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形意拳

中央國術館,簡稱“央館”,在舊中國歷史上曾為繼承、發展和推動中國武術乃至傳播武術文化等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南京中央國術館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近十年期間,共招收了五期學員,包括教授班、師範班、青年班、少年班、女子班等不同學制年限和培養目標的班級,總數500多人,為國家培養了藝德並重、文武兼備的武術骨幹。同時挖掘整理了數量眾多的古籍武術文獻,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國時期的形意拳


正因為如此,我們現今才能一睹昔日“央館”匯聚自明代伊始,沿襲清朝至民國初年中國傳統武藝達到頂峰階段所呈現出來的拳械與功法,以及救傷療疾的真實技藝。

“央館”領導曾聘請當時各門派的武林精英人館當教師,並在初期還曾設立武當門和少林門。其分類方法,把武術簡單地劃分為內外兩家,內家為武當,外家即少林,源出清初大儒黃宗羲《王徵南墓誌銘》。這種說法,在清末至民國初期非常流行,佔據上風。

當時曾把形意、八卦、太極,以及源自武當山或冠名“武當”的拳械,諸如武當劍、武當昆吾劍、武當君子劍、武當太極十三勢、武當春秋大刀等均列入武當門。把少林拳、太祖長拳、十二路彈腿、四路查拳、八極拳、劈掛拳、練步拳、少林甘鳳池拳法、石頭拳、達摩劍、青萍劍、三門劍、猿背棍、斷門槍等列入少林門。

少林武術和武當武術,兩者各具特色。少林武術主剛,要求剛健有力,勇猛快速,動靜相間,節奏分明。而武當武術在武學上別開蹊徑,講究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其別具一格的勁力特點和練功方法,在武術界享有武林至尊的地位。

1928年,中央國術館成立時,一級教習(正教授)羅玉、一級教習兼學生訓育處代理處長童仁富、“央館”董事會執行董事長兼顧問李松如等,憑藉自身具備的武當“太和門”硬形功夫、特絕秘技等精湛武藝,受聘“央館”內的一席重要領地。

孫式形意拳

孫祿堂(1860-1933),河北省完縣人。其形意拳師從李奎元,復從郭雲深,共11年,期間又得宋世榮、車毅齋、白西園諸前輩親授。1928年3月24日,中央國術研究館成立時被聘為武當門門長,7月1日聘為教務長。後因忌之者眾,孫厭於從事關係糾紛。同年6月28日,江蘇國術館在鎮江成立,受館長鈕永鑑之聘,孫祿堂擔任副館長兼教務長。自此,孫往來於南京、鎮江等地傳授武術。

孫先生在央館第一批學生武術訓練班上傳授過形意拳,教學套路為五行拳和十二形。孫祿堂創立了形意拳成為《易學》的一種體現方式,以中和為總則,以無極為源,太極為本,三體式為基,五行為綱,十二形為目的形意拳理論體系。總結出形意拳演習要義,即一塌、二扣、三提、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縮、九起鑽落翻等技術要求。提出形意拳“打堅不打暇,擊實不擊虛”的戰略原則。孫祿堂著《形意拳學》,1915年初版,1919年再版,由陳微明作序。

高式形意拳

高振東(1879-1960),河北省雄縣高辛莊人。光緒年間拜馬玉堂為師,系統學習形意拳。1928年受聘中央國術館教習形意拳,並被任命為武當門代理門長,旋聘為武當門長。

高振東形意拳源於師祖劉奇蘭、李存義和師父馬玉堂。他非常注重樁功的練習及單式動作的精練,諸如三體樁、混元樁、無極樁和五行拳中的劈崩鑽炮橫,以及十二形中的龍雞駘鼉蛇猴鷹燕鷂各式的單練。高氏形意拳形成了獨特的練法和程序,並有完善的對練套路。

高氏形意拳的特點是,樸實明快,“一寸為先,一發即至”。嚴密緊湊,“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起如鋼銼、落如鉤杆”。沉實穩健,“邁步如行犁、落地如生根”。協調整齊,“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手到腳也到、打人如撥草”,三尖相對,三節相隨。意氣力相配合,做到內外合一。

朱式形意拳

朱國福(1891—1968),河北新城縣人。少拜形意名家馬玉堂為師,又得張佔魁、孫祿堂教誨,精形意,通太極,擅八卦,又學拳擊,融中西拳法為一體。1928年10月,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舉行第一屆武術國考,朱國福以其精湛的技藝力搏天下群英,獲得國考第一名。1928年12月,“央館”第二批學生武術訓練班開始,朱國福教授形意拳。

朱國福傳授的形意拳強調三曲三垂。三曲者:臂曲、腿曲、腕曲。三垂者,肩垂、肘垂、氣垂。曲臂以富力,肩垂以抱勁,沉肩墜肘,勁力透達。朱國福拳法墜肘、屈臂、垂肩動作非常明顯,這與拳擊(直拳)揚肘、直臂、伸肩動作正好相反。朱氏之鉤拳,出拳像鉗工銼鐵,發力方向似切弧。而拳擊的鉤拳軌跡明顯是劃弧線,切弧克劃弧優勢較大。再看朱氏之擺拳是顧右打右,顧左打左,橫擊順打猶如蛇之拔草,極富迷惑性。而拳擊的擺拳是左出打右,右出打左,兩相比較,動作迥異。

從技法上看,朱氏拳法也很有特點。其一,朱氏拳法動作幅度小,運動距離短,這有利於提高出拳頻率和貼身打,正所謂“出手如閃電,打人似親嘴”。第二,朱氏出拳時,手臂有擰翻動作(小臂旋轉)。當與敵拳接觸,撥動功效神奇,“起落鑽翻,妙在尺寸間”。其三,朱氏拳法中“兩手不離心,兩肘不離肋”。手不離心,便於保護正面不受攻擊,肘不離肋能化解敵手。

朱國福正是用形意拳擊敗了在歐亞諸國設擂未遇敵手的白俄大力士裴益?哈伯爾。

1929年2月,朱國福被聘為中央國術館第二任教務長。他提倡“拆花架、重實用,練為戰”的武術方針,推行以“形意、太極、八卦、摔跤、搏擊、短兵、劈刺”為主的教學課程。執教多年,桃李滿天下,諸如馳名武壇的鄧德達、張海生、張文廣、溫敬銘、王樹田、劉玉華、趙飛霞等武林高手,與朱國福都有師生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