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婚姻、與房價,房住不炒,這一次沒有騙你!

房價,長期以來困擾著中國人民,從中央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到上半年各地樓市的冰火冷熱,天差地別。有人看漲,有人看跌,有人高興,有人失望,還有人忐忑徘徊。今天我們拋開限購限貸,不論市場風雲,從人口與社會結構的角度,剖析中國這輪房產改革的初衷,解讀房住不炒的根本邏輯。

炎黃子孫其多否——嚴峻的人口困境

數千年來。世界文明更迭,神州朝代興亡,東方古國一直穩坐第一人口大國的寶座。生長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炎黃子孫,以旺盛的求生欲和強大的忍耐力度過了人類戰爭,自然災害,文明浩劫的風風雨雨,也許正是這種以傳承為基礎,以穩定為中心的社會結構,造就了長期的人口增長。不過,這一歷史,在不久的未來,即將要改寫了。

人口、婚姻、與房價,房住不炒,這一次沒有騙你!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的1786萬減少了63萬人,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也下降了0.52‰,只有12.43‰,比日本的出生率還要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了5.32‰,這樣驚人的低生育水平,意味著我們的偉大祖國可能面臨著青黃不接的未來。

與此同時,印度人口達到13.26億(估算,實際上阿三們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反正是隻多不少),預計2022年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

人口第一第二重要嗎?不重要,名次只是浮雲而已!

人口重要嗎?重要,非常重要。特別是勞動人口數量,關係著國家民族的興衰,有關注製造業的朋友們,應該多少耳聞過珠三角工廠向印度、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遷移的訊息。畢竟,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是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

​再看看各大城市爭先恐後的出臺人才政策,或者更直白的說,是搶人政策。為房地產去庫存,固然是部分地區的現實目標,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對本區域人口增長停滯甚至流出的深層憂慮,如果人口自然就能增長,又何須搶人呢。

早在2015年,我國的“人口危機”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人口危機漸趨明顯。 2016年實施全面二胎政策,2017年是第二年,國家衛計委在政策實施之初曾預測2018年將出現新生人口高峰,對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預測為2023.2萬。

人口、婚姻、與房價,房住不炒,這一次沒有騙你!

預測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2016年出生1786萬人,2017年出生1723萬,同比減少了63萬人。也就是說,二胎政策的實施的第一年,人口出生高峰就直接過去了。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2017年出口的人口當中,二胎佔比重達到了51.2%。算下來,2017年,一孩為841萬,比2016年的一孩962萬,足足少了121萬人。 這意味著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在不斷的,持續的下降。

是什麼讓年輕人失去了生育下一代的動力?

佛系青年有何辜——幻滅的理想之路

都行、可以、無所謂、沒關係……2017年年末,“佛系青年”火遍朋友圈。

與此相對應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這些家喻戶曉,名震朋友圈的雞湯,都試圖努力搶救佛系青年,卻都沒能點燃青年心中的火種!

老前輩們焦頭爛額,這屆青年不行啊!

燃鵝,“佛系青年”的誕生,不僅是一代青年心態的真實寫照,也是經濟發展失衡的必然結果,佛系只是現象,希望的幻滅才是本質。

這屆青年都學過數學,懂得概率,知道大數據,明白平均值,瞭解倖存者偏差,而且很有自知之明。低概率的成功案例,高姿態的財富榜樣,他們都不敢奢望,與其去博那萬分之一的概率,還不如指望上班路上撿到一張紅票子來得實在。

當努力帶來的痛苦壓倒了回報帶來的快樂,甚至努力也無力改變命運的時候,義正言辭的責怪青年不努力,不上進,不為社會做貢獻——這樣蒼白的訓斥,顯然只能更加增大兩代人的認知隔閡。

不可否認的是,社會上確實有許多不求上進的人。但更多的是,不滿足當前物質條件的年輕人,經過努力,掙扎,失敗,再嘗試,多次失敗後選擇了放棄。畢竟,黃金時代過去了,想要單純的依靠個人努力,實現“草根逆襲”,相比於10年前或者20年前,難度大了不少。戶籍、房價、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一道道越來越高的門檻,讓這一代的年輕人揹負著巨大的負擔。

其中,房子所佔的比例,尤為重要,綁定了戶口、教育、醫療的房產,已經不只是單純的居住品,更是財富分化的金融投資品,這屆青年,起步僅僅晚了幾年的時間,物質財富就似乎晚了一個世紀,也無怪乎他們未老先衰了。

人口、婚姻、與房價,房住不炒,這一次沒有騙你!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努力帶來的痛苦壓倒了回報帶來的快樂”。工資、房價、教育、醫療,這一切都不是“佛系青年”造成的,單純呼籲青年要努力、奮鬥、拼搏,這些都是毫無說服力和效果的。

如果年輕人能像他們的前輩們一樣通過努力改變階層,實現物質生活的飛躍,他們大概也不會成為佛系青年。“佛系”只是在這個不屬於年輕人的主場中,他們選擇自我保護的武器,可以,隨便、都行,現實給了什麼就接著,買不起,那就不買了吧。

佛系青年看到了“草根逆襲”的不現實性,逐漸接受了現實,走上了“低慾望”的路子, 時代如果不能放年輕人一條生路,也許,他們真的會成佛吧!

分分合合一念間——脆弱的婚姻體系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一中國傳統理念正悄然發生變化。民政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結婚登記1059.1萬對,離婚登記369.3萬對!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

結婚率逐年走低,離婚率卻在逐年上升。

一方面,高昂的物價,男女比例失調,以及某些攀比文化,不斷推高婚姻的物質成本;另一方面,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也需要更包容的心態,更成熟的價值觀,這是前輩們不曾重視的精神成本。

物質上的平衡已經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精神上的匹配更是可遇而不可及的奢求,結婚率下降,自然而然。

習慣了以穩定為中心的家庭模式,長輩們還是希望年輕人能湊合就湊合。但離婚率用數據真實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以放棄自我價值來換取穩定家庭的初級婚姻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畢竟社會環境在變,這代年輕人,結婚不是為了搭夥過日子,而是為了尋找人生路上同行的伴侶。

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世界都被無限擴大,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都會遇到更優秀的人,維繫婚姻的原始體系本就已經很脆弱,如果不是高度認可的兩個靈魂,單純靠物質組建起來的經濟聯合體,在風雨來臨時,勞燕分飛也是情理之中。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愛情是婚姻的靈魂,失去的靈魂的婚姻體系,本就喪失了攜手相伴的初衷,只剩一紙證書的形式而已。

人口、婚姻、與房價,房住不炒,這一次沒有騙你!

近二十年多來,中國社會經濟變化極大,人口,信息流動速度得到飛速提升,個人經濟、社會地位也會隨著時勢快速變化,社會輿論環境更開放,離婚更加自由,婚姻賴以穩定的條件已然瓦解。要重塑婚姻體系,需要改變社會發展模式,從而引導價值觀迴歸本源,讓家庭回到攜手同行的初衷,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財富分配製度的變革,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群眾的物質豐富了,自然就不那麼物質了。

房住不炒新起點——重啟的大國重器

回到我們開頭的問題,房住不炒政策的出臺絕非偶然,而是房地產過度消耗社會資源,透支經濟潛力,固化社會流動性,不可持續下的必然應對舉措。如果持續下去,這個資金黑洞必將毀滅一個文明。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在全面小康下的炎黃子孫,不應該再有人吃不飽飯,穿不暖衣,住不上房。

房住不炒,不是要打壓房地產,而是要讓房地產迴歸到居住屬性,剝離房子的金融屬性,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讓房子切實造福於人民,服務於社會。

人有恆產,方有恆心,生活有保障,生育才能保障,兒童有歡樂,少年有理想,青年有希望,中年有生活,老年有保障,國家就有未來!

人口是決定一個經濟體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也許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能替代部分勞動力的缺口,但至少目前,推動人類進步的,始終還是自然人,有人就有需求,就有國家的發展進步,社會的長治久安。

放棄幻想,迴歸本源,明白國家的提出房住不炒的因果邏輯,作為房地產人,也許並不都是壞事,在轉型中活下來的地產精英,將迎接一個更健康的地產新時代。

人口、婚姻、與房價,房住不炒,這一次沒有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