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月入350大洋,一年买三进的大宅院,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

鲁迅月入350大洋,一年买三进的大宅院,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

1

据史料记载,鲁迅在民国初期的月收入约350大洋,那么这个数放在想在是什么水平?

大洋流通于清末到民国期间,在各个时期的购买力都不同,浮动不较大。要考证鲁迅月收入的大小,只能找一些参照的例子。

比如,1918年--1919年毛泽东在北大兼职图书管理员的时候,包吃包住月薪为8元。当时全职的工厂工人月薪大约为14-30元。这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

往上走,再高几个档次,当时的社会还是比较尊重知识分子,给予的待遇也比较丰厚。1917年1月,陈独秀邀请胡适到北大任教的信中,称北大“学长月薪三百圆,重要教授亦有此数。”当时一般教授约200—300银圆,算是特殊高薪职业。(来自知乎顾扯淡)

鲁迅月入350大洋,一年买三进的大宅院,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

2

鲁迅作为当时的著名作家,收入水平高于大学教授(他也曾先后在北京大学等4所大学任教),这也比较正常。他“北漂”十几年才走到这一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1912年初到北平的时候,他曾寄身于几乎免费的山会邑馆。7年后,他与弟弟周作人花了3600多大洋买了一所三进的院子,供两家人居住。这相当于鲁迅一年工资。

1924年,鲁迅又花了1000大洋买了一个四合院,这套宅院相对小点,但价格看起来也够便宜,只需他三个月的工资就能拿下。(以上数据参见中国新闻网)

那么当时的物价如何呢,如何跨越时间来衡量货币的购买力?

有一种方法是用米价来衡量货币购买力。以现在米价和1920年左右的米价进行对照推算。鲁迅350大洋的收入,相当于现在的2500元不到,那座三进的宅院也不过25000元。是不是大吃一惊?可见当时的房产真是“白菜价”了!

每一种算法都有局限性。我觉得可以人工成本进行对比推算,就是用一个普通的劳动力工资作为衡量标准。

鲁迅月入350大洋,一年买三进的大宅院,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

3

在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对民国时期北平的市井街巷和底层生活进行了真实详细的描写。其中有一个细节,洋车夫祥子为了攒够买新养车的100大洋,足足花了三年整,这三年他是省吃俭用,对自己苛刻到极点。

由此推算,一个普通的劳动力,一年的纯收入也不过33块钱,一个月2.75元,一天挣不到一块钱。放到现在,在西安这样的准一线城市,一个超市营业员、饭店服务员、大厦保安等普通职业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

我们再做一个等式推算,就可以得出:鲁迅一个月的收入放到现在,相当于38万元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一种算法,不一定准确,只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