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连续的救市政策能挽救市场信心吗?

今天,央妈本年度第四次降准靴子落地,正式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2万亿元。

可是,股市似乎并不买账,依旧徘徊在2600点以下。

昨天,久未露面的刘士余主席与投资者亲切座谈,表示“春天已经不远了”。

可是,股民们却不太感冒,有人甚至戏称“春天不远了,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冬天”。

上周五,证监会表态本周暂停IPO。

可是,市场依然持币而沽。

……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其实,股市走势能否向好,取决于新增资金的多少;而入市资金会不会新增,则取决于市场的信心。

A股的跌跌不休,黄金周全球金融市场的巨震,中美贸易纠纷前景晦暗,这一切,都在刺激股民的悲观情绪,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更何况,此刻仍然有一颗巨雷悬在A股头顶,隆隆作响,摄人心魂。

那就是股权质押。

这颗雷是引爆还是拆除,直接决定了市场的信心。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深圳国资委突然出手,拆雷迫在眉梢

过去几年,随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数量不断增多,大A股目前已是“无股不押”。

其中,控股股东成为股权质押主力军。Choice数据显示,目前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公司已达到300家以上。

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跌,尤其是10月以来的剧烈动荡,股权质押风险俨然成了市场的一个“堰塞湖”,平仓线以下市场规模今年6月份就已经近万亿。

一旦引爆,股市踩踏将不可避免。

10月11日,随着A股跌破“熔断底”,股权质押风险进一步上升。

从11日晚间开始,华业资本、全新好、新大洲A、聚灿光电等4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被动平仓或股票被强制卖出的风险提示公告。

而9月以来,已有16家公司发布了25份关于股权质押的风险公告。其中,8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份部分被强制平仓。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拆雷行动,迫在眉睫。

深圳市国资委首先出手。

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首批获“驰援”企业超过20家。

此前,深圳市国资委事实上已大手笔入股上市公司。7月至今,共有英飞拓、科陆电子、怡亚通、梦网集团、英唐智控这5家上市公司与深圳市国资委下属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随后,银保监会发声,险资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未来或取消,鼓励保险机构更积极参与解决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连刘士余主席痛斥为“妖精”的险资,如今都摇身一变成为拆雷的救星,股权质押风险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实,市场更关心的是,政府救市,是让那些僵尸企业继续苟延残喘,让大股东解套跑路;还是能够真正扶持优秀企业,帮助市场重新树立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深圳市国资委显然也深谙个中三昧,为此制定了3个救助条件:

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总体来看,市场对此反应还是很积极的。

今早开盘,深圳本地股齐刷刷大涨,英唐智控、美芝股份、赫美集团等11股涨停!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然而,政府救市,救急不救穷。

A股上市公司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质押率?根本上在于大多数上市公司以割韭菜为主要目的。

信心可以救,贪婪不能救。

趁着这次机会,刷掉那些劣质公司才是正理。

更何况,经过多年的洗礼,市场信心的树立,已经不在一时半时的利好,而在于实体经济能否进入持续上升的通道。

这个结能不能打开,才是救起信心的关键。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减税,才是最大的信心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股市和舆论可以发现,央妈放水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市场反应却越来越平淡,基本是你唱你的,我玩我的。

甚至连房地产这个高度依赖信贷发展的行业,都是你放你的水,我该降价的降价,该裁员的裁员。

股民中甚至流传着这样一个观点:

不真正减税,一切都是扯淡。

其实,政府最近打的也是减税降准的组合拳。

就在央行宣布第四次降准9个小时之后,财政部部长刘昆也表示,减税降费的财政政策将再次加码,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1.3万亿元,这和年初确定的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目标相比,多了2000亿元。

就连总理也说了,社保征缴改革后,企业社保负担会增加,要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

今天,又传出第二批国资划转社保基金的消息,也可视为降低社保费率的预备措施。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可是,大家还是感觉不到减税的效果。

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政策设计的原因,让关键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享受不到减税的好处。

实体不振,何来信心?

比如,中国制造业增值税率高达16%,金融业只有6%。

金融业利润最高,但税负最低。

数据显示,2017年,2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8万亿元,净利润1.39万亿元。A股3142家公司去年共实现营收35.61万亿元,净利润总额3.145万亿元。

上市银行净利润占A股整个市场净利润份额4成以上。

但从税负来看,在数量上占A股半壁江山的制造业,2015年收入税负为9.06%,利润税负达到179.28%,高于A股平均利润税负。整个金融行业税收达到全国总税收的12.67%,非金融行业则为87.3%左右。

非金融行业只获取了6成的利润,却担负了近9成的税收。

正是金融业的高利润、低税负挤压着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

中财办原主任、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呼吁:

减税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的税率!

万亿降准、高层喊话、暂停IPO,救起的是信心还是贪婪?

共克时艰,政府和垄断国企首先要做出表率。

政府会过紧日子,人民才有好日子。

所以,市场的信心源自哪里?

不是你放了多少水,也不是你拉升几点指数。

而是会不会真正的让利于民。

大家的眼睛,都盯着马上要召开的那场大会。

期盼着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