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民国时期,国难当头,却大师辈出。

这个时代,很像我国古代战国春秋时期,虽然是乱世,却百家争鸣,堪称思想盛宴。

优秀的人总是相互吸引,但同样优秀的人,也会在某件事上互相看不惯。

诸如梁秋实与郁达夫,诸如鲁迅与林语堂。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一、都是才子,惺惺相惜

鲁迅和林语堂有孽缘,最开始感情很好,相互欣赏,可相处下来却发现,彼此的世界观相差太大太大,鲁迅看不上林语堂的独善其身,而林语堂也不赞成鲁迅的死而后已。

当然,这种看不上和不赞成,与梁秋实对郁达夫不一样。梁秋实是打心眼里看不上郁达夫的世界观,而鲁迅和林语堂,并没有到敌对的地步,彼此欣赏,只是承认自己不会选择这样的人生。

真正优秀的人总是懂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看不惯可以,但是绝不插手干涉。道不同,不相为谋便是了。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鲁迅和林语堂的缘分,始于一本名字叫做《语丝》的杂志。他们都是这本杂志的主要作者,当时的林语堂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教授,而鲁迅则隶属于教育部,在北大兼职上课。

优秀的人总是惺惺相惜的。

《语丝》主要做杂文、散文,语言风格活泼犀利,唯有真正有特色的人才能获得一片叫好声。无疑,林语堂与鲁迅,都属于语言风格自成一派的大师。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但两个人的友谊并没有持续太久,并非因为撕破了脸,而是世界观从本质上就不同。

林语堂主张“快乐无罪”,即哪怕在最苦难的环境里,也要学会享乐,学会面对自己的内心。但这种享乐主义在当时国难当头的状况下,很容易表现出某种不问世事的自私。这也是为什么鲁迅会说:“我反对的,常常是林语堂提倡的。”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二、国难当头该如何?

国难当头,该如何自处?鲁迅认为,当竭尽全力,为国奉献。可林语堂却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下,才更需要一片园林,让人们来喘喘气,浅唱低吟。

林语堂不是不知道国难当头,也不是不爱国。

他的文笔下呈现出来的,都是生活细节般的美好,琐碎却温暖,和大格局格格不入,却又真实得让人难以反驳。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林语堂认为,如果人人都叫喊着报国,瞠目结舌,累得呼哧喘气,别说报国了,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写这样的文章。

鲁迅则认为,舍小我而要大我,突破愚昧无知才能有民族凝聚力。

“难道国势阽危,就可不吃饭撒尿吗?难道一天哄哄哄,口沫喷人始见得出来志士仁人之面目吗?恐怕人不是这样的一个动物吧。人之神经总是一张一弛,不许撒尿,膀胱终必爆裂,不许抽烟,肝气终要郁结,不许讽刺,神经总要麻木,难道以郁结的脏腑及麻木的神经,抗日尚抗得来吗?”这是林语堂的文章。

而鲁迅却认为,现在的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担忧,需要的是 “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乍一看,这两人的观点似乎很不相同,可本质却都是一样的。两个人用自己不同的人生观和行动,来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惺惺相惜。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三、道不同,不相为谋

世界观不同的人,不能强行融合在一起。

鲁迅看不惯林语堂,看不惯他的风花雪月。他足够犀利,眼里容不得沙子,却是真正爱国的人。林语堂明白这件事,他用雅来包容,却也坚定主张自己的观点不退缩。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就这样,两人在热烈的友谊以后,进行了激烈的文字辩驳,可两人谁也无法说服谁。后来林语堂全家去了美国,两人便再也没有来往。

但即便如此,林语堂对鲁迅的评价却格外高。

1936年,鲁迅因为肺结核去世,一个月后,林语堂写下《悼鲁迅》一文,文中满是赞美和怀念。

国难当头,吃喝照常还是殚精竭虑?鲁迅和林语堂就此辩论,很经典

​他说,鲁迅和他曾经相交过两次,疏离过两次。但即便是疏离,他与鲁迅之间也没有间隙。他们观点的不同,没有私人的怨气所在,只是因为观点不一,没有是非对错。

他还说,鲁迅和他来往,他非常高兴,鲁迅和他疏远,他也没有丝毫怨言,因为这个人,的的确确值得人尊敬。

晚年的林语堂,数次申请回到祖国,可惜都被拒绝。无奈之下,他转而选择去台北,在那个地方修建了一座他心中的花园别墅,面朝内地,思念终生。

这是大师的风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