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生用了3年花唄 生活變成了這樣……

據說每4個年輕人,就有1個在用花唄

花唄消費已經是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日常

大家經常說

“花唄一時爽,還款火葬場”

“明明是螞蟻花的,憑什麼要我還?!”

據說,一90後女生用了3年花唄

現在感覺花唄比她男朋友還要好用

花唄能在當下推廣使用

不僅僅是因為因為它便捷的支付方式

更是因為現如今信用消費時代的習慣

但是對於花唄消費

你是欠債越來越多?

還是已經把還款當成一種動力?

你每個月需要用花唄嗎?

你會毫無節制地提前消費嗎?

究竟年輕人和花唄之間

有著怎樣“又愛又恨”的故事

...

我為什麼使用花唄

“不願意再向家裡要錢”也“不想借錢欠人情”

@趙連成z:

第一次用花唄,當時為了面試在淘寶裡買了一套西裝。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少的可憐,買東西又不好意思問家裡要錢,每個月買了東西下個月發工資還錢,現已經工作初步進入正軌,還是挺懷念那段日子。

@陶子梓:

有時候缺點錢買東西,但是又不想問朋友借,感覺欠了人情怪不好意思的。

“關鍵時刻能救命”

@無巧樸橙:

買房結婚生娃,經濟一直不寬裕,基本都是每個月月光的那種,沒有存款。有次公公生病急診需要幾千塊錢,沒有現金,發現醫院居然可以用支付寶花唄,一下解決了問題。

@IT男一枚gg:

剛工作時,有次出差在外手機丟了,急需一臺新手機聯繫業務,我銀行卡里也沒有那麼多錢,就用花唄買了一臺新手機。當時就算找人借,異地他鄉的也找不到借的人啊!

“能拖賬好久,很爽”“比開信用卡方便”

@我狠快樂de:

譬如雙十二買的東西,再使用個延長收貨,我可以在2018.02.10還款,能欠帳將近2個月!多美好啊~

@大大張:

我朋友一開始是拒絕用花唄的,但是他申請了三次信用卡,每次都說他的資料審閱不通過,他一氣之下就去開通了花唄...23333

你用花唄買過什麼

“交過水電費”“帶孩子打疫苗”

@雞翅是甜口:

我和花唄的故事就是:在外工作,但通過花唄給在家的父母交水電費。

@杜小旭

一個人帶娃來打疫苗,雖然沒有孩子爸的陪同,卻讓我更加自信,一切都很順利,打疫苗竟然可以用花唄支付,生活如此方便,一個人帶娃不是問題,5個月10天,14斤3,64cm

“死貴死貴的健身卡”

“給老婆、女友的禮物”

@你好嗎找不到我:

第一筆花唄是為了辦健身卡,現在已經瘦了十斤,開心哦!

@楊司司:

第一次用花唄,是給初戀女友買內衣,288元5件套的,結果還被女票吐槽土...(小M不解:內衣5件套是什麼構造?)

用起花唄也很累

“總忍不住買買買”

@老王就是我:

一開始,賬單少,壓力小,後來忍不住買買買,就開始用了分期還,想著每個月還一百多不是問題,但是每樣東西都分期還,加起來也是很大一筆錢了...

@武舞123:

每次都是不會再用花唄了,可是每個月總有很多東西要買,比前男友還藕斷絲連...

“感覺不是在花自己的錢”

@羅劍:

下單的時候好像此刻用的不是自己的錢,感覺很刺激,這種短暫的欺騙,能使我得到一絲暫時的安慰。

@月月maki:

每次用花唄付款,都像是賺了一樣,我是不是有毛病...

“花錢爽,還錢愁”

@可以叫我三表哥:

花則爽,還則痛。在糾結和矛盾中,牽手相伴。

@龍哥最棒:

花的時候有多爽,還的時候就有多恨!最可怕的是,還不知道這些錢是怎麼欠的,都花哪裡去了...

@青紫998:

做女人太累了,最痛苦兩件事:來大姨媽和還花唄。

@蜱蟲小王子:

我朋友已經被自己逼到,把花唄額度調到了200...

@杜舟舟:

第一次用花唄的時候,美滋滋,以為下個月用工資補上就行了,結果到了第二個月才知道還款日是9號,發工資是15號...最後用了借唄還花唄

我們並沒有被花唄毀掉

很多人都說

花唄這種提前透支的方式

會撐大無窮無盡的慾望!

會陷入本月花下月還的循環之中

直到你的欠款變成了無底洞...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

真的用了花唄就會變嗎?

《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

年輕人們雖然熱愛買買買

但“剁手”時並不任性

而且還款的時候還是挺靠譜的~

花唄90後用戶佔比47.25%

其中

近七成(69.41%)的花唄年輕用戶

都能做到“月月有餘”

每月花銷控制在授信額度的2/3以內

沒有把額度花得精光...

預先花完錢後

按時還款的90後人數比例比高達99%

看來,絕大多數人的信用消費非常理性

愛花錢但卻並不任性

其實用花唄的這群年輕人

沒有傳說中的“揹負鉅債”那麼可怕

生活不會因為花唄變得富裕

也不會因為花唄變得糟糕

花唄給予了他們很多便利

同時也考驗他們的誠信和定力

我們在享受花唄帶來的便利同時

也要做到理性消費

用花唄花錢是很容易

但是沒有什麼東西是免費的

90後女生用了3年花唄 生活變成了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