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七夕最早源於三四千年前,通俗名是“中國女兒節”,是姑娘們穿針乞巧、祈願祈福的日子;而今作為“中式情人節”卻逐失傳統味道,被賦予了“洋”內涵。“七夕情人節”大熱,而原汁原味的七夕習俗卻日漸式微。那古人們又是咋過七夕節的?

七夕最初是女兒節

你知道嗎?七夕的本源並非“愛情”,而是生活的一個特殊時間節點。

首先農曆七月已是夏末秋至,女子們都開始織布製衣了。女孩子都希望能有一雙織女那般的巧手。其次,初七本就是婦女們相聚嬉戲的日子。比如在七夕夜祭拜織女,這是一個類似今日“姐妹淘”的小型聚會,並無男性參加。所以,把七夕稱為“女兒節”,是毫不過分的。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古人如何過七夕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古人如何寫“情書”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顧夐《訴衷情》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長。

——張仲素《燕子樓》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湯顯祖《牡丹亭》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吳越王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邪》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卓文君《白頭吟》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

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與你,

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管道昇《我儂詞》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秦觀《八六子·倚危亭》

[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觀[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奈何、奈何!

——《寄夫信》

[紅娘子]一別,[桂枝]已凋謝矣。也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苑],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從容]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曰“[蒼耳子]”。明春[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回鄉。至時有[金銀花]相贈也。

——《復妻書》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

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銅官窯瓷器題詩》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韋莊《思帝鄉·春日遊》

天涯地角有窮時,

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 《玉樓春·春恨》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詩經《詩經·鄭風·風雨》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求凰》

現代的七夕情人節

七夕,從“乞巧節”演變為“中國情人節”,大約是本世紀以來發生的事情。出於民族的自尊與文化的自覺,七夕由於其情愛要素的發掘,加上商家的大力推動,就發展演變為了與“2.14”相抗衡的“中國情人節”。

在這個過程中,牛郎織女成為了忠貞愛情的代表。從乞巧主題到愛情主題,這是消費時代對一個古老節日的意義添加與再造,正如英國曆史學家霍布斯鮑姆曾指出的那樣:傳統,是可以被髮明的。

大夢同圓文化尋根丨穿越回古代,七夕怎麼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