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忠臣出於孝子之門

中國式管理曾仕強

中國式管理企業服務中心,用中國式管理幫助企業固本培元。


曾仕強:忠臣出於孝子之門



我們從小就是因為父母幫忙,才有辦法長大。當我們長大以後,父母老了,就應該回報他們,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因此,中國人有一句話: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大家要用人,就應該打聽打聽這個來求職的人對他父母好不好,這是非常根本的東西,比他在學校考多少分還要。

我常常勸很多當老闆、當主管的人,在面試或者是跟部屬談事情的時候,應該有意無意問他們“你爸爸最近怎麼樣”,看他怎麼回應。不過很少有人這樣做,面試談的都是“你有多大本事”“你會打高爾夫球嗎”這樣的事情。如果你當面問他爸爸最近怎麼樣?他說:“不知道,好久沒聯繫了。”你就知道,這個人是不能錄取的,博士學位也沒有用。一個人不孝,他會衷心於公司嗎,會把事情做得很好嗎?我反正是不相信的。你再問他:“你爸爸和媽媽最近相處得怎麼樣?”他回答說:“從我小時候他們就吵架,到現在還沒有停。”你就完全瞭解情況了。

中國人每講一句話都有經有權,有明的有暗的。我們常說“父母在,不遠遊”,但是又說“男兒志在四方”,這不是矛盾嗎?這兩句合在一起來看,就是如果在家,就說父母在的時候不去遠方:可是出去的時候,就說男兒志在四方。光宗耀祖是很重要的事,我們要光宗耀祖,但也要承上啟下。當父母年紀大了,生病了,我們就應該把自己的功名暫時放在一邊,回家陪他們。因為可能以後功成名就的時候,父母就不在了,我們再想回來服侍父母就來不及了。天大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先把父母陪好,這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走了以後再出去工作,都來得及,為什麼非要為了功名而置父母於不顧呢?這是非常不對的。


曾仕強:忠臣出於孝子之門



我最近看到很多感人的事情。其中有一對兄弟,他們在職場上表現都很好,可是因為老父親病得很重,兩兄弟不顧一切辭掉工作,回家輪流照顧他們的爸爸。我問他們:“難道工作不重要嗎?”他說:“工作是很重要,但是爸爸的生命是很有限的,工作以後還來得及。”他們把兩個一比,就知道爸爸目前是最重要的。所以人要懂得取捨,這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人總抱怨沒有機會,這是不切實際的。機會永遠都有,只是我們要學會選擇。很多事情,我們有的是機會,只不過不太會選擇。我們所欠缺的不是機會本身,而是選擇機會的能力。還是那句話,輕重緩急,本末先後要搞清楚,這樣才是對的。很多事情大家要好好去衡量一下,到底喜歡走哪條路,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我們人生求的就是一個“不後悔”而已。只要你不後悔,那還有什麼事情可以怪的?

我60歲的時候,有很多事情,不能親自問我爸爸,就會打電話問他爸爸,現在有這麼一件事情,你說怎麼辦?”他說怎樣怎樣,我多一個參考,有什麼不好的?我覺得合理的,就按照他說的做,他很高興;我覺得不合理的,也不會跟他講、不會頂嘴,私下裡作對的就好了。我回家,媽媽告訴我:“去跟爸爸聊天,不要管我。”你看我媽媽多聰明,因為她知道,我不跟爸爸聊天,光找媽媽,爸爸會覺得奇怪:你們兩個在一起,是不是說我壞話?中國人是很有疑心的,這沒有壞處。警覺性高的人,都是懷疑心很重的。我一直希望大家把這兩句話加在一起。一個人懷疑心重,就代表他的警覺性很高;一個人警覺性很高,一定懷疑心很重。我聽媽媽的去跟爸爸聊天,爸爸就說:“媽媽在裡面,去看看媽媽。”要讓兩個老人都高興,兒子也不好做。

家人的親情是無限的,家庭的力量可以延伸到很遠,這對中國人是很大的支撐。我失業的時候,最支持我的就是我太太,她從來沒有抱怨,而是說失業就失業,再找工作就好了。我爸爸也是一樣,說多擺一雙筷子而己沒什麼了不起的。中國人這句話很厲害,隨時回來,家裡多擺一雙筷子而已就是說明家庭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支撐力量。不像西方,房子是貸款,汽車也是貸款的,搞不好冰箱、電視也是貸款的。一旦失業,通通繳出去,馬上變成街頭的遊民。中國人不會,再怎麼樣都不用怕,回老家,爸爸接受你,從頭再來嘛。


曾仕強:忠臣出於孝子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