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9月27日,一支代碼為“北汽藍谷600733”的股票在A股的復牌卻格外引人關注,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正式進入資本市場。

新能源第一股“一錘定音”

中國新能源市場化推廣發展了近5年,繼蔚來赴美上市後,北汽新能源成為了A股市場第一個成功上市的新能源企業。恰逢北汽集團成立六十週年之際,北汽新能源邁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性一步。

“北汽新能源的正式上市,標誌著北汽新能源在經歷九年砥礪奮進後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突破,不僅將進一步拓寬北汽新能源的融資渠道,增強企業匯聚資源的能力,更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現代化治理水平,促進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徐和誼

站在上市儀式的舞臺上,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氣定神閒。演講之後,徐和誼“一錘定音”,敲響了北汽新能源上市的鐘聲。

為了促進北汽新能源上市,北京市政府牽線了上市所必須的“殼資源”。 2017年年末,S*ST前鋒發佈公告稱,北京市國資委同意將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首創資管直接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權無償劃轉至北汽集團。自此,北汽新能源的“借殼之路”才算開始。

“兩停兩復”背後迷局

代號“600733”的S*ST前鋒於2018年2月2日起連續停牌,距今已有半年之久。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而更為重要的是,股改“釘子戶”SST前鋒,在2016年9月12日就停牌籌劃股改,期間僅2018年2月1日復牌交易了一個交易日。因此,通過借殼實現上市的北汽新能源,不可避免地要和本不與自己相干的經歷產生交集。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覆盤當日公司股票不設跌漲幅限制,但開盤數據就令大家意想不到。14.66元/股的開盤價成為了當日的最高點。眨眼之間,北汽藍谷股價下跌12.36%,隨後上證交易所發出公告暫停交易,10點起恢復交易。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10點剛過,恢復交易後跌幅擴大至23.59%,再度臨停,直至下午14:57分,尾盤集合競價恢復交易,截至當天收盤,北汽藍谷報9.5元,一天內跌幅達36.88%。

整個過程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北汽新能源以一道詭異的“折線”結束了首個交易日的征戰,但其背後的起起落落,卻並不是人盡皆知。

汽車中融創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鶴博士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在他看來,北汽新能源上市首日的如此表現,依然是在遵循著股票市場的交易規則進行的。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曹鶴解釋稱,之所以不被資本市場看好,並非企業本身的綜合實力所導致,這更取決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基本面。

2018年泰達論壇上,財政部已經明確指出,政策將繼續落實補貼的退坡方案,加快轉變支持的方式,而新能源積分的獲取難度同樣會增加。對於車企而言,這無疑會使得新能源業務板塊發展增速放緩。正是基於這種行業背景下,處於“振盪期”的新能源汽車板塊並不會獲得資本市場的一致青睞。

更為重要的,是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帶來的“連鎖反應”。9月27日,上證指數定格在2791.77點;北汽藍谷前身的上個交易日為2018年2月1日,彼時大盤指數為3446.98,半年以來跌幅達19%。因此在其重組復牌後,必定要經歷一個“補跌”的過程。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此外曹鶴認為,在停牌長達半年之久後,老股民拋售,原S*ST急於賣出變現,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而這也是北汽藍谷跌幅過大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根據北汽藍谷股改方案,非流通股股東向股權登記日2018年2月1日的流通股股東每10股送5股支付股改對價,原有的普通投資者成本線降至10.04元/股。

也就是說,只要股價超過10.04元/股,流通股股東不但有錢賺,而且還完美躲過了今年的熊市。如此一來,參考今天的9.5元/股收盤價格和以上因素,便足以解決心中的疑惑。

“全面新能源”第一步

新能源政策傾斜,以及萎靡不振的資本市場並沒有讓北汽新能源取得“開門紅”,但征戰首日如約而至,北汽新能源還是成功踏上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不可否認,通過重組實現A股上市,是北汽新能源企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公開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2015年淨虧損1.84億元,2016年淨利潤為1.1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為114.56億元,淨利潤為3599.66萬元。與上市同步的推進的,是北汽新能源發展的主線——新能源市場的拓展。

經過了9年時間的發展,北汽新能源累計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0萬輛,其中2017年單年銷量首次突破十萬輛,同比增長98%。時至今日,北汽新能源已經成為了北汽集團實施全集團新能源化的戰略中當仁不讓的“急先鋒”。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去年11月份,北汽提出的全面新能源化戰略,其將在全行業率先啟動了全面電動化轉型,新能源對於北汽而言是一場牽一髮而動全局的整體轉型。

而在今年7月,徐和誼曾對外界透露, 2020年,北汽將在北京地區全面停售燃油車,2025年在全國全面停售燃油車。對於這一略顯激進的新能源戰略,徐和誼曾表示:“創新是唯一辦法,沿著老路追沒戲。加大創新力度、走適合自己的創新之路,北汽就是全面新能源化,這就是我們的創新之路。”

而今,北汽新能源將成功進入資本市場,視為助推其保持高速發展的“助燃劑”。北汽藍谷復牌的公告中顯示,在擬募集的配套資金中,50%將用於科技創新項目,另外50%用於三款新車型的開發。


北汽新能源衝刺A股首日:“兩停兩復”背後的“難解難分”


在產品迭代更新、品牌高端化的全面發展之下,北汽新能源必然會寄希望於通過打通上市渠道,獲取更多資金支持以角力接下來的市場競爭。待股價穩定後,北汽新能源將真正走到企業發展的新起點。至於如何面對整個新能源行業的巨大挑戰,恐怕只有時間可以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