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從衆矢之的到衆屍之地

前言:關於此次滴滴事件,我不想過多贅述該事情本身的經過,我想大家也早已知曉。關於滴滴,我想分為兩篇來討論一下這個事件,其一是事件本身,我帶你用新的角度看滴滴;其二是我的事發後的歷程。本篇第一篇。

一、滴滴:從眾矢之到眾屍之地

曾經的滴滴,風光無兩,各方都不吝讚賞,美譽脫口而來,人們津津樂道的都是柳傳志之女的奮鬥之路、滴滴平臺打破出租模式的創新。

一夜之間,繁華落盡,惡名來襲。

最開始是小的討伐,從殺熟、漲價,再到司機服務態度。

再到後來是全民聲討,以空姐被害案為第一個頂點,此次溫州女士被害案為頂峰。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這個轉變背後,滴滴已經成為了行業的壟斷地位了。據統計,滴滴已然達到市場佔有率百分之九十二。這在出租車時代都無法想象的全國性高壟斷地位,滴滴做到了。

壟斷之後,一家獨大,惡名也開始產生。

那麼,滴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企業?

出租車公司?互聯網公司?社交平臺公司?甚至是努力邁向的無人駕駛智能公司?

都是。或者都想成為是。

滴滴很努力的在轉型,但它一直沒有擺脫成為眾矢之的的命運。而且佔據著壟斷霸主地位,它永遠無法不成為眾矢之的。

二、關閉:能解決問題?

截至發稿時,滴滴已經宣佈全面下線順風車服務,目前還不知道是否滴滴還會上線順風車。但是從目前對順風車服務的認知看,滴滴是希望將順風車打造為社交性的板塊,但事實上卻淪為了車主“性解放的窗口”,著實令人反感。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黃潔莉產品設計構思

順風車的社交功能,過去已經引起過容易導致性騷擾的詬病。對這一產品功能的詬病,在上一次空姐遇害後達到頂峰。

同時不可忽視的是,順風車在滴滴的總利潤中已經佔到了百分之十,滴滴是否能放得下這塊肥肉,也未可知。

對於滴滴道歉聲明中說到3倍賠償,看上去是挑起責任,實際上是先亮最後的結果與標準。這本賬,滴滴算得門兒清。如果錢可以償命,滴滴有大把的資本可以消費用戶的生命。然而別說3倍,3萬倍的補償,滴滴給得起。但是滴滴給不起的是這條生命,以及每個用戶對滴滴亡羊一次次補不牢的恐懼與失望,給不起的是對法治要求與整改到位的基本期待。

我想引用一些學者、媒體人的的觀點,為大家打開一些新角度。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王志安的觀點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胡錫進的觀點

同時我引用一下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講師魏武揮對於順風車的看法,僅代表發言人自身觀點。

現在有個問題是:如果永久關閉了順風車,這一大塊需求該怎麼辦。

我首先要說,順風車不是需求。需求是出行,或者說比較舒適的出行才是需求。順風車只是滿足需求的手段。

我以為,整個針對互聯網叫車用車的政策是錯的。這個是政府的鍋,不是滴滴的鍋。

其實政策是嚴控專車/快車,而對順風車持放任態度——他們甚至並不把順風車歸入網約車範疇。而對於網約車所謂本地戶口本地牌照,所謂排量要求,都是極為莫名其妙的管制措施。

這種措施下,只會讓本可以成為網約車的車輛,成為變相的順風車,或者索性就是黑車。

放開對所謂網約車那種不當的限制,才會使得供給能增加,才能將車資予以降低。而不是用順風車的方式,來完成“比較舒適的出行”。

當然,我知道,可能放開限制後的專車/快車,價格比順風車還是要高。但在這裡,我不得不說,當公共交通都是擺設麼?而公共交通不完善,顯然就又是政府的鍋。

如今的滴滴,像極了百度,都作為行業壟斷者,都經過各自的緋聞。

經歷過魏則西事件、競價排名等一系列極其惡劣的事件後,百度還是挺過來了,雖然依舊帶著極差的口碑。但對用習慣了百度的國人來說,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能代替了的公司。

百度依舊有著富有粘合力的市場受眾以及較為成熟的搜索引擎,國內的挑戰者們還是很難分得一份羹,國外躍躍欲試的谷歌能否被廣大“非公知”們接受還是一個不明瞭的前景。

但滴滴是否會涼涼,這點彷彿有著極大的未知數。滴滴的技術並不具備非可替代性,用戶粘合度也並不像百度那樣高,而更惡劣的輿論生態更是迎頭一擊。

滴滴未來能走多遠,還要看日後的公關之路與市場選擇了。

四、出圈:更多的瞭解

滴滴的事和平時的新聞不太一樣,它很出圈。

出圈即為破出原來所熟知、所瞭解的圈子、圈層。因為筆者行業相關,在此處,我特指新聞傳媒這個圈子。

其實單單討論事件本身來說,滴滴本次事件沒比前幾日學誠法師性侵案、壽光被淹農民損失慘重等事件在新聞本身更為重要,但它卻取得了更大的傳播效果以及更大的社會輿論影響力。

這個事件究竟有多火,近日的熱搜可見一二。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微博熱搜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為什麼這個事件能取得如此出圈的效果,為全國各行各業的人所震撼。

關鍵是它具有了像疫苗案一樣的痛點——民生相關。一旦觸及自身利益後,民眾才會自發的關注。

在大街隨機問一些人,沒幾個人知道娛樂圈的稅務地震,沒幾個人會知道學誠法師怎麼了,沒幾個人會知道壽光怎麼被淹了,更沒幾個人關心廣東怎麼了,雖然這些事件在我們看來,都具有里程碑般的地位。但是當你說起滴滴,他們便腦海第一個相關的就是滴滴的惡名,而且眾人皆知,眾人喊打。

這就是出圈。

新聞傳媒界的人,不應只是關心於自己圈內的那些新聞事件,因為大多數普通人並不關心那些我們認為看似重要的。多去傾聽普通人的聲音以及關注點,新聞的本身並不是也不應該是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

五、對全民討伐滴滴的焦慮

首先說,我從來都不是滴滴的支持者。通過這兩次殺人案爆出的滴滴客服羸弱以及監管漏洞、程序漏洞都非常嚴重。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滴滴,從眾矢之的到眾屍之地

一位民警的看法

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現在全民聲討滴滴的形勢下,把滴滴打倒了,真的對我們有好處嗎?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問題根本沒有解決,下面列出我對於其的幾點思考。

1、網約車市場規模已然龐大,無法一刀切的砍掉,那麼滴滴被打倒後,也會有其他的平臺補充,

其他平臺是否也會做到壟斷性的地位進而不思創新?

2、問題是出於人身上,也是出於司機資質審核漏洞身上。打掉滴滴,其他網約車平臺能否解決這個問題。

3、在出租車時代,難道就沒有司機殺人?換個行業來說,外賣小哥都曾爆出過對收餐人的不正當行為。因此,只是討伐滴滴,認為滴滴是造成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當真客觀

4、滴滴的自我革新、自我反省,能做到多好?

5、網絡輿論的引導是否會促成行政力量扳倒滴滴?

以上僅是我的個人思考。但未來的滴滴,會何去何從?它能否依舊屹立不倒?

這些我們都未可知。

但我衷心希望,不要用生命的代價去做出改變,這樣未免太過於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