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不是诸葛亮有多聪明,而是司马懿怕“兔死狗烹”

看《三国》里“空城计”的描述是这样的:大魏曹丕去世新帝曹睿接班,诸葛亮趁机举兵北伐,声东击西,旗开得胜,连克三郡。大魏派司马懿来收复失地,夺取街亭要地,断了西蜀军队的运粮通道,诸葛亮因为错用了马谡前功尽弃,只得下令退兵。当司马懿带着大军逼近西城时,诸葛亮身边只有少数人马,便急中生智,大开城门,一个人坐在城墙上悠闲弹琴,司马懿见此情形,心想城里肯定有埋伏,便自退二十里观察,等到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已率大军赶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空城计”不是诸葛亮有多聪明,而是司马懿怕“兔死狗烹”

空城计

想想司马懿也是文韬武略高智商的人,要不然也不能为子孙后代创下大业,在儿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时,便取代大魏建立了西晋。就算诸葛亮旷世奇才,司马懿十分佩服他,也不至于崇拜到迷信的程度,就凭你大开城门一个人悠闲弹琴,不做任何调查就退兵,也太小儿科了,这只能说明《三国演义》夸赞诸葛亮贬低司马懿,就是因为西蜀的刘氏被认为是大汉正统,所以后世写书的人,明显加上了自己的好恶情感。

小漫最近看电视剧《虎啸龙吟》,剧中对“空城计”的演绎,还是比较合乎情理的,不是你诸葛亮多么聪明,而是抓住了司马懿怕“兔死狗烹”的心理,所以就赌赢了,说明编剧是走心的。

“空城计”不是诸葛亮有多聪明,而是司马懿怕“兔死狗烹”

司马懿

“空城计”不是诸葛亮有多聪明,而是司马懿怕“兔死狗烹”

诸葛亮

喜欢历史的都知道,古代帝王最担心的,其实不是敌人,而是身边的大臣功臣,所谓的“功高盖主”就是这个意思,每当战乱平息,国家稳定了,或者是新的朝代建立了,皇帝往往就会大开杀戒,功劳越大死的越快,否则睡不好觉。老祖宗很早就有“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至理名言,司马懿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只要诸葛亮这个对手存在,曹睿就得用他,更不会杀了他,所以不能抓了诸葛亮,只会放了他。

如果觉得小漫说的有道理,那就点个赞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