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9月27日,一支代码为“北汽蓝谷600733”的股票在A股的复牌却格外引人关注,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正式进入资本市场。

新能源第一股“一锤定音”

中国新能源市场化推广发展了近5年,继蔚来赴美上市后,北汽新能源成为了A股市场第一个成功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恰逢北汽集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北汽新能源迈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北汽新能源的正式上市,标志着北汽新能源在经历九年砥砺奋进后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不仅将进一步拓宽北汽新能源的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汇聚资源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和谊

站在上市仪式的舞台上,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气定神闲。演讲之后,徐和谊“一锤定音”,敲响了北汽新能源上市的钟声。

为了促进北汽新能源上市,北京市政府牵线了上市所必须的“壳资源”。 2017年年末,S*ST前锋发布公告称,北京市国资委同意将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首创资管直接持有的四川新泰克100%股权无偿划转至北汽集团。自此,北汽新能源的“借壳之路”才算开始。

“两停两复”背后迷局

代号“600733”的S*ST前锋于2018年2月2日起连续停牌,距今已有半年之久。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而更为重要的是,股改“钉子户”SST前锋,在2016年9月12日就停牌筹划股改,期间仅2018年2月1日复牌交易了一个交易日。因此,通过借壳实现上市的北汽新能源,不可避免地要和本不与自己相干的经历产生交集。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复盘当日公司股票不设跌涨幅限制,但开盘数据就令大家意想不到。14.66元/股的开盘价成为了当日的最高点。眨眼之间,北汽蓝谷股价下跌12.36%,随后上证交易所发出公告暂停交易,10点起恢复交易。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10点刚过,恢复交易后跌幅扩大至23.59%,再度临停,直至下午14:57分,尾盘集合竞价恢复交易,截至当天收盘,北汽蓝谷报9.5元,一天内跌幅达36.88%。

整个过程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北汽新能源以一道诡异的“折线”结束了首个交易日的征战,但其背后的起起落落,却并不是人尽皆知。

汽车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博士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北汽新能源上市首日的如此表现,依然是在遵循着股票市场的交易规则进行的。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曹鹤解释称,之所以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并非企业本身的综合实力所导致,这更取决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基本面。

2018年泰达论坛上,财政部已经明确指出,政策将继续落实补贴的退坡方案,加快转变支持的方式,而新能源积分的获取难度同样会增加。对于车企而言,这无疑会使得新能源业务板块发展增速放缓。正是基于这种行业背景下,处于“振荡期”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并不会获得资本市场的一致青睐。

更为重要的,是北汽新能源借壳上市带来的“连锁反应”。9月27日,上证指数定格在2791.77点;北汽蓝谷前身的上个交易日为2018年2月1日,彼时大盘指数为3446.98,半年以来跌幅达19%。因此在其重组复牌后,必定要经历一个“补跌”的过程。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此外曹鹤认为,在停牌长达半年之久后,老股民抛售,原S*ST急于卖出变现,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而这也是北汽蓝谷跌幅过大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根据北汽蓝谷股改方案,非流通股股东向股权登记日2018年2月1日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5股支付股改对价,原有的普通投资者成本线降至10.04元/股。

也就是说,只要股价超过10.04元/股,流通股股东不但有钱赚,而且还完美躲过了今年的熊市。如此一来,参考今天的9.5元/股收盘价格和以上因素,便足以解决心中的疑惑。

“全面新能源”第一步

新能源政策倾斜,以及萎靡不振的资本市场并没有让北汽新能源取得“开门红”,但征战首日如约而至,北汽新能源还是成功踏上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可否认,通过重组实现A股上市,是北汽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公开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2015年净亏损1.84亿元,2016年净利润为1.1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为114.56亿元,净利润为3599.66万元。与上市同步的推进的,是北汽新能源发展的主线——新能源市场的拓展。

经过了9年时间的发展,北汽新能源累计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20万辆,其中2017年单年销量首次突破十万辆,同比增长98%。时至今日,北汽新能源已经成为了北汽集团实施全集团新能源化的战略中当仁不让的“急先锋”。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去年11月份,北汽提出的全面新能源化战略,其将在全行业率先启动了全面电动化转型,新能源对于北汽而言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整体转型。

而在今年7月,徐和谊曾对外界透露, 2020年,北汽将在北京地区全面停售燃油车,2025年在全国全面停售燃油车。对于这一略显激进的新能源战略,徐和谊曾表示:“创新是唯一办法,沿着老路追没戏。加大创新力度、走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北汽就是全面新能源化,这就是我们的创新之路。”

而今,北汽新能源将成功进入资本市场,视为助推其保持高速发展的“助燃剂”。北汽蓝谷复牌的公告中显示,在拟募集的配套资金中,50%将用于科技创新项目,另外50%用于三款新车型的开发。


北汽新能源冲刺A股首日:“两停两复”背后的“难解难分”


在产品迭代更新、品牌高端化的全面发展之下,北汽新能源必然会寄希望于通过打通上市渠道,获取更多资金支持以角力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待股价稳定后,北汽新能源将真正走到企业发展的新起点。至于如何面对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巨大挑战,恐怕只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