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左小蕾:保護投資者權益不等同於保護投資者的收益

專訪左小蕾:保護投資者權益不等同於保護投資者的收益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7日電(劉雪瀅)近一段時間以來,證監會不斷加強監管。針對證券市場的安全與監管問題,在中國新聞社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第二屆“財經中國V論壇:金融安全與創新”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專訪表示,盲目打新是非理性行為,IPO的重點要在風險的披露上,但現在的風險披露機制並不成熟。

A股指數承壓與IPO速度關係不大

目前有觀點認為,一級市場發了過多的IPO,所以打壓了二級市場的指數,這樣就沒有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左小蕾認為,此類觀點存在很多誤區。

第一,保護投資者的權益不是保護投資者的收益。第二,資本市場是投融資市場,投資者不能夠僅為了自身投機價格的穩定而不讓融資者融資,一家公司公司如果符合上市條件,是有上市的權利的。第三,因為IPO導致市場的下跌,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

左小蕾指出,就因為很多投資者認為只要發行新股,新股就一定會漲。所以很多投資者就都把二級市場的股票賣掉而去打新股,這種“羊群效應”是非理性的。市場是由供給和需求調節,但是很多投資者沒有意識到供給和需求如何發生變化。在資本市場上,供給和需求來決定市場的價格,影響供給和需求的是風險。投資者要有風險意識,要培育承受不同程度風險的意識,風險承受能力根據IPO發行股票的信息披露所披露的風險劃分,所以IPO的重點要在風險的披露上,但現在的風險披露機制並不成熟。風險披露機制要披露此風險在未來一年中爆發的概率是多少,在什麼情況下會觸發此類風險等,而不是僅僅說明存在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經營風險,要將具體的風險闡述清楚。

要培養投資者相關的風險意識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投資者保護方面,《辦法》根據投資者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投資知識和經驗、投資目標、風險偏好等因素,將投資者分為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兩類,目的是要求經營機構根據投資者需求及證券期貨產品或服務風險程度的不同,向不同類別的投資者推薦相匹配的產品或服務,並履行差異化的適當性義務。

左小蕾認為,此類做法是為了培養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同時指出,培育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第一,允許IPO失敗,因為投資者總是選擇打新股,而新股價格一般會上漲,就使投資者形成了不打新股就會吃虧的想法。允許發行失敗,就是在健全IPO風險披露機制的基礎上,讓投資者用腳投票,可能會導致很多投資者不購買風險較大的新股,使得新股發行失敗。第二,要嚴格退市制度。二級市場創業板上一些公司到第二年就虧損,如果讓其退市,那麼持有其股票的人會面臨很大的風險。但同時很多公司不能夠滿足退市的要求,例如原價回購股票,同時還存在很多債務風險,這時就需要投資者風險自負。

“不僅打新股不一定能夠賺錢,而且如果沒有很好地把握上市之後能否帶來成長性或價值增長,導致最後虧損,也要為退市承受自身的損失。”左小蕾說,認識到這兩點,投資者在做出決定時一定會審慎的。

在談資本市場發展時,左小蕾指出,應該首先關注一級市場。資本市場是否能夠有好公司上市,如果有好的公司上市,是否適合長期投資。

如果不關注 IPO的質量,就不會帶來好的預期,很可能明年就虧損,也不會帶來相關分紅的回報,大部分投資者購買股票都是為了短期的套利。如果不關心IPO的發展,不能夠提供未來有回報的IPO主體,資源永遠都不是在優化配置。(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