了市場的一個“堰塞湖”,平倉線以下市場規模今年6月份就已經近萬億。

一旦引爆,股市踩踏將不可避免。

10月11日,隨著A股跌破“熔斷底”,股權質押風險進一步上升。

從11日晚間開始,華業資本、全新好、新大洲A、聚燦光電等4家上市公司陸續發佈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被動平倉或股票被強制賣出的風險提示公告。

而9月以來,已有16家公司發佈了25份關於股權質押的風險公告。其中,8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股份部分被強制平倉。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拆雷行動,迫在眉睫。

深圳市國資委首先出手。

安排數百億專項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入手,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首批獲“馳援”企業超過20家。

此前,深圳市國資委事實上已大手筆入股上市公司。7月至今,共有英飛拓、科陸電子、怡亞通、夢網集團、英唐智控這5家上市公司與深圳市國資委下屬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

隨後,銀保監會發聲,險資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未來或取消,鼓勵保險機構更積極參與解決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

連劉士餘主席痛斥為“妖精”的險資,如今都搖身一變成為拆雷的救星,股權質押風險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實,市場更關心的是,政府救市,是讓那些殭屍企業繼續苟延殘喘,讓大股東解套跑路;還是能夠真正扶持優秀企業,幫助市場重新樹立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深圳市國資委顯然也深諳箇中三昧,為此制定了3個救助條件:

第一,必須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記註冊的實體經濟領域優質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和現代供應鏈等領域的上市公司。

第二,上市公司應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具有較好發展前景。

第三,實際控制人無重大違法違規和重大失信記錄。

總體來看,市場對此反應還是很積極的。

今早開盤,深圳本地股齊刷刷大漲,英唐智控、美芝股份、赫美集團等11股漲停!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然而,政府救市,救急不救窮。

A股上市公司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質押率?根本上在於大多數上市公司以割韭菜為主要目的。

信心可以救,貪婪不能救。

趁著這次機會,刷掉那些劣質公司才是正理。

更何況,經過多年的洗禮,市場信心的樹立,已經不在一時半時的利好,而在於實體經濟能否進入持續上升的通道。

這個結能不能打開,才是救起信心的關鍵。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減稅,才是最大的信心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股市和輿論可以發現,央媽放水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市場反應卻越來越平淡,基本是你唱你的,我玩我的。

甚至連房地產這個高度依賴信貸發展的行業,都是你放你的水,我該降價的降價,該裁員的裁員。

股民中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個觀點:

不真正減稅,一切都是扯淡。

其實,政府最近打的也是減稅降準的組合拳。

就在央行宣佈第四次降準9個小時之後,財政部部長劉昆也表示,減稅降費的財政政策將再次加碼,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1.3萬億元,這和年初確定的減稅降費1.1萬億元的目標相比,多了2000億元。

就連總理也說了,社保徵繳改革後,企業社保負擔會增加,要降低社保費率,為企業減負。

今天,又傳出第二批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的消息,也可視為降低社保費率的預備措施。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可是,大家還是感覺不到減稅的效果。

歸根結底還是由於政策設計的原因,讓關鍵的製造業、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享受不到減稅的好處。

實體不振,何來信心?

比如,中國製造業增值稅率高達16%,金融業只有6%。

金融業利潤最高,但稅負最低。

數據顯示,2017年,2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88萬億元,淨利潤1.39萬億元。A股3142家公司去年共實現營收35.61萬億元,淨利潤總額3.145萬億元。

上市銀行淨利潤佔A股整個市場淨利潤份額4成以上。

但從稅負來看,在數量上佔A股半壁江山的製造業,2015年收入稅負為9.06%,利潤稅負達到179.28%,高於A股平均利潤稅負。整個金融行業稅收達到全國總稅收的12.67%,非金融行業則為87.3%左右。

非金融行業只獲取了6成的利潤,卻擔負了近9成的稅收。

正是金融業的高利潤、低稅負擠壓著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

中財辦原主任、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呼籲:

減稅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

最核心、最關鍵、最重要的是要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的稅率!

萬億降準、高層喊話、暫停IPO,救起的是信心還是貪婪?

共克時艱,政府和壟斷國企首先要做出表率。

政府會過緊日子,人民才有好日子。

所以,市場的信心源自哪裡?

不是你放了多少水,也不是你拉昇幾點指數。

而是會不會真正的讓利於民。

大家的眼睛,都盯著馬上要召開的那場大會。

期盼著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