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後的酒杯

隨著最後一批90後成年,酒水開始漸漸走進他們的生活。餐飲、酒吧作為酒水最大的兩個消費場景,90 後的貢獻率達到六成……

對商品個性、性價比、品牌都有高要求的他們,對待酒也毫不例外。

“高顏值+多口味”的酒類,獲得了諸多90後偏愛。作為未來消費的主力,從第一次接觸開始,如何步步為營套牢90後?結合90後的特質,未來酒水行業有哪些創新點?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下“90後的酒杯”。

90 后的酒杯

ID:Kr8-36Kr-Innovation

江山代有才人出,酒水市場也不例外。

2018 是個有趣的年份,在這一年,最後一批 90 後也迎來了成年後的第一年。

他們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換上一身帥氣西裝,終於能在酒吧裡全體會師手挽手歌唱。

成長起來的 90 後

助推酒水市場結構變革

據 CBNData 聯合天貓發佈的《 2018 天貓酒水線上消費數據報告》顯示,90 後年輕消費群正逐漸成長為線上酒水消費的主要驅動力,並彰顯出“低度酒”“小眾洋酒”“顏值果酒”等酒水偏好關鍵詞。

90 后的酒杯
90 后的酒杯

MAT 2018 年各品類消費金額數據

線下,餐飲、酒吧作為酒水最大的兩個消費場景,90 後的貢獻率達到六成。

2018 年增長迅速的品類,無不與 90 後的偏好相對應,但在過去,被統稱為“其它酒品”的它們並未引起足夠重視。

回看 2006-2017 年酒水市場各品類所佔比重,異軍突起的其它酒類背後,是 90 後這一代年輕人,正勢如破竹地重塑著酒水市場格局。

90 后的酒杯

不同年齡段酒類消費金額佔比

成長起來的 90 後

對飲酒提出了更多要求

對 90 後而言,飲酒靠產品單點觸發已不足夠。飲酒作為一個行為,涉及從獲取到消費的全過程,涵蓋從口味到故事的全層次。

關於 90 後飲酒所關注的特質,我們總結出以下四個關鍵詞:

1. 性價比

初入社會的 90 後尚未形成紮實的經濟基礎,但卻已將精緻生活的理念樹立得根深蒂固。當客觀的預算約束與主觀的品質要求相結合,所顯現的便是 90 後對性價比的追逐。

2. 個性

對個性的訴求包括口味、包裝、品牌內容三個方面。無論是本身可賣貨的顏值,還是爆款必配的品牌故事。

90 後的購買衝動多是被產品個性所引誘,畢竟“現代社會已不缺乏功能,重要的是感覺。”

90 后的酒杯

3. 品牌

國內酒文化缺失+酒水市場不透明+ 90 後酒知識匱乏=對 90 後而言,品牌是規避消費風險、彰顯所謂調性的不二手段。

4. 便利

外賣和跑腿服務寵壞了 90 後。當越來越多的玩家揚言要做酒水行業的星巴克,90 後的懶催生了便利這一競爭要素。

酒水市場向來不平靜,對應 90 後的這些特質,不少玩家已在行動。

90 后的酒杯

“花心”的 90 後令人又愛又恨,怎樣才能將他們優雅俘獲?

步步為營,新打法

1. 打開 90 後市場,降低消費門檻是第一步

受限購買力的限制,大部分 90 後在接觸新酒品時是精挑細選的姿態。阻礙 90 後消費者接受新酒水品牌的因素有兩個,一是高價格形成的壁壘,二是對陌生口味的防備

破解這個難題,美國 Sofia 罐裝葡萄酒的成功可作為借鑑,通過推出 375 毫升等小規格產品,它將產品單價降低到了 4-7 美元。

從購買動機上,買一小罐酒總比買一瓶 750 毫升、售價在 11-25 美元的普通葡萄酒容易。

90 后的酒杯

小樣分銷的思路非常簡單,即通過降低產品規格來降低產品單價,從而降低消費者的體驗門檻與試錯成本,給 90 後一個認識產品的機會。

對品牌商而言,

更小更獨立的包裝實際上也帶來了更高的毛利率,可謂一舉兩得。

2. 如何推廣,比網紅更靠譜的是消費者自身

將自己的人群定位與品牌態度,以最潮、最直白的方式向外傳遞;讓消費者在被調動的過程裡,不自覺成為品牌傳播者。

在網紅追隨疲勞的當下,對熱衷參與一切新鮮事的 90 後而言,這種推廣反而更具吸引力、更有溫度。

3. 轉換的節點,鋪貨也有技巧可循

酒水依託現飲場景,在現飲場景下接觸和培養目標用戶非常關鍵。尤其對熱衷社交的 90 後而言,門店直飲承擔了他們 80%的酒水消費

90 后的酒杯

然而,在針對長尾市場打造小眾酒品的思路下,新的品牌推出之,精準鎖定客群進行銷售難度很大,大面積線下鋪貨又不現實。

品牌商兩難的結果,便是越來越多的 90 後時常抱怨“知道到一款很酷的酒卻喝不到”。

前期品牌積累無法有效獲得轉化,投入再多也是前功盡棄

線下鋪貨行不通,那線上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對消費者而言,酒水單價較高且口感較不固定,加之“千人千品”,對新酒品的接觸通常是藉助線下情景。因此,當線上出現從未聽聞的酒水,大多數消費者會望而卻步。

90 后的酒杯

對品牌商而言,一方面,線上老牌玩家聚集、競爭激烈,從 0 開始需要鉅額投入。

另一方面,在中國特殊的互聯網情境下,品牌商們在面對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巨頭時議價能力非常弱,它們需在支付抽成的同時按照平臺要求承擔運費、參與密集的促銷活動。

有品牌商曾算過一筆賬,電商運營將會佔到酒水售價的 60%。

沒有大體量的客群稀釋運營成本,妄然提價又會流失本就對新品心存戒備的消費者。因而對許多新興品牌商而言,鋪排電商也不是好的選擇。

此時,不妨嘗試 B 端合作。

90 后的酒杯

一方面,直接對接 B 端有助於在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成交批量、控制產品成本的同時降低消費者的尋酒難度,畢竟找一家店比找一款酒要容易得多。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酒吧意識到了自有風格的重要性,它們也樂於藉助特色酒品來打造門店特色。

4. 留住 90 後,最大的王牌還是品質

先做模式還是先做產品,向來是困擾中國創業者的一個問題。

酒水行業也不乏模式先行者,通過快速佔領市場引得資本垂涎,再進一步進行市場擴張,但在“花心”的 90 後面前,這種快打快攻的模式也更快暴露出了“功得下,留不住”的硬傷。

90 后的酒杯

“五年前我在酒博會喝到荷蘭的一款酒,五年後偶然再買到,味道還是和當初一模一樣。當時我就被感動了,決定這款酒出多久我就喝多久。

品質的穩定與出色,使它更像一種記憶的撩撥。而前一陣子在比賽裡得了獎的那個地中海鹽,好火的,結果量產以後除了鹽的那個鹹什麼味道都喝不到了。這樣的酒怎麼可能再買呢?

喜歡新鮮感是一方面,對喝酒‘花心’的一個辯解是,從品質上,它已經不是當初吸引我的那個‘姑娘’。”一位朋友如是說。

90 后的酒杯

酒水本質上與其他消費品不同,它是時間的饋贈。即便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社交與娛樂興味,穩定、高質量的品質也始終是一個酒品牌最好的輸出

曾有某 KOL 揚言,精釀就是一次一個味道。譁然背後,是品牌商無法把控產品品質的醜態。

消費升級帶來的是對品質更高的訴求,唯有用品質打下來的知名度,才能經得住挑剔的 90 後的考驗。但遺憾的是,當下做到的品牌,只是寥寥。

為什麼品質難以保證?這其中有技術原因,也有人為原因。一方面,酒水釀造是個技術活,一系列複雜的指標會影響酒水最後的口感。

90 后的酒杯

而當下賽道上多是半路出身的玩家,不瞭解專業知識,不知或不捨得購進專業設備均使酒水的品質充滿了變數。

另一方面,酒水新品類不斷推出的當下,行業標準與監管存在一定空白。

少量精品酒水破局後,為了控制量產的成本、提升利潤,有些商家會偷偷改變釀造配方。

因此,保證品質需要與時俱進的技術,也需要不忘初心的品牌商。

關於未來,兩個小想法

1. 請給予“中國口味”更多關注

國內外的飲酒習慣到底是不同的。國人對烈性與苦味較低的承受能力在 90 後身上得到進一步凸顯,他們更青睞果酒、預調酒等低度酒。

品牌商在引進國外新興品類的同時,需要考慮其口味究竟適不適合這些挑剔的中國舌頭。

我們在通過市場滲透教育消費者的同時,也應考慮

結合中國口味對酒品進行適當改良。

畢竟唯有被消費者認可的特性才是真正的需求,在一個市場紮根,需要的是來自這個市場的消費者擁護。

此外,在酒品中加入中國元素也是個不錯的創新點。在美國暢銷的羅格榛子(榛子啤酒)、海狸打嗝(花生啤酒)以及萬聖節特推的南瓜蠱(南瓜啤酒)都是不錯的例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到中國,麻椒、茶葉、紅棗、板栗……我們有的是中國特色。

90 后的酒杯

獨樹一幟專為 90 後釀造“中國口味”,不僅有利於提高產品與 90 後飲酒習慣的契合度,而且正切 90 後獵奇的特質、與當下興起的“國潮”興起相呼應。

這麼潮的酒,90 後怎麼會放過。

2. 定製 or 訂閱,可能是個好機會

作為凸顯個性的不二方式,定製受盡了 90 後垂青。與其為了猜測 90 後的喜好費盡心思,不如直接問什麼才是你想要的

以啤酒為例,品牌商可以像奶茶店一樣提供給消費者配方表,由他們自己來選擇麥芽、酒花等原料的比例,或是按照消費者個人喜好,加入草莓、榛子等配料。

雙方在共同探索的過程中,收穫的不僅是一個消費者的百分百滿足,還可能是一個可大範圍推廣的新口味的誕生。

但定製模式存在兩個限制,一是小批量生產會對品牌商的供應鏈提出更高要求,二是對新口味的探索需要消費者已對該品類有了一定認知。

因而定製模式的推廣,需要以供應鏈與客戶群的成熟為前提。

相應地,當一個以品牌積攢了一定的客戶,但消費者尚未積累足夠知識時,訂閱可能是一個兼顧成本與個性化要求的好方式。

一方面,訂閱模式下“不期而遇的驚喜”可牢牢抓住熱衷新鮮感的 90 後;另一方面,將消費者集體打包,以訂閱週期為節奏形成批量創新需求,也有助於品牌商單次制酒成本的降低。

此外,以定期配送代替消費者自行選擇,有助於品牌商按自己的計劃教育 90 後這群尚未成熟的消費者。

90 后的酒杯

結合中國特色,品牌商在鋪排酒品的訂閱模式時不妨融入時令養生的概念,例如夏天加薄荷、西瓜,冬天加生薑、紅棗,如此,又一種品牌特性形成。

但無論定製還是訂閱,都需要品牌首先積累起足量的客群。

二者是在品牌有了一定基礎後的進一步提升,它們將造酒的角色部分分享給消費者,使消費者在互動和參與中提升品牌粘性。

毫無疑問,未來的酒飲市場屬於 90 後。在競爭中適應未來的消費趨勢,錘鍊品質的同時和消費者一起成長才不會被市場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