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狗十三》大家怎麼看?

伊利牛奶安慕希

曹保平導演的片子,一直被封殺至今,但導演一直即堅持不改名,不刪減。

這部電影的片名就有雙重意思,十三變成阿拉伯數字就是13,電影的宣傳海報上就是極其諷刺的爆粗口:狗X。

近幾年,只要一提到國產青春片,就一定與出國、墮胎離不了干係,然後就莫名其妙成長了,虛假空洞,既沒共鳴也沒深度,而《狗十三》可以說真正把青春,把成長挖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深度。

主人公是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女孩李玩,父母離異,父親重組了家庭,把李玩讓爺爺奶奶帶,父親為了彌補李玩缺失的愛,給李玩買了一隻狗,這隻狗便成了李玩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兩次失去狗的經歷,讓李玩看到了成人世界的殘酷,大人眼裡善意的謊言,酒桌上的阿諛奉承,即便後來遇見了丟失的愛因斯坦,李玩也不想再把它帶回去,因為大人眼裡那個任性不懂事的李玩已經消失了,現在的李玩已經很“懂事”了。

很多時候,孩子的簡單和天真就是被大人們強行剝奪的。

這部片子看完,大部分人都能找到自己青春期的影子。


毒藥君

這部電影是經典,終將被寫入中國影史,作為國產青春片的代表作。

如果青春、叛逆、成長是一部電影,那這部電影一定叫《狗十三》,以下是我的詳細解析。

歡迎大家來跟我探討。


說起寵物,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因為寵物發生過一段叛逆的故事。

我家小時候養過一隻帶斑點的土狗,這隻狗長得又胖又短,叫起來聲音奇怪,是一隻血統特別凌亂的中華田園犬——集合了十里八村好多種農村土狗的血統。

十幾年後再想起來,這隻狗長得是真醜呀。

但我和我弟弟特別喜歡這隻狗,用個狗鏈兒綁著(是真正的細鐵鏈子),放學後牽著到處遛狗。

有一天爺爺去縣城辦事(我們離縣城十幾公里路,身體硬朗的爺爺都是走路去),狗就跟著去了,爺爺回來後狗卻沒有回來。我當時在家裡大鬧了一場,我記得很清晰的是,我當時質問爺爺“你是不是把狗賣給狗肉廠的人了”,爺爺心裡委屈。他已去世多年,但我至今記得他委屈的神情。

大概過了三天,家裡彆彆扭扭的氣氛也持續了三天,這隻土狗竟然自己回來了,興奮地衝到了家裡,拼命地搖尾巴,往我和我弟弟身上撲。它的爪子上有淡淡的血跡,大概是走了很遠的路。

後來這隻狗還是被處理掉了,因為它得了狂犬症,咬到了村裡的孩子。


還有另外一個關於狗的故事。

我一個朋友,是湖北姑娘,她小時候養過一隻小獅子狗,但獅子狗後來生病死了,她哭得都背過氣了,但還是止不住哭。

她媽聽著她哭心煩,就罵她“我死了你都哭不了這樣,你給我停住”。後來,她又買了一隻布偶的兔子,很大的兔子,因為布偶的兔子永遠不會死,永遠不會走丟。

但有一次她媽媽把兔子放在洗衣機裡邊洗了一下,兔子耳朵洗掉了,她又是如喪妣考地哭,她媽對她一頓罵“老孃買的,洗掉了就洗掉了,你給我止住”。說起這些的時候,她已經是三十好幾的大姑娘了,但依然止不住失落。

再看《狗十三》,我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也許每個人小時候,都因為養寵物,跟父母家人發生過矛盾,這種矛盾伴隨著叛逆,成長,傷害和彌合。那些,就是我們永遠回不去的青春呀。

《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的代表作,並註定被寫入中國影史。

(著名導演曹保平,我最喜歡他的《光榮的憤怒》《狗十三》)

這電影改變了我對國產青春片的認識:以前我覺得國產青春片=打架流產得絕症=套路腦殘片,電影《狗十三》改變了我的看法。

這部青春片深深地觸達人心,有點殘酷,但這樣的故事又好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看完電影你會止不住想:如果時光倒流,小時候那隻寵物狗(寵物貓)突然回來了,會怎麼樣?故事發生在陝西西安,全片標準的西安話,滿大街的陝A牌照,我這個陝西人看著格外親切。

主人公李玩是一個初中小女生,電影就像一個剝洋蔥的過程,將她的生活一層層剝開。

第一層,李玩遇到了很多成長煩惱。比如英語學習成績不行,胸部發育比表姐晚,但她同時也有自己的心靈小港灣——她熱愛物理,熟讀《時間簡史》,總幻想著有另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平行宇宙裡,可以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事情,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

(《狗十三》裡的女主李玩)

第二層,李玩是一個懂事的小女孩。她寄住在爺爺奶奶家,雖然偶爾會任性,但也乖乖地聽爸爸和老師的話背英語,連爸爸買來送給她的狗,她也從一開始的拒絕到後面接納。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李玩的親生父母離婚了,她跟著父親過,她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父親又組織了一個新家庭,繼母生了一個小男孩……問題家庭的孩子往往心思更重,也更懂事。

第三層,李玩的狗丟了,平淡的家庭被捲入漩渦。圍繞著這隻丟失的狗,李玩與父輩,祖父輩的矛盾不斷激化。

(李玩的狗“愛因斯坦”)

李玩接納了這隻狗以後,很快跟它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們睡一張床,甚至吃一樣的食物(豬肝兒拌米飯)。

(李玩與自己的狗同睡一床)

但是,爺爺買菜的時候弄丟了李玩的狗愛因斯坦。爺爺很自責,但狗丟了就是丟了。

李玩心裡著急、焦慮,他瘋狂地沒日沒夜地找狗,但大人們不理解她,不僅不幫她找狗,還勸她放棄、阻撓她,李玩感到了痛苦。

(狗丟失的那天晚上,李玩瘋狂地在大街小巷尋找)

痛苦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狗丟了找不回來,還因為:平日裡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有著血緣聯繫的家人不理解自己,甚至不尊重自己的情感。

第四層,李玩逐漸陷入了成人世界的欺騙漩渦裡。

眼看著丟了狗的李玩魂不守舍,後媽出了一個招,買了一隻狗,假冒是那隻走丟的狗找到了。

一開始李玩不接受這隻狗,甚至想把它丟棄了,因為這隻狗代表著自己的痛苦回憶和無奈。但當被丟棄的狗等了自己很久,很可憐地在原地打轉轉,李玩接納了它。

(李玩接納了新“愛因斯坦”)

這一刻我們明白:很多時候,情感的彌合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虧欠,因為這種虧欠和內疚,一個人可以對另一個更好,寵物也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圍繞著這隻新的狗,又發生了更多的事情:這隻狗咬到了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就是父親的小兒子,全家人的寶貝疙瘩。

(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他跟李玩一樣都有一喝牛奶就吐的問題)

繼母惡狠狠地要求父親把這隻狗送給狗肉店,李玩哭天喊地也無濟於事。

也許是在這一刻她心死了,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

第五層,李玩在生活的深淵裡成長。生活是一個深淵,遠遠地能看到萬紫千紅,但一旦踏足,則深不見底。成長就是一個如臨深淵,踏足深淵的過程。

在沒有狗的日子裡,李玩孤獨地生活,滑滑冰、談談戀愛,偶爾還要被父親帶到酒局上,作為道具表演給一個附庸風雅的老裝X犯。

(喜歡吟詩作賦附庸風雅的老裝X犯)

李玩在學校取得了好成績,父親答應帶她去天文館看展覽,但因為那個酒局,就錯過了。李玩痛苦、無助,但生活還得繼續。

第六層,絕望與彌合。生活如臨深淵,但深淵裡也有亮光。雖然英語演講搞砸了,但李玩在全省物理竟然中拿到了一等獎。

父親答應她“為了慶祝,今天一切都聽你的”,於是,李玩想知道新愛因斯坦(第二隻狗)被送到了哪家狗肉館,父親帶她到了流浪動物收容中心。狗狗已經死了,但李玩給父親說了聲“謝謝”。

在回去的路上,李玩親媽打開了電話,這勾起了李玩父親的回憶,父親在車上放聲痛哭,悔恨上一段婚姻裡自己的錯誤,而李玩陪著父親,原諒了他。

(父親在車裡放聲痛哭,同時伸手捂住女兒的眼睛,父女兩個就此互相原諒)

影片的最後,李玩和表姐在街道上看到了愛因斯坦,但李玩已經不想要回這隻狗了,她說“特別害怕愛因斯坦認出我”。

成長是什麼?也許就是明白了有些東西註定留不住,那就學會妥協隨他去吧。

人類為什麼需要養寵物?是為了簡單的感情。簡單的感情就是:我對它很好,餵養它陪伴它,它喜歡我,對我不離不棄,永遠。

簡單的感情說著容易,但人類卻一直做不到。因為人類的世界裡,總是想要的太多,願意付出的太少;猜疑得太多,信任得太少,久而久之,跟一個人培養感情比跟一隻貓一隻狗培養情感難多了。

《狗十三》裡,小女孩李玩的成長過程中,小狗是最忠於自己,對自己最好的情感寄託。父親、爺爺奶奶,他們看似親近李玩,理解李玩,愛李玩。但是,他們都是用一種自以為是的愛,強加給李玩沉重的心靈負擔。

這也是一個教育問題,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聽大人講道理,不是因為大人的道理一定就是錯的,而是他們根本沒有照顧到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就好比一個胖子進到餐館點餐,老闆告訴她你應該節食,瘦點對身體好。

在中國傳統的儒家禮教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之間根本沒有道理可講,父親做一切都是對的,孩子必須無條件服從,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家庭裂痕的產生,好在:傷害和原諒,裂痕和彌合是永遠的情感主題,也是永遠的家庭主題。

因為:總有一天這些孩子都會長大懂事,總有一天他們的認知會和大人在一個維度上。

《狗十三》這部電影口碑炸裂,作為曹保平的代表作,他把中國家庭,把青春,把成長挖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深度。

電影中的這個主演叫張雪迎(扮演李玩),演《狗十三》的時候她只有16歲,但她此前已經出演過《美人心計》、《愛盛開》、《潛伏》、《爸爸天亮叫我》、《美人無淚》等知名影視劇,是一位優秀的小演員。

不管是衝著這個主題,這個故事,還是這個優秀的女演員,這部電影都值得一看。

找不到的給我留言。



文藝青年讀美劇

有時候,人都不如一隻狗來的真誠和簡單,從它認主開始,它就全心全意的愛你一個,但人,不知道什麼會反咬你一口。一個家庭的“愛”,都不如一個狗給李玩的愛多,可想而知,單親家庭這樣的情況會是多麼糟糕,多麼可悲,我慶幸我是在健全的家庭成長,讓我時時刻刻都感受到愛,謝謝你,我的父母親,兄弟姐妹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