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每天早上送女兒上學時,在校門口,總會看到很多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說:上課要認真聽講,聽老師話,要喝水、要舉手……這時,孩子一般都會掙脫媽媽的手,一邊跑,一邊嘴裡嘀咕著:知道了,天天嘮叨,煩死了。

在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嘮叨大軍中的一員,而她們也有煩惱:自己苦口婆心說了那麼多,為什麼孩子就不聽呢?

嘮叨指人說話重複或圍繞一個道理說差不多的話。而心理學上也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就是說:你越是對孩子嘮叨,你說的話就越沒有意義。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六大行為排行榜中,嘮叨竟位居第一。嘮叨雖說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愛,但愛的方式不對,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嘮叨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一、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不停地嘮叨和說教,會讓孩子失去對家長本該有的尊重。

父母反覆說一件事,是特別消耗孩子耐力的。耐力好的孩子,能左耳進右耳出,耐力不好的孩子,就會叛逆,頂撞父母。

二、會失去親子溝通

和孩子溝通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每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時,很多家長總是按照成人的慣性思維,來判斷孩子的對錯,對孩子不停地嘮叨,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孩子強辯幾句,家長就會認為孩子狡辯。這樣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會自我封閉起來,不再和家長說任何事。

三、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嘮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家長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種對孩子不信任和帶有指責的表現。長此以往,父母的不信任就會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心理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不自信。

嘮叨,只會削弱語言的力量,有時,溝通,尤其是親子間的溝通,適當地給孩子一些空間、時間,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父母才能用有效的溝通去代替無盡的囉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