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戰機被鎖定就很難擺脫,爲何飛行員不在飛彈還在追逐的時候跳傘?

地球有事兒


很簡單,拼一把。

雖然現在導彈的不可逃逸區越來越大,但是並不意味著被鎖定了就一定無法擺脫。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飛行員還是會通過大過載機動、拋灑箔條和干擾彈等方式最後一搏。如果僥倖能躲過,生龍活虎還是一條好漢,要是一跳傘,上億美金的飛機沒了不說,那可是一點翻盤機會都沒了。

此外,戰場上不可預見性太大,如果正好身處敵佔區,落下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如果確實無法擺脫,能堅持往己方多飛一點就少一點風險。

ps:如果被鎖定就直接GG,那空戰倒是簡單了,比誰鎖定距離遠唄……


深藍防務


在現實中,戰機被導彈鎖定後襬脫幾率很小,但是大多數的飛行員都會拼盡最後一絲力量去挽救飛機,並不會選擇提前彈射逃生,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飛行員對自己飛機的感情!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篇報道,一個飛行員自述:“戰鬥機如果被導彈鎖定,導彈的性能弱於飛機性能的,飛機被命中的幾率70%;導彈是最新型號,明顯強於飛機性能的,飛機被命中的幾率是90%”,也就是說如果是最新導彈90%幾率,這個成功命中的概率已經非常高了,幾乎已經達到了鎖定即命中了,但是我們的飛行員為什麼不提前彈射逃生呢?幾乎都選擇了為了這區區10%概率努力都最後一刻?有些甚至飛機被命中了還搖搖晃晃的飛回來?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

其實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戰鬥機陪伴著他們左右,常年的磨合訓練,早就已將這種感情牢牢的鑄在了一起,已經無法捨棄,捨棄會讓他心痛,他們不想就這麼輕易的彈射逃生,他們選擇了要保護自己的戰機,保護平時自己最親密的戰友,除非萬不得已,實在不能再拯救了。

其實在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實例,比如曾經就有俄羅斯飛行員駕駛蘇27戰鬥機,在降落時候起落架無法打開,這時候選擇將飛機飛至無人區跳傘是最佳選擇,但是這位飛行員硬是冒著生命危險將飛機降落了下來;殲轟7飛豹戰機試飛的時候也是命運坎坷,好幾次試飛要麼漏油、要麼操作顯示儀器表故障不能啟動,還有一次1萬多米高空機艙蓋被吹掉了,飛行員們都是硬著頭皮將飛機飛了回來;還有最近幾年在敘利亞被擊落的俄羅斯飛行員、以色列飛行員都是戰鬥機被擊中毀傷太嚴重不得不跳傘,沒有聽說誰導彈還沒飛到就跳傘的。

現實中,只要飛機還沒有被被擊落,那麼在飛行員的字典裡,導彈擊落的概率並不是百分百,斐然被擊落可能性很高,但是大多數飛行員都甘願拯救自己的“同伴”,當飛機上的告警裝備啟動告警,那麼飛行員第一選擇就是施放錫條幹擾彈和紅外誘餌彈,做大機動擺脫,他們認為“這個戰鬥機還可以在拯救一下,因為這是他們的戰友”。

以上為個人意見,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狗刨電競


你好,

首先明確一點,美國AIM-120空空導彈實戰的命中率在37%左右,這個在網上是可以查的到的。

關於所謂的90%命中率,應指的是摧毀靶機。然而靶機並沒有戰鬥力那樣的多重被動式的防禦措施,比如箔條幹擾彈,紅外干擾彈。

更重要的一點是,測試空空導彈性能的時候,基本上會預設環境。比如,靶機的飛行方向,還有靶機的參數其實是透明的。那麼飛行員,可以通過上述的這些資料,輕鬆的摧毀靶機。

但是,實戰情況下,並非如此。己方導彈,載機在進步的同時,對方的技術也可能處在同一水平。所以實戰的情況下,雙方實力相當,都有空中預警,指揮的情況下,更多的考驗飛行員的技術水平。比如,雙方開始,都是靜默飛行,到了一定的距離之後才雷達開機,而且並不是先開機才能佔到優勢,要在合適的時機開機,並發動攻擊,否則有可能被敵方先一步發射導彈摧毀。

那麼被敵方鎖定,並且發射導彈攔截,或者跟蹤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講一下被尾追,當雷達告警啟動的時候,並不是馬上就投干擾彈,要判斷距離,分辨是何種導彈,雷達制導導彈,還是紅外製導導彈,然後投放相對應的干擾彈,並且可能會採取機動規避,導彈的探測範圍,這樣導彈的威脅就沒有了。當干擾彈沒有取得效果的時候,依然被鎖定跟蹤,那麼只能跳傘了。

被迎頭攔射,這個問題其實我沒有研究過。不知道空空導彈能否攔截空空導彈,但是目前攔截敵方空空導彈恐怕很難,第一導彈RCS較小,比較難以探測。戰機探測能力可以,先進戰機基本上都是相控陣雷達了,但是導彈上的雷達陣面小,探測能力不足,肯定是要依賴戰機的。而己方飛機,與敵方導彈的相對速度極高。己方從告警,到探測,再發射,然後機動,拋射干擾彈,整個流程下來,恐怕已經被打下來了。所以,個人認為還是先機動,然後拋射干擾彈,擺脫敵方導彈攻擊,再伺機搶佔攻擊位置,對敵方發起攻擊。

歡迎各位大神發表觀點,本文有不對之處,敬請賜教。😊


或許溫柔是停止再挽留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曾在珠海航展上也就這個問題請教過空空導彈研究院的相關人士,按照他們的觀點,從理論上講,飛機一旦被現代的先進空空導彈鎖定,只有跳傘的份,這是因為空空導彈的機動過載要遠遠大於飛機的機動過載,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範圍越來越大,飛行員機動擺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實際上,現在各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並沒有這樣做,通常的做法是:一旦遭遇敵機發射的空空導彈鎖定,飛機上的告警裝備就會啟動告警,這時的飛行員會一邊施放錫條幹擾彈和紅外干擾彈(錫條幹擾彈用於干擾來襲的雷達制導型中遠程空空導彈,紅外干擾彈用於干擾來襲的紅外製導近程空空導彈),一邊大機動擺脫。

如果通過干擾和機動仍然擺脫不了,可能就得選擇跳傘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下面舉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在空空導彈鎖定後接近瞬間急轉彎擺脫導彈攻擊,這是去年9月初央視新聞頻道《軍情時間到》欄目報道的真人真事,這個真人是“金頭盔”飛行員彭禮忠,來自滇東空軍某團,至於真事,請看下面的截圖。

接近瞬間急轉彎擺脫導彈攻擊,也只有牛叉的“金頭盔”飛行員才能做到。

第二個例子也是“金頭盔”飛行員創造的,這名飛行員叫高中強,來自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三大隊,在一次參加空軍金頭盔對抗賽中,敵方主攻已確認(如果換成戰場,他已處於敵鎖定和不可逃逸區,即將被擊落),他做出的動作是掉轉機頭面向對手發射出導彈。同歸於盡,即便犧牲也要完成使命,這就是高中強的選擇。


東方談武器


戰鬥機被雷達鎖定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被擊落,而且即使提前跳傘也不一定是就能夠安全。戰鬥機執行任務時通常會掛在中距空空導彈、近距格鬥導彈。這裡以近距格鬥導彈為例。

戰鬥機駕駛員彈起出倉

“響尾蛇”是美國的一款有名的近距格鬥導彈,該款導彈已經有多中型號,AIM-9B、AIM-9C、AIM-9D、AIM-9G、AIM-9X等型號,該款導彈早期型號在越戰中發射200多枚,僅擊落10餘架戰機,新型號在多場局部戰爭中擊落戰機200餘架。可以看出這種導彈攻擊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況且這麼多年以來美國發動局部戰爭的對象都是些弱小國家。

戰機被擊中瞬間

我們來看看“響尾蛇”是怎樣攻擊目標的,通常由載機雷達發現目標、鎖定目標、目標信息導入導彈、導彈與載機脫離點火,自主跟蹤目標直至命中。被攻擊的戰機在被雷達掃描是記載雷達告警裝置就會提醒飛行員有雷達在掃描自己,如果是被鎖定了就會報警。

戰機發射導彈瞬間

從近距導彈的攻擊方式與被攻擊戰機接受的信息來看,從被鎖定到被擊落還是有一定的時間差的,一名優秀的戰鬥機駕駛員是可以做出相應的規避動作,比如大過載機動使自己擺脫鎖定,如果沒有擺脫鎖定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發射干擾彈使近距格鬥彈攻擊失敗。雖然方法不是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法擺脫,這是矛與盾的較量。

戰機翼尖掛在近距格鬥導彈

被鎖定後飛行員有一定機會擺脫被擊中的可能性,還有一個問題是跳傘後的降落區域。如果降落區域是己方控制區域那還好,戰機損失了可以短時間內得到補充,飛行員可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培養出來的。若果降落區域是敵方控制區域那就不好說了,有可能被己方派出的救援力量找到,更大概略是被敵方抓獲成為俘虜。成為俘虜可不是飛行員想要的。

F-16戰鬥機發射干擾彈

因此可以看出,戰機被鎖定後飛行員不願意跳傘是有多方原因的,也並不是跳傘就能得救,飛行員也是在盡最大努力將戰機完整的帶回去。

以上觀點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喜歡請加關注。


防務新視角


首先,咱普及一下,飛行員不提前跳傘的原因。

第一:飛行員視野有限,一般紅外知道的導彈都是末端知道,但如果對方使用近距離光學雷達鎖定目標,被鎖定戰機是沒感覺的。除非看見導彈尾焰。

第二:導彈發射飛機是沒反饋信號的,飛機有反饋信號有兩個:一個是空空雷達照射,一個是導彈紅外信號近距離逼近。

所以,不是他們不跳傘,而是往往他們意識到被攻擊時已經晚了。

戰機作戰一般兩個要素,一個是速度,一個是高度。(當然有高度就有速度)。但對地攻擊即便是有光學輔助吊倉也要減速保持勻速平飛而且對高度有要求(一般在6000米一下,再高雲層和地面熱源會干擾光學輔助瞄準倉工作)

對空作戰因為預警機導彈加入,戰場變得更加透明,但戰機隊外部危險要素的感知主要還是靠那個雷達頻譜記錄能力的電子作戰系統(名字忘了)這個系統會被動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雷達波,並通過頻譜對比評估危險程度,雷達的種類和功能。(如超長波的三座標預警雷達,長波的預警機雷達,短波地面防空武器搜索警戒雷達,或者其他中立多的空中管制雷達)這個設備還能根據雷達的輻射強度和角度測算出輻射源大致為主從而判斷戰機所處的環境(有點像潛艇的被動聲吶)然而現代空戰為了應付越來越先進的反輻射作戰。火控雷達和甚至防空導彈的搜索雷達都採用過頂開機或者叫(不可逃逸區域開機)戰機呢則更多利用加密數據鏈在其他作戰系統提供的信息無輻射接近目標在發起進攻。(如預警機,防空艦艇,其他思念搜索雷達,空中衛星等體系)

所以無論攻擊還是被攻擊都實在毫秒間決出勝負。其實部隊是鼓勵飛行員跳傘的,因為飛行員往往比飛機貴


風車騎士45541173eg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我想問問大家:有了遠程空彈,遠距離都把敵機打下來了還要中距空彈幹嘛?有了中距空彈,中距離把敵機都打下來了還要近距空彈幹嘛?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遠程空彈發射過程,首先是本方戰機鎖定目標發射導彈一,然後導彈飛向目標區,這個時候導彈是慣性制導的,好像也可以預警機中繼制導,然後導彈到了目標區,導彈上的雷達開機制導。

因為飛機是高機動目標,遠程空彈飛到目標區的過程中,目標很可能飛出導彈鎖定的區域,從而使導彈無法鎖定無法命中。


所以遠程空彈中能打預警機這樣的大型目標。


中距空彈命中率也只有50%以上,而被命中的原因是目標沒有發現被鎖定。

近程空彈,用眼睛都能看到了,目標有準備了,所以近程空彈的命中率只有13%左右。

聽說過近程空彈的不可逃逸區嗎?大約是目標後方三公里左右鎖定目標,目標不可逃逸。這以外目標是可以逃逸的!!!

被鎖定飛機可以高機動逃逸,同時可以釋放探空氣球,箔條,紅外干擾彈這些軟殺傷手段,這就是飛行員不跳傘逃跑的原因!!!


永l喜歡兵器和攝影


首先這不符合戰鬥精神!被鎖定就棄機跳傘,那小國面對強敵入侵是不是就索性不抵抗了?

其實戰機被空空導彈鎖定攻擊後,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被擊落!空空導彈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命中率最高的空對空導彈是近距離格鬥彈!近距離空對空導彈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命中率能達到90%,而有干擾的情況下最多能到70%—80%之間。而美軍自己研究的數據表明,其AIM-120中距空對空導彈實戰命中率只有60%。也就是說,空對空導彈做不到百發百中!



在被空對空導彈鎖定後,戰機可以採取大角度機動動作進行規避,眼鏡蛇機動動作就是躲避空對空導彈襲擊的有效規避動作之一。並且現代的戰鬥機,都攜帶有干擾彈發射裝置,被空對空導彈鎖定攻擊後發射干擾彈,會有一定幾率讓來襲導彈失去失去目標!況且在飛行員的日常訓練中,不僅僅是錘鍊如何攻擊敵機,躲避攻擊也是重要的訓練課題!
所以說,現代的戰機被導彈鎖定後,在有一定幾率能夠躲避攻擊的情況下,飛行員是不會輕易棄機跳傘,而是會採取一系列手段措施來躲開來襲導彈。


小峰軍迷營


飛行員遇到危險時,是否應該跳傘,特別是被導彈鎖定之後是否應該棄機,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在現實中,有許多飛行員總是拼盡最後一絲力量去挽救飛機,這讓很多人不能理解。


實際上許多飛行員寧願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飛機更多的是為了讓其他戰友不在遭遇這樣的險情,因為只有把出問題的飛機帶回地面,才有能可能查出同一機型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還有些飛行員則是為了保住一些高價值的科研飛機,他們甘願為了國家利益而捨生忘死挽救飛機。這樣的事例各國航空史上發生過許多。




假如戰機正處於低空狀態,被導彈鎖定後立刻跳傘,可能降落傘還沒有打開就已經落地,此時飛行員跳傘反而會釀成悲劇。另外飛機本身的價值太過於珍貴,比如試驗機原型機,不能輕易捨棄。還有就是一些現實原因了,例如當時飛機正處在居民區上空,或者飛機降落時墜毀時的方位有人員活動,所以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只能控制戰機向其他方向滑行,而這也會耽誤飛行員跳傘,最後導致逃生失敗。



棄機跳傘逃生就一定能成功?萬一跳傘了飛機卻沒被擊中怎麼辦?

埃塞俄比亞戰爭,米格29戰鬥機導彈瞄準了正在飛行的蘇-27戰鬥機,發現被導彈鎖定之後,飛行員趕緊跳傘,不過結果卻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兩枚導彈並沒有擊中飛機,而跳傘人員因為並沒有熟練的跳傘經驗,最後因為跳傘而摔死。



飛行員在面臨生死抉擇時他們有權優先保障自己的生命,各國現在也提倡飛行員優先自救。但是很多飛行員仍然為了身邊的戰友今後的飛行安全、為了科研發展不受影響,甘願犧牲自己。


青島機場空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388000d116a8ec3d8b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