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下一份聲明準備幾時發?

滴滴,下一份聲明準備幾時發?

滴滴又發聲明瞭,滴滴又整改了,滴滴又暫停順風車了。

5月12日,鄭州順風車司機姦殺案發生之後,滴滴發佈了一條聲明:

滴滴,下一份聲明準備幾時發?

3個月又14天后的8月26日,針對樂清順風車司機姦殺案,滴滴再次發佈了一條聲明:

滴滴,下一份聲明準備幾時發?

你可以自行對比一下前後兩次文告中標紅的部分,對於滴滴的“整改”,相信你會得出自己的結論。同時,你大概也會和我一樣提出相同的疑問:

從鄭州到樂清,又是滴滴順風車,又是司機,又是女乘客,又是性侵,又是殺人滅口。在樂清事件中,人車相符了,人臉識別了,但相同的事情再次發生。而且,這一次令人更加憤怒和絕望:即便你在遇險之後發出求助短信,即便你的朋友收到短信後立即開始救援,即便警方願意相信你的朋友決定介入調查,但是在滴滴的客服流程執行完畢終於讓警方拿到車牌號之後,人還是死了。從坐上車的那一刻起,自己救不了自己,朋友救不了自己,連警察也救不了自己,這怎不讓人深深地感到無助絕望?

那麼,人們有理由去問:對於滴滴再一次整改順風車,整改客服流程,公眾還有多少信心?相同的慘劇一再出現,人們也不得不問一句:這究竟是管理問題,還是順風車這款產品本身就有問題?

為順風車辯護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凡事不能因噎廢食。順風車司機殺人是一種不可控的偶然事件,不能因為偶然事件就要關停順風車服務。其中一些人還做了大量質量低劣的類比,把順風車司機殺人類比成游泳池溺亡,道路交通事故等等。並且聲情並茂地反問:游泳池淹死人了難道就要關閉所有的泳池?交通事故頻發難道就要封路禁行?

這些類比之所以如此低劣,是因為提出這些類比的人無法正確理解滴滴順風車究竟是一款什麼產品。

簡單說,滴滴順風車同時服務車主與乘客。但對於司機而言,乘客是滴滴順風車這款產品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順風車乘客在滴滴平臺上也是產品,並非單純的客戶。為什麼?事情的一方面是乘客用滴滴順風車解決出行問題,同時享受了低廉的費用。與此相對應的另一面,司機為什麼要承受繞路和投訴的潛在風險,承擔更多的時間成本,甘冒出現車禍後對乘客的連帶責任,還要接受那麼低收入的一份工作?費油、費時間、擔風險,而且沒多少錢,為什麼司機還要做?因為他們需要滴滴平臺為他們提供的乘客,需要和乘客在車內單獨共處的那一段時間,以及因此而來的社交關係可能。

也就是說,乘客消費的是司機和運輸服務;而司機消費的是乘客,遇見一個聊得來的人,很好;遇見一個慷慨給小費的人,更好;遇見一個漂亮性感的姑娘,最好不過,今天算是賺到了,平常哪裡會有這種機會?別說是坐在自己的私家車裡一起上路,連說句話大概都根本毫無可能。於是,在打順風車的經歷裡,經常看到司機開著手機,掛著各種聊天群。有些時候甚至還開著免提,裡面一群順風車司機在討論,今天誰跑了什麼冤枉路,今天誰遇見了個什麼“臭傻逼”,今天誰又接了一個“大美妞兒”,以及各種對乘客肆無忌憚的評價。

乘客是滴滴順風車提供給司機的產品。開順風車對於司機而言,是一種都市生活方式,一種人際交往方式。而乘客往往並不清楚這一點,他們只是看到了順風車的服務和價格,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本身也是這個產品的一部分,本質是消費品。

這才是滴滴順風車的產品邏輯,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邏輯,所以在鄭州空姐遇難之後,人們才憤怒地指責滴滴把順風車做成了社交產品,不安地要求滴滴把順風車司機對乘客的點評入口關閉。為什麼人們會覺得憤怒和不安?因為他們發現自己變成了司機的消費對象,而非服務對象。

基於順風車的這種產品邏輯,有什麼措施可以改變乘客的產品地位?有什麼措施可以阻斷司機對乘客的消費?有,出租車和專車。職業司機,職業認證,收取和他專職服務相對應的費用。司機收到了和自己服務相襯的車費,司機非常清楚自己開車是為了賺錢養家而不是社交,就沒有必要去消費乘客的談吐、衣著、臉蛋、身材。而且,專業司機執意要那麼做,就要承擔失去養家餬口工作的風險,這是他們把乘客當做客戶而非產品的本質原因。打破了司機和乘客之間純粹而簡單的金錢關係,糅進了複雜而不可控的社交因素,利用社交因素扭曲價格和市場,那麼,乘客在少付錢的情況下,意味著需要在別的地方支付更多,這才是問題所在。

回顧過往,我對滴滴懷有感激之情。如果不是滴滴的出現,市場壟斷性經營的出租汽車公司不會有任何服務上的改進。我依然需要在大風、大雨、大雪天裡站在路邊,眼睜睜看著出租車傲然而過,司機在車裡微微擺手,猶如檢閱。有了滴滴之後,出租汽車公司被迫響應,類似首汽這樣的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網約車,服務甚至還要更好一些。關照到民眾的需求,提供他們急需的服務,提高了市場上的相互競爭,這是滴滴崛起的原因。

如今,滴滴在順風車問題上卻一再讓人失望。曾經助益社會大眾的互聯網產品和技術,卻誕生出順風車這樣在設計和邏輯上對用戶缺乏尊重的產品。無論是價格因素的設計,還是社交元素的設計,都是在利用人性中的弱點,以達成產品的增長。如果始終堅持這樣的產品思路,那麼,無論整改多少次,又會有怎樣的不同呢?這樣的死人---發聲明---死人---發聲明的循環真的有可能有天終結麼?

回到今天文章開頭的第一個問題:滴滴,下一份聲明準備幾時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