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如何讓蜀漢國以富饒的?

劉備時期,諸葛亮興修了儻駱道、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4條棧道,直到唐朝皇帝大臣避難時都走了劉備修的棧道。

劉備時期諸葛亮參與制定了《蜀科》管理益州,依法治國,使得益州的治安大幅提高,(以前劉璋時期的殺人犯喜歡跑到甘寧這種豪強家避難,劉備時期能這麼做嗎?),

主政以後,承認東州人地位為前提下,限制東州人對益州人的侵犯,這就是進步之處。

李嚴還開發了江州的經濟,利用樞紐位置發展水運,到南中做官時還給當地蓋了很多房子。

任用許慈、來敏、孟光、胡潛等學術大佬,興辦荒廢以久的學術。

諸葛亮時期派千人去保護都江堰;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南中經濟。開發了大量的物產,比如:“蜀錦、火井鹽、漆器”,並且大量出口到魏吳,在吳國朱然墓裡可以找到大量漆器用來證明漆器的銷路好。依法治國使得夜不閉戶。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諸葛亮是如何讓蜀漢國以富饒的?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軍路過時諸葛亮發現,都江堰的水利可以作為農業根本,將來可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於是派兵1200人守護,而且簽署了維護都江堰的政令拓本,設置專職的堰官進行日常性的管理維護,開闢了以後歷代設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的先河

這份諸葛亮簽署的政令拓本,內容詳細程度令人歎為觀止,無論是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還是掏挖深度都有具體描述,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鏽鋼標尺替換。

諸葛亮是如何讓蜀漢國以富饒的?

蜀漢在南中的統治。同時,還注意南中的經濟開發,從內地引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如引進牛耕,以改變當地落後的刀耕火種的方法,提高了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從而吸引了許多原以狩獵為生的少數民族“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走向定居的農業社會。開發南中,也給蜀漢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諸葛亮鎮撫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並從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專心對付曹魏,開始了北伐曹魏的戰爭。

諸葛亮任任當地人為太守,李恢為建寧太守、呂凱為雲南太守,又收降爨習、孟琰等,與孟獲一起授予官職,籠絡南人。只有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免為牂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