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驅動」的人工智慧,並不可怕,就怕它沒那麼簡單

目前的人工智能,基本都是以“人腦驅動”的!

如果,把“人工智能系統”比作一臺機器,而為這臺機器注入“靈魂”的便是其設計者。設計者,通過統計分析,把自己的思維,設計成“軟件系統”。

“人腦驅動”的人工智能,並不可怕,就怕它沒那麼簡單

當然,其設計者,或許並不是單獨某個人,而是某個團隊,是一群人的思維結晶,甚至是前輩們知識的傳承。

人工智能,是統計學?

當然,把人工智能,認為是統計學的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換句話說,很多自然科學的研究,都是經過統計分析,才進行下去的。人工智能,也沒逃過這套路,不過,有個地方是非常特別的,其藉助強悍的運算能力,以及大數據基礎,走了一條“捷徑”。

“人腦驅動”的人工智能,並不可怕,就怕它沒那麼簡單

人工智能,更注重結果!

科學研究,需要有理有據,需要嚴謹,“走捷徑”的人工智能,或許不需要那麼嚴謹。人工智能,只看結果。就如同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一樣,大部分時候,都只看結果,除非結果有問題,才會去分析過程。

人工智能,可以將人某方面的能力放大!

人工智能,是在複製“人的思考能力”。當然,比人在某方面的能力會更強,通過人工智能,可將人的某方面的能力“放大”。當然,“人工智能”是“集百家之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過,計算機“超強的計算能力和大數據”在其中起到的不可思議的作用,不容忽視。

“人腦驅動”的人工智能,並不可怕,就怕它沒那麼簡單

人工智能,以“人腦驅動”並不可怕。

機器太聰明,會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為,他們太強大,人生來就缺乏安全感,害怕強大的人或事。但是,你會害怕自己嗎?你會害怕遙控器在自己手裡的炸彈嗎?

“我狠起來,自己都害怕”,“是炸彈啊,我還是離得遠點”......其實,怕的是失控!

能力越大,危害也必定更大!

既然,以“人腦驅動”,便依然是沒有靈魂的工具。工具的好壞,也只是由設計人決定。如果,設計者“混亂”了,或者“病”了,人工智能系統也肯定是不正常的,危害必然不小,能力越大,危害也必定更大。

“人腦驅動”的人工智能,並不可怕,就怕它沒那麼簡單

人工智能,也許可以自己“造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系統,終究還是會走向更智能的層面。有句古話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造工具也是這樣。造出來的工具,如果能自己設計和管理別的工具的話,那麼會更完美。

或許,會覺得這種“設計”是件很難的事情,也許,會覺得,有這技術的時候,智能系統必須會自己思考才行。或許並不一定,只要設計者思維夠嚴密,也還是可以實現的。也許,這和“夢中夢”,“四維空間”等等概念有那麼點相似吧。

人工智能,不需要很聰明,“會生,會傳播”,就會很恐怖。

人機大戰,或許還沒出現,但人工智能,如果賦予“生產”和“傳播”的能力,便會成了威脅。不用很“聰明”,其能力足以用恐怖來形容了。如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許會成另外一種科技“病毒”,又或者是一件很恐怖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