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貓妖傳裡,皇帝殺死楊玉環,為什麼還騙著殺?

海角鋼琴

皇帝為什麼要騙著殺楊貴妃?哎……不是風流倜儻如我這般人稱情場小王子的人,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很痛苦,這是天賦,無論你看多少遍妖貓傳也不會知道的。

今天既有緣,我就告訴大家很少人知道的原因,趕快搬小板凳來坐著聽好了啊!


妖貓傳裡,安史之亂,玄宗貴妃出逃,後又宮廷內亂,玄宗被以太子為首的陳玄禮集團逼迫,要求以紅顏禍水處死楊貴妃。實際上宮廷內亂的幕後黑手是太子,太子操縱了陳玄禮,欲把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楊家除之而後快,斬草除根,也就沒有理由留下楊玉環為禍害之根。


楊貴妃並未作做多麼禍國殃民之事,最後還是以被清君側、紅顏禍水為由,強行逼死。貴妃之死,死於楊國忠的囂張跋扈的誅連之罪,沒錯,被豬隊友坑了哈。

玄宗實際是被逼著在江山社稷與美人之間作出了抉擇,只是沒有想到這一切不過是太子的黑手在推波助瀾,回去之後依然做不了皇帝,被逼退位。

妖貓傳裡皇帝殺死楊貴妃為什麼還要騙著殺?

原因不過“虛偽”兩字。

從頭到尾,陳凱歌就刻意給玄宗的刻畫上了詭異與城府,特別是他的微笑。(這是細節刻畫)




首先,古來帝王之家,無論何人,必載史冊,何況曠世名妃楊貴妃。無論是玄宗、高力士還是黃鶴,他們都不願意自己在史冊留下罵名。

其次,楊貴妃素日裡與玄宗何等恩愛,與高力士主僕情深,誰也不願意讓她含著對自己的殺身怨氣死去,無論是誰殺她讓她知道了,總歸會在餘生的日子裡留下不可消除的芥蒂,烙下一生難忘的印記,那是自己最親、最愛、對自己最好朝夕相處的貴妃啊!

最後,玄宗是為了保留自己最後一絲虛偽的溫情,到死也不希望貴妃看到自己丑陋、自私、虛偽的一面,餘生既不能相守,那就在心中留下你最好的模樣便夠了!
實際上貴妃之死是玄宗是進行過了細思極恐的人性思維推理安排的。(這一切恐怕連高力士都無從知曉他內心最深處的想法)

貴妃兩天後在石棺醒來,她從沒想到自己真的還會醒來。我們注意看劇中,她的眼神帶著失望透頂的決絕與視死如歸的毅然。


就知道她是知道玄宗是被逼無奈想讓她死騙她的,她只是以為不會有假死,而是真死,她知道他的無奈與最後的溫情(善意的謊言),而玄宗故意表現出知道她看出了自己的心思與最後的包容與理解(一切是玄宗虛假的溫情)。只是貴妃從沒有想到自己兩天後真的能醒來了。石棺中的貴妃到最後也不會知道怎麼回事,所以到底是誰欺騙了她?誰想殺她?誰殺的她?沒有人知道。如進入石棺前大家所設定的那樣,自己確實是真的復活了。

只是貴妃一開始內心的認知發生了錯誤而已(以為自己是直接死了,玄宗在騙她,心裡對玄宗有無盡的失望),所以到最後貴妃是不知道怨誰恨誰的,連外面什麼天地了,皇帝是否還在都不知道?能怨誰不來救她?最終貴妃死的時候想必是伴隨著無邊無際的疑惑與渴望找到答案的激動與無奈。

她一定是覺得當初玄宗沒有騙自己,是自己理解錯了玄宗,為自己此前對玄宗的失望產生了無邊無盡地悔恨,然後就是特別想出去找玄宗而誕生了強烈的求生欲。然而一切都是徒勞,最後只能自己在冰冷的石棺中帶著疑問與悔恨香消玉殞。


玄宗這一切深邃的帝王心術並非無跡可尋,全劇都是圍繞貴妃之死展開的,我們回看上圖安祿山與玄宗在華清池的載歌載舞那一段陳凱歌對玄宗的內心旁白描述就知道了,陳凱歌不會莫名其妙來這麼一段。

玄宗的虛偽,是最高超、最溫情,也是最毒的殺人技。


帝王術,真是嚇死人啊!


不書三少

其實這部電影我也看了,《孟子說史》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從《貓妖傳》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唐玄宗不想殺楊貴妃,就連唐玄宗身邊的大臣比如高力士都不想成為殺死楊貴妃的罪人。

歷代王朝的亡國之君,很多儒家學派把亡國的罪名歸罪到女人身上。比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其真相我們不得而知。總之,歷朝歷代女人專權的確讓人很頭疼,尤其是唐朝出現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像楊貴妃這麼受寵的人,肯定遭到貴族們的嫉妒,尤其是像太子這樣的皇族成員,肯定不願意楊貴妃權力過大,造成女人專權的局面。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楊貴妃有了小孩,可想而知,太子之位是誰的。那個時候估計會出現李世民殺哥哥李建成的局面,還好楊貴妃沒有子嗣,不然唐朝就更亂了。

話說,楊貴妃得到唐玄宗的寵愛也不是他的錯,誰叫她那麼漂亮,那麼迷人。從劇中來看,當時的楊貴妃就是一個混血美女,在古代應該很少混血美女,所以唐玄宗被迷得神魂顛倒。楊貴妃不僅僅是唐玄宗迷戀的對象,幾乎是所有男人的迷戀對象,比如李白、白居易這樣的詩人,日本使者阿倍仲麻呂都把楊貴妃當作暗戀的對象。而安祿山起兵造反,也有爭奪楊貴妃的意思,可見楊貴妃一時成為紅顏禍水。

假如沒有安史之亂,我們可以想象,把唐朝搞亂的時期不是楊貴妃,而是他哥哥楊國忠。外戚專權在歷史上禍害不小,這裡就不用舉例了,最嚴重的就是漢朝,當然唐朝也不例外。楊國忠作為唐朝宰相,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開始他符合李林甫,與李林甫一唱一和,陷害太子,擾亂朝綱。所以,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太子李亨第一個向除掉的就是楊國忠。楊國忠的危害遠遠超過了他的妹妹楊貴妃,只是楊國忠得罪了太子等貴族階級,楊國忠擾亂超綱楊貴妃脫不了干係,所以在殺了楊國忠以後太子等人必須逼死楊貴妃以平民怨。

唐玄宗這麼寵信楊貴妃,怎麼捨得殺她呢?連高力士也不願意,在場的所有人不願意。所以,唐玄宗與黃鶴密謀,以“尸解大法”為幌子讓楊貴妃安心死去,不僅僅可以騙過陳玄禮和唐玄宗身邊的人,連楊貴妃也信了。當楊貴妃使用了“尸解大法”以後,再讓高力士用白綾勒出自縊痕騙過了陳玄禮等人,然後將楊貴妃下葬。

其實,“尸解大法”只有兩日的期限,所以楊貴妃並沒有死,當楊貴妃甦醒過來的時候,哪種絕望可想而知了。其實,楊貴妃被騙了,連所有的人都被騙了。其實,真相就是這樣的,唐玄宗和高力士等人都不願意殺楊貴妃,只好想出一個“尸解大法”,讓楊貴妃自然死去,不好聽的說法就是把她活埋了。


孟子說史

看完想寫個影評的,借這個題目寫一篇吧。

我覺得《妖貓傳》應該有另一個名字:《長恨歌---致我們無法遺忘的大唐》。

我上週五晚上才看了《妖貓傳》,邊看邊哭,最後痛徹心扉,李楊愛情沒什麼動人的,我哭的是一個盛世啊。

我就在長安,有年清明節冒著雨去青龍寺看櫻花,看惠果空海紀念堂。

我就在長安,在櫻花開的時候穿過交大到興慶宮,流連沉香亭畔,踟躕花萼相輝樓前。

我就在長安,有年秋天去馬嵬驛看後人敷衍的貴妃冢。

我就在長安,我去尋找過李白醉倒的那塊“長安酒肆”的碑。

我就在長安,我曾居住在郭子儀住過的園子裡,昏昏欲睡或徹夜難眠。

所以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直在毛骨悚然,他們走的路是我每天走過的路,他們去過的地方是我曾經去過的地方,他們談論的人物我深深地熱愛著。那首《長恨歌》我能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下來,對於長安,對於大唐,我怎麼會忘記,又怎麼肯忘記,更是怎麼能忘記。

第一次淚目是白居易在藏書閣裡對空海形容那一場盛宴的時候,忽然間的人聲鼎沸,忽然間的紙醉金迷,楊貴妃身著盛裝忽然間的一個回眸····那是,大唐,那是大唐的感覺。如同一口飲盡夜光杯中的美酒,熏熏然不知身在何處。

白居易迷戀著天寶年間,一如我迷戀著大唐盛世。他仰慕李白,吟誦李白寫給楊貴妃的那首詩:雲想衣裳花想容·····那場盛宴叫:極樂之宴。那是大唐的巔峰,那是盛世中最盛大的宴會,它是如此的奢華,如此的耀眼,叫大曆年間的詩人心嚮往之,叫千年之後的我亦難以釋懷。

楊貴妃就是這個盛世的化身,她代表著這個盛世,她在極盛之時而生,在極衰之時而隕,她就像是這個王朝的命運。

我第二次淚目,是晁衡日記中詳細記錄了花萼相輝樓的那場極樂之宴。晁衡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我終於有幸目睹了那場永不再回的盛世。

白居易這樣寫道: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每一個鏡頭都是白居易的那一句詩,整齊的長安街坊,人頭攢動的長安大街,楊貴妃在天上,令芸芸眾生抬頭仰望,目眩神迷····燈火琉璃,亮徹了大唐的夜,人群緩緩流淌進花萼相輝樓,葡萄美酒注滿了大號的金盃之中,盛世的舞姿在酒杯中綻開,又像一個酒花墜落在杯中,才子風流,美人如雲,晁衡的眼睛裡有星光閃爍,那種崇慕,那種傾心,何止是對楊貴妃,更是對繁華的盛世大唐啊!

這種美在楊貴妃的身上凝聚了,她一襲紅衣走來的時候,令所有人窒息。我們想象過各種各樣的楊貴妃,妖嬈的,慵懶的,靈動的,高貴的,此時才驚覺,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安安靜靜站在那裡,像一個精緻的玩偶,被皇權的大手支配著,身不由己。

讓我淚如泉湧的就是李白的出場。他是醉著出場的,他的氣質就是大唐的氣質,是那大杯的葡萄美酒,未飲先醉,他就靠在那裡,像一個不被人注目的過客,高力士為了求詩,只得為他脫靴。他抬起他詩人的腿,然後放聲大笑。詩人是不需要紙筆的,他把他的才思寫在高力士的背上,把筆扔進酒池,然後他一頭栽進了酒池中,用手撈起酒,朝臉上淋去,也許落在鼻尖,也許落在嘴裡·····

高力士為了報復李白的脫靴,在唐玄宗問他的時候,他一口咬定這是李白自己寫的。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滿,他貪戀著她,就好像貪戀他的江山社稷,不容別人染指。李白這首詩神來之筆,叫唐玄宗準備給楊貴妃的詩黯然失色,再也沒有拿出來的意義。

而晁衡對楊貴妃的仰慕,在唐玄宗眼裡,除了不滿還有幾分得意,他知道所有人都仰慕她,迷戀她,可普天之下,只有他一人擁有了她,得到了她。他奴役了她,就好像奴役了天下。所以他在紙上寫下:極樂之樂。

那是九五至尊獨立高處的快意,是他只能一人獨享的快樂。

楊貴妃為那首詩見了李白,李白卻說,這首詩並不是給她寫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寫的是誰,可在看到她的那一瞬,他就覺得這首詩天生就是為她準備的。雲想衣裳花想容。

這場極樂之宴,在白鶴少年出現的那一瞬到達了高潮,兩個俊美的少年,忽然化成白鶴,忽然化成少年,圍繞在楊貴妃的身邊,使得大唐變得更加夢幻。只是夢幻中忽然多了一絲感傷,這種感傷來自楊貴妃的身世,這是白龍對楊貴妃迷戀的重要原因,他憐惜她,也憐惜著自己,他保護她,就好像要去保護他自己。

安祿山最後的出現,像一個恐怖的信號,他貪戀的目光,已經預示著那場叛亂。

馬嵬驛那個燈火不眠的夜,那間簡陋的茅屋,蕭索而頹廢。楊貴妃就坐在樓上,她的神情,一如坐在皇宮裡一樣。唐玄宗要他的江山,所以只有犧牲她。他們把整件事的過錯歸咎為一個女人,並不願意承認他們要逼死一個女人。唐玄宗為了保持著他的風度,保持著他對她的深情,保持著他在世人眼中的看法,保持著他在她心中的形象,設下一個騙局。

他賭她愛他,賭她不會和晁衡走,賭她會為他而死。他全都賭贏了。

楊貴妃明知道這是一場騙局,卻還是欣然赴死,她愛著他,愛著大唐,所以她願意犧牲自己。

他在拿到她的香囊時,就知道她已經知道了。他在她喝下那杯毒酒的時候,他就知道她知道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他故作深情也好,心懷愧疚也罷,他將她埋葬了,希望這個秘密永遠埋藏地下。

她不可能活過來,即便是真的存在尸解大法,她也決不能再醒來。她的醒來,就好像要撕下唐玄宗的面具,要他現出原形。可偏偏她心底還殘留著那麼一絲絲希冀,希望著能與他重逢。

可以說,楊貴妃在棺中甦醒完全是一個意外,唐玄宗為她設計好了,讓她在不知不覺中死去。但她醒了,所以在掙扎和絕望中走向死亡,異常的悽慘。棺材蓋上那血跡斑駁的抓痕,令空海都泣不成聲。

唐玄宗親手葬送了大唐,葬送了盛世,葬送了他的愛情。此之謂:長恨。

最後他們幾人再次來到花萼相輝樓,那一幕讓我想起《紅樓夢》中為好了歌做注的那首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繁華不在,盛唐不再。

丹龍再次用幻術回到那場極樂之宴上的時候,我再一次淚流滿面。我的大唐啊。

讓葡萄美酒再一次注滿酒池,讓所有的燭火再一次光耀長夜,讓白鶴少年再一次無拘無束地翱翔碧空,讓李白再一次醉倒在酒池邊。李白一頭依靠在金龜上醉倒過去,恍惚間好像我們還在那個酒氣微醺的盛世之中。白龍無法忘記楊貴妃,白居易無法超越李白,只是因為他們無法忘記大唐盛世,卻再也無法回到大唐盛世中去了。

我日日都在長安城中,可我知道,大唐盛世只是一個夢,我連做夢的機會都沒有了。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因為皇帝要騙的不僅僅是楊玉環,還有他自己。否則他自己也對不起自己的誓言。


任易

《妖貓傳》看了兩遍,感慨很多。



皇帝騙的不僅僅是楊玉環,他騙的是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誰都知道是騙局,包括他自己,但是誰都不願意承擔殺死貴妃的罪名,連皇帝也不願意。

皇帝說的一句話尤其虛偽:“玉環,我很想把我的頭顱放在盤子上,讓高力士端出去,可那樣,就違背了我和你白頭偕老的誓言。”



放現在,10歲小姑娘也知道在騙人,但是楊玉環明知是假的,卻願意成全他,送給了他自己的頭髮做為信物。

很難想象,楊玉環死的時候的淒涼和絕望,她懷著跟皇帝重逢的心和沒有痛苦的死亡解脫而去,卻在孤獨的棺木底下醒來,沒有空氣,沒有人,自己推不開,只能絕望而死,如同活埋。



皇帝為什麼不給貴妃生路,皇帝可以把她埋在其他地方,或者悄悄送走,因為他是皇帝,他愛的只是自己的權利,自己的極樂之樂,凌駕於一切之上。他不能讓貴妃活過來,被別人發現,他的權威就會受到打擊,他也不想讓別人得到貴妃,如果得不到,就毀了他,正是皇帝的寫照。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子非魚飛飛飛

這部電影需要對唐玄宗本人和安史之亂前後的歷史有比較深入的瞭解,結合史料欣賞,才能夠品出味道。它是藉助神怪故事的外衣,試圖闡述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背景下,“王的女人”的必然悲劇命運。
“在極樂之宴的最後一刻,貴妃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她的命運。大唐強盛時,她是大唐的象徵;危難時,她將不再被大唐需要。”
歷史上的唐玄宗本身就是個負心薄倖之人,先廢了和他共過患難的王皇后,又廢了他的新歡武惠妃,最後還娶了武惠妃的,也是他的兒媳楊玉環。



唐鼻涕,宋烏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但,這種“寵愛”,並不是現代男女間的平等之愛,而是類似於主人對寵物的“愛”。
從某種意義上說,楊玉環和後宮的三千位炮灰佳麗,並沒有什麼根本性區別。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唐王朝危急存亡之秋,大臣們需要為玄宗晚年政治上的一再失誤找到背鍋俠,士兵們需要一個宣洩怒氣的出口,玄宗本人需要一個替罪羊。


於是,按照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一般規律,女人背鍋。
女人為一個王朝的覆滅背書,並非始於楊貴妃,我們家喻戶曉的《封神榜》就是把商王朝覆滅的罪歸結給妲己,東周的史官為了掩蓋西周末年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社會秩序已經完全混亂的事實,甚至編出了“烽火戲諸侯”這等但凡有點歷史,地理方面的基本常識都會知道是瞎扯淡的荒誕故事。而最可悲的是,哪怕到了今天,這麼荒誕的故事還被當成正史,編入歷史教科書和兒童歷史啟蒙讀物。
我一直認為馬嵬坡兵變是大唐歷史上最為扭曲,撕裂的一幕,因為自從那時起,驕兵欺將,悍將逐主的故事,在中原大地每天都在上演,並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和五代十國幾十年戰亂的開啟。
只不過,玄宗之後的唐朝皇帝是不幸的,因為他們找不到像楊貴妃這麼優質的背鍋俠了。
電影中,一到馬嵬坡,唐玄宗就已經開始策劃殺害楊貴妃以保全君權,但是為了讓楊貴妃甘心赴死,他和幻術師黃鶴,設計了所謂“尸解大法”的驚世騙局,楊貴妃也許是相信,也許不相信,也許被迫相信,也許不相信而裝作相信,接受了玄宗的安排,被扎針之後放入了冰冷的石棺。



“沒有人願意承擔殺害貴妃的罪名------連皇帝也不願意!”幫兇之一的幻術師丹龍如是說。
我永遠不敢去想象,一天後,在石棺中幽幽醒來的貴妃,是經歷了怎樣刺骨的絕望和冰冷的恐懼之後,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在石棺中氧氣逐漸耗盡之後窒息而死的。
也許她死前,還會想到華清池的水,還會想到長生殿裡的溫存,還有嶺南快馬進京的荔枝……

說幾個電影整體的東西吧。
這個場面沒做成3d簡直太虧,陳凱歌簡直是全景再現了大唐盛世。再一次證明,拍古裝大片,必須陳凱歌。
最後,讓我們舉起一杯苦澀的老雪花,連幹三杯,第一杯敬大唐盛世,第二杯敬凱歌導演,第三杯敬中國古代史上那些為王朝覆滅衰敗背鍋的女人們。


阿龍小作坊

大家更為熟知的楊貴妃之死,就是安祿山反叛逼迫玄宗處死紅顏禍水楊貴妃,玄宗聽高力士進言賜白綾將貴妃縊亡於佛堂梨樹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貴妃是做了政變的犧牲品,大家就理所當然的以為皇帝在權勢與愛情間,最終選擇了權勢,愛情變得沒那麼值錢了,皇帝也變得薄情了,成了間接殺死貴妃的兇手。


給貴妃欣慰與希望。

而電影試圖從愛情的角度渲染貴妃之死,想表達貴妃的無辜和玄宗的無奈,哄騙貴妃飲下毒酒,欺騙她還可以再醒來,就是想在最後時刻將愛情與希望還留在貴妃心中,讓貴妃覺得千鈞一髮之際皇帝心裡仍然看重她,假裝讓她死不過是穩住叛軍和軍心的權宜之計,皇帝還會接她回去,兩人還會長相廝守,所以她是帶著欣慰與希望赴死的。

減輕自己的歉疚與負罪感。另外皇帝在騙貴妃的同時,也是在騙自己,如電影所說,誰也不想成為殺死貴妃的那個人,誰都不想背這個鍋,給了貴妃寵愛與誓言的皇帝最不想,他們都清楚男人的權勢相爭於一個女人何辜。



慰藉自己的深愛之情。除了減輕這種負罪感,皇帝自欺還為了他心中的愛,騙貴妃的同時也騙自己,假裝她還可以醒來,自己才能忍痛下決心去做這狠心之事。皇帝對貴妃的寵愛天下皆知,極樂之宴的盛況彷彿就在昨天,所以不管是他自己還是大唐百姓,都在試圖營造兩人愛情的深厚與悽美,逃避掩蓋貴妃之死的真相,這就是為何大家都願意相信皇帝的眼睛是思念貴妃哭瞎的,而不是被妖貓報復所傷。
所以電影似乎想表達的是,不只貴妃赴死是皇帝欺騙來的,就連死後依然織就著一個個悽美的謊言,總得來說就是大唐盛時可有貴妃之仙姿,大唐難時卻難容她一己之身,所謂愛情不過是半真半假,半深半淺,半喜半悲罷了。


玲瓏視影

皇上愛貴妃,但亂世之中,江山與美人,他還是選擇了皇位,不得不忍痛割愛,即使撕心裂肺,萬般無奈,為了穩固根基與人心,唯有犧牲愛妃。如果明著要玉環死,她會帶著恨離開這個世間,怨懟皇上的懦弱與自私。而美麗的謊言,無味給了貴妃心靈雞湯,即便讓她赴死,也心甘情願,陛下為她流淚,痛心疾首,也無能為力。他也想騙自己,等到平息亂世後,憧憬與貴妃團聚,但知道只是自欺欺人,但唯有這樣心靈才能得到救贖,他辜負了她,他欠她的太多,他想用善意的謊言,說服自己。但其實貴妃知道不可能假死,但她深愛陛下,知道自己與大唐興旺與衰敗息息相關,保全陛下是自己的使命。自古紅顏禍水,紅顏多薄命!作為帝王,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作為貴妃,必須奮不顧身!只是貴妃沒有想到,她在棺木中,居然真的能醒來,又驚又喜,但四周一片漆黑,靜無聲息,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辰,陛下又如何了,她憧憬外面的世界,想與陛下重逢,她又餓又累,拼命想推開棺材,她想活下去,她的指甲劃破了,血肉模糊,呼吸越來越急促,耗盡所有力氣,她的恐懼,她的慘叫,只有貓知道,最後

她知道自己不行了,在絕望中離世。棺木四周是用石柱密封的,陛下根本沒想到她會醒來,貴妃之死箇中滋味令人心痛!貴妃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奇女子,白居易、安祿山、白鶴少年都愛慕著她,她集美貌和智慧於一身,在極樂之宴上,她光芒萬丈,雍容華貴,大唐一片繁華盛世,有太多人愛慕她,就會有太多人嫉妒她。誰都不願意承擔殺死貴妃的罪名,尤其是皇上,他想用自己的重情重義,掩蓋自己貪生怕死,貪戀皇權,他太愛自己了,唯有讓貴妃帶著美好死去,他才安心,他騙了所有人,但他沒有想到,他沒有騙到愛妃。而愛妃對他的愛是大愛,是無私的!幻術中亦有真,是陛下始料未及的。陛下自以為給貴妃美好的憧憬,讓她永遠心存感激,對他至死不渝,卻不知貴妃早就知道是圈套,只是她一心求死,因為她愛聖上多過自己,陛下讓成妾死,成妾不得不死,陛下也以為貴妃必死無疑,殊不知她在棺木中真的醒來,還提前醒來,愛妃經歷九死一生,生死一線,死而復生,垂死掙扎,又生不如死,最後死不足惜。她用手指狠狠撞擊棺木,發出求救聲嘶吼聲,死亡的恐懼蔓延,血腥味充斥著她的口鼻,她活活被悶死了,多麼絕望和痛苦哇!陛下竟沒有去看望她,一心要她死!陛下為了皇權,寧願負了愛妃,六親不認,所有山盟海誓,不過是說說而已,但他自己後半生何其孤獨,不知是否後悔過,贏了天下又如何,得了人心又如何?深愛的人卻無法陪你君臨天下,是如此的淒涼,可悲可嘆啊!


妖婧的翅膀

這一點後面的劇情也沒有說的很清楚,用讓人假死的方式來真殺人,這種設定本身就很奇怪,誰都不想承擔殺死貴妃的責任,可是不管是皇上自己還是皇上的手下做的,人們都知道是為了皇上,這一點決定了情節不合理性。

(1)如果要成就貴妃為了皇上甘願赴死的佳話,完全可以要求貴妃自殺,白龍幾個人即使不願意,貴妃要自殺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

(2)如果要表現皇上很愛貴妃,結果身邊人把貴妃殺了,就是電影裡的情節,那何必還讓皇上參與進來,高力士或者誰瞞著皇上直接下手就可以。這樣就沒必要呈現出一種貴妃知道自己會真死,還陪皇上演戲的效果。

(3)如果說一切都是黃鶴的陰謀,這也不成立,因為貴妃確實醒了,黃鶴沒說謊,皇帝明顯也沒派人去救貴妃。

所以有沒有這種可能,其實編劇眼裡的唐玄宗就是個瘋子,性子陰晴不定。他這麼做只是因為他有些心理變態。這一點我覺得電影裡是有提現的。

(1)電影裡開頭很多人物、事件鋪墊了很多,最後也用很絢麗奪目的畫面呈現了那場極樂之宴,有關這位帝王的功績一概沒提,從我們歷史知識來講,單就這事,皇帝這麼幹,那就是驕奢淫逸之舉。夠瘋了吧!

(2)皇帝出場就是踩貴妃裙子(我記得這裡是第一次正式現身,不是很確定了),誰家皇帝當著百姓官員調戲自己老婆,是不是跟登徒浪子似的。玩的也挺瘋吧!

(3)皇帝和黃鶴在極樂之宴的對話,忘了對方說了什麼,皇帝音調怪異地說,我就喜歡我這貓!還有他知道李白寫詩給貴妃以後和高力士的對話,以及他在阿部面前宣告了自己的主權粗暴得拉著貴妃走的行為,還有那段和安祿山的舞蹈等等,可以看出這人真的深不可測,而且性情陰晴不定。

(4)皇帝肯定知道貴妃假死之術是可以解除的,可他沒去,這又出於什麼心理,即使對方知覺得是真死,他也表現不捨,是想對方懷著對他的好感甘心去死吧,這人要麼太虛偽,要麼就太自負把別人當傻子。

試想,如果他要的不是楊玉環活,也不要她死,要她像活死人一樣美麗的睡著就好,那麼大唐盛世的代表不過就是他的一個作品而已,他親手培育的,即使不存在的時候也就那麼美美地做一個雕像一般的死物就好!這難道不變態嗎?更可怕的是,他假如知道她終會醒來,而他卻袖手旁觀,眼睜睜看她痛苦掙扎呢?

所以,我覺得編劇寫的玄宗就是個瘋子吧!


墨恆溫夜

《長恨歌》裡寫唐玄宗處死楊玉環,是一件很順理成章的事:“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歷來大家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唐玄宗之前專寵楊玉環一人,甚至“從此君王不早朝”,已經犯下大錯,殺掉楊玉環,不過是改錯而已,雖然有些遺憾,但政治上是正確的。

但在《妖貓傳》裡,唐玄宗卻無法那麼光明正大地處死楊玉環,只因電影裡的唐玄宗,與我們印象中的唐玄宗不同。他身上君王的色彩少,更多地展現的,是一個荷爾蒙旺盛且帶有一定異族色彩的男人。在擊鼓應戰安祿山的那一場戲裡,更是悲愴凌厲,看得人毛髮倒豎,這樣一個唐玄宗,是沒法坦然地認輸,以國家的名義處死楊玉環的。

他需要遮掩自己的軟弱,也需要想出辦法來,讓楊玉環不記恨自己,他格外的多情,形成了他格外的狡黠,最後成就了一種“騙殺”楊玉環的殘忍。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兩個不同的唐玄宗形象,也許體現了中日兩國不同的審美和三觀。《長恨歌》雖然表達了對於這段愛情的追悼,但還是以儒家精神為底色的,甚至於,這麼多年來,那麼多讀這首詩的人,都不覺得,唐玄宗不該殺死楊玉環,不覺得他不能對楊玉環下手。

而《妖貓傳》裡唐玄宗,又激烈又虛偽,又深情又冷酷,他身上文藝色彩更多,平衡能力卻極差,這樣一個他,選擇騙殺楊玉環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