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音乐|7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2002年,我与同事一起到和田市于田县,一则公事二则访友,探访的朋友是于田县一个领导。朋友安排晚上去一个维吾尔族村长家里吃饭,晚餐是手抓饭和鸽子汤。

一直到现在,我都对新疆饭菜情有独钟,这其中抓饭是不二选择,但自从那天晚上至今,我再也没有吃过比他们家更好的手抓饭。还有鸽子汤,提到那个鸽子汤……我应该怎么形容呢?用20多只鸽子才炖一锅汤,佐以南疆地区特有的香料,汤鲜美而味不腻,此味只应天上有!

餐后,宾主在炕上就坐,朋友安排从县里来的木卡姆艺人也赶到。其时我对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略有耳闻,但从没有机会听到,也不甚了解,顿时兴趣大增。

一共有五六位维吾尔族艺人来到,都是老人,最年轻的也五十岁靠上,一一在炕上落座之后,拿出乐器,乐器是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热瓦普、冬不拉、手鼓等。短暂的前奏之后,拿手鼓的老者开始唱,深沉缓慢的古典叙咏调一下子捉住了我的心,歌声沧桑、深沉而悠扬。几位老人忘情于演唱之中,仿佛忘记了自我,厚重的历史积淀通过歌声倾泻而出。同行的友人都寂然无声,陶醉在歌声之中。

半个小时后,老者停止演唱,介绍说另一个主要的艺人不在,只能唱到这里。通过聊天以及之后的了解,知道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与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一样,是维族自己的民族史诗,已经有四五百年历史,建国后才有正式地记谱。每一套木卡姆都要将近两个小时才能演唱完,12套木卡姆完整演唱一遍,要24小时左右。目前在新疆极少有人能完整唱完十二套木卡姆,他们也只能唱其中的一部分。

漫话音乐|7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当问到木卡姆演唱的具体内容时,老者笑了笑说,几百年的东西,几句话哪里说得清楚啊。不过他告诉我,刚才他们唱的是第一套木卡姆的序曲。很多年后,我在百度上搜索第一套木卡姆,歌词大意是“我的萨塔尔琴以生命的纽带为弦,它能慰藉不幸者,和他一起悲怆与凄婉;我深深投入于木卡姆,使之萦回于心……”

很久后,我才渐渐明白,一个凝聚着民族历史的史歌又怎么能一下彻底明白,木卡姆的这一句话,已经足以让我对她崇敬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据说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在很多国家演出,所到之处,都引起很大震撼,音乐的魅力,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很多流行音乐,一味模仿、学习别人,什么蓝调、ROP等等,失却了自己民族优秀的本质,岂不知这样的学习只是舍本求末,说到底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离开新疆后,在网上下载了木卡姆的片段,旋律还是一样,但通过电脑音箱出来的声音,再也听不出在一个维吾尔族家庭的土炕上那种震撼与冲击。

漫话音乐|7 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沙汗

十二木卡姆之母 阿曼尼莎汗

十二木卡姆的由来,与一个传奇般的女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就是十二木卡姆之母,阿曼尼莎汗。

根据记载,阿曼尼莎汗出生于莎车县城50公里的喀尔苏乡夏布鲁克村,她从小就对音乐、诗歌有着超人的天赋。1547年,她成为当时叶尔羌汗国的王后,在阿曼尼沙汗的影响下,同样热爱音乐诗歌的国王阿布都·热西提汗召集艺人,对散落的民歌音乐进行整理,逐渐形成规范化的木卡姆套曲。其中,十二木卡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西来提·安格孜木卡姆》由阿曼尼莎汗亲自创作。数百年来,阿曼尼莎汗被尊称为十二木卡姆之母。

2005年11月25日,《十二木卡姆》正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