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共计 3204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司马懿,字仲达,河南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

《三国演义》中,他到第39回才出场,当时的职位是担任曹操的文学掾,一个属于第七品的小小文官。

第73回,写到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曹操得知消息大为震怒,说要起倾国之兵去与刘备决一雌雄。

这时司马懿出来献计说:不必大动干戈,只须派一个人去游说孙权,挑动孙权夺取荆州,乘孙、刘酣斗之计,我们就可以不废力夺回汉川了。

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但这次孙权比较狡猾,没有出兵,他听取了步鹭的意见,要曹操先出兵。虽然司马懿这次献的计没有成功,但挑动孙、刘不和的动议首先是他提出来的。

当曹、孙两方都还按兵未动之际,蜀汉方面的刘备、诸葛亮却命令关羽出兵伐魏。关羽开始出师顺利,一举攻下襄阳,接着斩庞德、擒于禁,包围了樊城,使许都为之震动。曹操急忙聚文武商议:准备迁都以避开关羽的凌厉进攻。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这时,又是司马懿出来谏阻,他再次向曹操建议:派人去东吴陈说厉害,让孙权出兵攻取荆州,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可解。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意见,一面派徐晃出兵支援,一面派人去游说孙权。孙权觊觎荆州已久,这次认为时机已到,将夺取荆州的任务交给了吕蒙。

在曹、孙两面夹攻之下,关羽终于兵败麦城,蜀汉遭受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由此来看,关羽之死,与司马懿破坏孙、刘联盟的计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役也可看出司马懿智虑的深远。

然而,终曹操之世,司马懿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是因为,老奸巨猾的曹操早已看出司马懿非平常之辈,一直压着他不让他出头。在曹操眼中,司马懿是一个“鹰视狼顾”的野心家。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曹操评论司马懿“鹰视狼顾”的话,是在曹操死后,由华歆之口里传出来的。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其子曹睿继位,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军马。在此之前,司马懿一直没有掌握实际的兵权。曹睿即位后,因雍凉二州缺人把守,司马懿主动提出来去把守西凉,从而获得了提督雍、凉兵马的大权。

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大为吃惊,对部下说:“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第91回)

这时马谡向他提了一个建议:利用曹睿喜欢疑忌的特点,派人去散布司马懿造反的流言,用反间计除掉司马懿。诸葛亮听取他的建议,用反间计,果然引起曹睿的怀疑。

华歆这时也站出来添油加醋,对曹睿说:“司马懿上表之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想杀我?······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

王朗也出来奏道:“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曹睿听信了谣言,果然解除了司马懿的兵权,让他削职回家。

“鹰视狼顾”,这是曹操对司马懿性格特征最形象而准确的概括。鹰视,意味着超乎常人的视野,而狼顾则是具有高度敏感的危机意识。

司马懿其人,也的确是像鹰一样眼光锐利,一旦发现猎物,他就会像饿鹰一样迅疾地猛扑上去;同时也像狼一样徘徊瞻顾,目光凶残,但不轻易上前,只要认准了猎物,就会毫不迟疑地把它吃掉。

兼有鹰、狼的个性特点,再加上“深明韬略,善晓兵机”,难怪诸葛亮也对他十分畏惧。在司马懿之前,还没有听说过诸葛亮畏惧谁。

平息孟达反叛事件,最能显示司马懿鹰的特性。

孟达本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原是刘璋的部下,刘璋派他与法正去迎接刘备入川,于是投顺了刘备。刘备占据汉中以后,派他与刘封驻守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

关羽被困麦城,派廖化到上庸求救,孟达挑拨刘封与关羽的关系,使刘封拒绝出兵支援关羽。关羽被害后,刘备追究刘封、孟达的责任,孟达便投降了曹丕。曹丕任命他为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镇守上庸等处。

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出师北伐,开始一个阶段,节节胜利,连克天水、南安等三郡,收降姜维,骂死王朗,击败羌兵,使得曹真只好向朝廷求救。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善于见风使舵的孟达,通过李严,又向诸葛亮表示愿意重归蜀国,还答应率新城、上庸等处兵马就地起事,径取洛阳。

这个消息使诸葛亮大为振奋,如果事情成功,将是对诸葛亮北伐最有力的支持。可是,诸葛亮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消失,又接到魏国来的情报;魏君曹睿已为司马懿平反,恢复了他的职务,封他为平西都督,并命他立即带本部人马到长安会合,抵抗蜀军。

诸葛亮一听到这消息,立即改变了脸色。马谡问他为什么如此吃惊,诸葛亮说:“吾岂惧曹睿耶?所患者惟司马懿一人而已。今孟达欲举大事,若遇司马懿,事必败矣。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孟达若死,中原不易得也。”(第94回)

马谡要诸葛亮立即派人送信去给孟达打招呼,叫他防备。谁知孟达接到诸葛亮的信,很不以为然,他回信给诸葛亮说:司马懿闲住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宛城到洛阳约800里,到新城1200里,司马懿如果听到消息,要行动也须报告魏君,来回个把月,那时候,我的城池已经修理坚固,又派兵守住险要,司马懿即使来了,也不怕他了。

诸葛亮看完孟达的回信,立即对来人说:孟达一定会死在司马懿手里了。马谡问为什么,诸葛亮说:“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岂容料在一月之期?曹睿既委任司马懿,逢寇即除,何待奏闻?若知孟达反,不须十日,兵必到矣,安能措手耶?”诸葛亮叫来人立刻回去,告诉孟达:“若未举事,切莫教同事者知之:知则必败。”

诸葛亮的这封信被司马懿截获。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孟达还没有清醒过来,头已落入司马懿手中。

司马懿所使用的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计,既符合兵法,又符合他的个性。他当时被罢职闲住在宛城,但他锐利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中原大地。当他接到被起用的通知与孟达准备造反的情报,他精明果决,毫不迟疑地决定先破孟达,再赴长安。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他传令兵马起程时,“一日要行两日之路,如迟立斩”,果然不到十日,便赶到新城城下,将孟达的反叛粉碎了。这个过程,正酷似于一只饿鹰扑向一只小鸡。司马懿的奸猾,绝不亚于曹操。司马懿的智谋,一点不弱于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后半部,主要写的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斗智。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互相摸透了对方的脾性,想的许多点子如出一辙,用司马懿的话来说,就是“世间能者所见皆同”。但是真到对抗起来,总是司马懿输的时候多。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司马懿到底不如诸葛亮的灵活多变。然而,反过来,诸葛亮总是不能将司马懿置于死地(葫芦谷事件是一次例外,在那次事件中,似乎是天意不让司马懿死)。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这雨下得好,哈哈哈哈”

司马懿在和诸葛亮的斗智中,锻炼出一种“忍”学,从而弥补了自己智谋灵活性方面略逊诸葛亮一筹的弱点。司马懿凭着忍和耐性,最后竟将诸葛亮送上死亡的道路。

司马懿的忍学是在与诸葛亮的反复较量中摸索出来的。

他在和诸葛亮争夺陇西的拉锯战中,经过多次较量,终于认识到,和诸葛亮斗智斗阵法,都是不明智的,他应付不了诸葛亮五花八门的战略和战术,他在清醒分析蜀、魏力量对比的基础上,确定了坚守的方针。“善战不如善守”,成了他对付诸葛亮的唯一战略手段。

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魏延曾用司马懿丢失的金盔展开骂战,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手下将领都很气愤,纷纷要求出战,司马懿却笑着说:“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第103回)

但一个人要真忍,又很不容易。司马懿确定“忍”的方略,诸葛亮却来了个“诱”的对策。

司马懿经受不住木牛流马的诱惑,想去烧掉蜀军的粮草,结果差点被烧死在葫芦谷。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差点就回不去了”

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司马懿再也不出来了。

诸葛亮派蜀军一再挑衅,魏军死不出战,于是诸葛亮挑了件女人穿的衣服装在一个大盒子中,并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司马懿,信中说: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第104回)

生在大男子主义为社会风尚的封建时代,这女人衣服给予男人的侮辱,大概远胜于从男人的胯下爬过去,因此司马懿看了信,“心中大怒”,可是他马上镇静下来,压抑住心中的怒火,装模作样地笑着说:诸葛亮把我看作女人吗?他不仅接受了这份赠礼,还隆重地款待来使,以表示感谢。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他乘机向来人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及工作情况,来人告诉他:诸葛亮早起晚睡,大小事情亲自处理,吃得很少。司马懿听了,对部下说:诸葛亮活不长了。

使者回去,把情况报告诸葛亮,诸葛亮不禁感叹:司马懿是真正了解他的人!

由上可见,司马懿的忍,并非软弱,而是一种谋略。司马懿是一个老谋深算、能屈能伸的政治野心家的典型形象。

公元249年,已经70岁高龄的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突然起兵,发动政变并控制了京都。自此曹魏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手中,此役史称

高平陵之变

仰仗爷爷司马懿打下的坚实基础,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6年2月8日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并即皇帝位,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 依依东望 -

腹黑不见底的八王之乱

《 古老大地上的英雄史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文字整理:李爽

内容版式:益珲

“鹰视狼顾”的谋略家——司马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