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麼一個人?

心累了


周瑜算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被黑得最厲害的一個人。小說形象的“周瑜”和《三國志》裡的歷史人物周瑜差別很大。其中差別最大的是:小說裡的“周瑜”器量狹窄,總想害諸葛亮,總想和劉備為敵。而歷史上真正的周瑜,用劉備自己的話說,是“器量廣大”。蔣幹也說周瑜“雅量高致”。

周瑜剛剛統領江東兵馬的時候因為太年輕,被副都督、東吳老將程普看不起。周瑜一再忍讓,十分謙遜,再加上確實才識過人,最終讓程普心悅誠服,說出“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這樣的話。

小說裡的周瑜彷彿對於東吳之外的一切勢力都認為是敵人,都恨不得滅除,尤其想掃除劉備。但實際歷史上真正的周瑜與此正相反。孫策以周瑜為“英雋異才”,在孫策死後年僅十七歲的孫權繼位,江東易主人心不穩,在這個危急時刻,正是周瑜在孫權以及孫權之母吳夫人面前定策,重新為東吳構建霸業。後來歷史上稱為“母前定議”。面對曹操要求東吳送質的蠻橫要求,周瑜提議斷然拒絕。認為如果曹操“率義以正天下”東吳可以事之,如果正相反,東吳可以據江東地利成就霸業爭雄天下。

為什麼只提曹操不提劉備呢?因為這才建安七年,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統一北方,劉備敗走荊州寄人籬下,劉備肯定是不在周瑜考慮之列的。周瑜不但心裡有“大義”而且有大格局,絕不是隻知道視人為敵不懂合縱連橫的庸才。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周瑜和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說明江東那麼多謀士,只有周瑜和魯肅才是出於眾謀士之上。同時期的史學家,東吳韋曜則認為周瑜更勝魯肅一籌,“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雖然周瑜英年早逝,但孫權認為“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孫權成為周瑜為他成就霸業稱帝奠定了基礎。東晉史學家袁宏評價說“惜其齡促,志未可量”,也就是說,如果不是周瑜短命,也許整個三國的歷史都會改寫。


沅汰


說到周瑜,我們會想到《三國演義》裡的周郎,

還會想到那一句話: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那麼周瑜除了英才蓋世,倜儻風流之外,真的就是那麼小肚雞腸嗎?今天我們說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周郎。

周瑜 (175 —210 ),活了35歲,可謂英年早逝,他字公瑾,廬江舒縣,也就是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


為什麼叫周郎?因其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人們都叫他“周郎”。周瑜少年的時候,讀書努力刻苦,不僅智勇雙全 ,而且對音樂也十分精通 。著名的歷史書《三國志 ·吳志·周瑜傳》中記載 :“瑜少精意音樂 ,雖三爵之後 ,其有闕誤 ,瑜必知之 ,知之必顧 。”因此 ,東吳民間一帶曾有歌謠 :“曲有誤 ,周郎顧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他對音樂的喜好。

與孫策是要好的朋友。1 90年 ,孫堅興兵討伐董卓 ,公元1 90年 ,孫堅討伐董卓 ,把一家老少都移居到舒城 ,在周瑜家住下。孫堅的長子孫策與周瑜一般大 ,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讀書寫字 ,共同探討天下大勢,關係十分親密。公元195年 ,孫策打算奪取江東一帶地區,周瑜幫助聚集糧草 、船隻 ,而且起兵接應 ,輔佐孫策,奠基孫吳大業。

娶絕色美女小喬。198年 ,孫策任命當時年僅24歲的周瑜為建威中郎將。隨後 ,與孫策共同攻下了皖城 ,在這裡,孫策得到了喬公大女,大喬,而周瑜娶了小喬。 輔佐孫權。200年 ,孫策因為遭遇刺殺而不幸身亡 ,周瑜便輔佐孫權繼承了父兄的基業 ,同長史張昭一起掌管東吳的軍政大權 ,為東吳政權的穩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接著,208年春 ,孫權征討江夏 ,任命周瑜為前部大督 。同年的九月,曹操大兵南下,周瑜極力主張抗曹,並親自指揮了使曹操慘敗的赤壁之戰,繼而形成了魏、蜀 、吳三國鼎立的基本情勢 ,周瑜名聲大振。


那麼周瑜是不是像《三國演義》中那麼氣量小呢?他倒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周瑜不僅具有卓越的軍事大將才能 ,而且在氣量 、德行 、性情等方面都很令人欽佩。並不是說的小肚雞腸。程普是孫權帳下老將,自恃屢建奇功,資歷較深,有點看不上週瑜,不服氣,多次凌辱,周瑜從不與之計較,最終贏得老將的佩服敬重。他還寬宏磊落,用人不徇私,推薦賢能的魯肅,獨俱伯樂之才。周瑜還情趣高雅,精通音樂。與《廣陵散》並著的《長河吟》,傳說是周瑜作的曲 目,同時還傳周瑜稱此曲只有諸葛亮能和其弦、會其意。

二,周瑜在軍事上驍勇善戰,謀略過人。說他是軍事謀略家,一點也不過分。孫權說他 :“公瑾雄烈 ,膽略兼人 ,遂破孟德 ,開拓荊州,邈焉難繼。” “孤非公瑾 ,不帝矣。”我們所熟知的赤壁之戰,是經周瑜具體謀劃、安排和指揮的,成為三國曆史上著名戰役。

三,在政治上,眼光長遠,智慧過人。是他幫助孫堅打下孫吳的江山,而袁術也曾經拉攏過他,他看到了袁術的短淺,毅然離開了他,回到孫策身邊。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兵力日益增強,他下書讓孫權送子到操營為人質。在曹操這個要求面前,謀士張昭秦松猶豫不決,周瑜毅然進言孫權,“今將軍承父兄餘資 ,兼六郡之眾 ,兵精糧多 ,將士用命 ,鑄山為銅 ,煮海為鹽 ,境內富饒 ,人不思亂,泛舟舉帆 ,朝發夕到,士風勁勇 ,所向無敵 ,有何逼迫,而欲送質”一番有理有據,慷慨陳詞,解除了孫權的憂慮。



說到周瑜的長遠眼光,我們還會說到他的兩次對孫吳的長遠規劃,一次是建安七年的202年,這是周瑜第一次對東吳的發展做出長遠之規劃。後來周瑜在赤壁之戰後提出了一個更為宏偉而驚人的政治綱領 ,《三國志》記載:今曹操新折衄 ,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 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 ,北方可圖也。這一點也不遜於隆中對呀。如周郎不死 ,以公瑾之雄才 ,江東將領之英勇 ,實現“得蜀而並張”當不會只是歷史的假設和空想,那麼歷史將會重寫。

這就是歷史上的周瑜。歡迎關注我們:發現歷史,謝謝大家。


發現歷史


歷史上的周瑜之所以評價有些負面,實在是因為他成了歷代民間敘事中抑孫褒劉精神的犧牲品。周瑜作為孫吳政權的重臣,身世非常顯赫。”根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是漢代太尉,所謂‘三世二公’;周景父親周榮曾經在漢章帝,和帝時為尚書令,李膺,陳蕃等東漢黨人名士都曾為其門生故吏。《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周瑜有很高的音樂天賦,所謂““瑜少精意於音樂,吳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至於周瑜個人的才幹,陳壽形容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器量廣大”。早在建安三年(公元197年),他就被孫策封為建威中郎將,征戰南北,13年(208年),受命為前部大都督,討伐江夏,孫策故去後,鎮守巴丘(今江西峽江)的周瑜立刻以中護軍身份率軍奔喪,連同長史張昭等輔佐孫權登基,並決然舉薦好友魯肅出仕孫吳:“今主人親賢納士,必興於東南,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騁之秋。”建安七年,曹操官渡破袁紹後,由於忌憚孫權,遂令其送“質子”入許昌,周瑜高瞻遠矚,指出若孫權附曹,則猶如授人以柄,而孫吳的國勢卻是“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泛舟舉帆,朝發夕到。”所以只要吳主“韜勇養威,以待天命”,足可以與曹操爭奪天下。在舉世聞名的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就有了這樣一串功績,難怪孫權曾說“孤非公謹,不帝矣”。

在唐宋兩代,周瑜作為“雅量高致”的儒將,是許多詩人詠歎的對象,其中最著名的唐代李白《赤壁歌》中;“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郎於此破曹公。”的描述,以及蘇軾“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讚譽。“周瑜的形象,相對於諸葛亮,曹操,是更被當事人稱道的。“陳壽就說過,瑜長壯有姿貌。由於周瑜與孫策同齡,且繫好友,分別被稱為周郎與孫郎,而《孫策傳》記載孫策是美姿顏,因此,可以認為周瑜絕對是美男子。”然而,在宋代朝野上下尊蜀漢為正統,以其“仁政”與“道學”標榜的時候,孫吳諸將的命運和曹魏一樣,逐漸下降:宣和五年,宋徽宗下令封諸葛亮為順興侯,與管仲,樂毅,吳起,孫臏,韓信等歷代名將一起,入武成王廟接受朝廷與民眾的祭祀。而周瑜卻是低一級的“平虜伯”。到了明代,王夫之更在《讀通鑑論》中明確說“孫吳無漢之正,魏之強,(曹)操漢賊也,(孫)權亦漢賊也。”

在這樣的大傳統氣候下,原本堪與諸葛亮以“一時瑜亮”媲美的周瑜越發成了襯托後者英明的配角,在宋元代民間敘事中,周瑜的形象仍然以姿容出眾,雄才大略為和私而忘公,妒賢嫉能之間搖擺,在《三國志平話》中,雖然說書人借劉備書寫之賦,讚頌周瑜為“美哉公瑾,間世而生。興吳吞霸,與魏爭鋒。烏林破敵,赤壁鏖兵。似比雄勇,更有誰同?”但已經暗諷周瑜之偏頗:在曹操已經屯軍赤壁,但周瑜仍不肯前往夏口就任,原因卻是“每日伴小喬作樂,怎肯來為帥”?

元代雜劇勃興後,以誇張褒貶和戲謔為主要基調的三國戲與《三國演義》更讓周瑜的形象下墜。根據日本漢學家小川環樹的統計,在《三國演義》中涉及赤壁之戰的30個情節單元中,涉及孫吳的有26個,其中只有6個完全遵照歷史,而9個為完全虛構。元雜劇《黃鶴樓》,根據《三國志平話》中相關情節改編,描寫赤壁之戰中,周瑜乘諸葛亮調遣關,張,趙追擊魏軍之機,在黃鶴樓為劉備設宴,伺機加害,劉備按諸葛亮所秘授錦囊脫險之經過。在戲中,周瑜動輒“斥罵眾官”,稱孔明為“鄙夫”,而在《謁魯肅》裡,周瑜形象成了窮困潦倒,不得志的書生,得知魯肅在孫權帳中效力,趕緊前去投靠,在屢遭刁難與白眼後,得以登壇拜將,顯得小人得志。到了《兩軍師隔江鬥志》一出,周瑜徹底淪落成了被諸葛亮,張飛,劉備與孫尚香捉弄的丑角人物,最後一折中,甚至安排了一個“周瑜誤跪翠鸞車”的情節,描述諸葛亮命劉備夫妻先行脫身,讓張飛藏身孫尚香乘坐的翠鸞車中,氣的率軍趕來的周瑜金瘡崩裂。為了反襯諸葛亮的睿智與老成持重,赤壁之戰時年長諸葛亮7歲的周瑜,在戲臺上不得不以小生應工,衣飾為紫金冠,飄帶,穿白龍劍衣,罩白蟒玉帶,在焦躁和驚怒中,延續著“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嘆。


晴天有時下豬


風流倜儻,性度恢郭,實奇才也,有王佐之姿,世間豪傑英雄士,江東風流美丈夫。

三國演義中的三氣周瑜是羅貫中編撰的,周瑜根本不小心眼,相反心胸寬廣。既生瑜,何生亮,也是無稽之談。周瑜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赤壁之戰主要的功勞在周瑜,跟諸葛亮的關係不大,因為三國演義是尊劉的,所以將周瑜黑化了,諸葛亮神化,周瑜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這個其實是對周瑜很不公平的。

赤壁之戰,周瑜一把大火將曹操燒得大敗而歸,元氣大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周瑜是江東出了名的美男子,他的妻子小喬也是出了名的美女,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周瑜還是一個有生活情調的人,懂音律,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應該是被三國演義黑得最慘的人。


老玉米看世界


周瑜被《三國演義》給了黑了,被塑造成心胸狹窄、脾氣暴躁、目光短淺的一般謀士,特別是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更是讓人唏噓感慨。


然而,現實中的周瑜並非如此,真識的周瑜是個才貌雙全的超級謀士。周瑜長相英俊,面如冠玉,是個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娶的是東吳兩大絕世美女中的小喬,可謂男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羨慕別人。


同時,周瑜的才華一點都不遜色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他使用系列連環計,最後以火攻打敗強大的曹軍,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他超強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正是因為這樣年紀輕輕就成了大都督,這是他才能的體現。



然而,天忌英才,周瑜三十二歲時,病逝於徵伐途中,落得個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慘下場。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真實的周瑜:不是氣量狹小,反而胸懷遠大!

  1. 周瑜是一代儒將,羽扇綸巾,意氣風發。蘇東坡《赤壁懷古》中,寫的才是真正的周郎形象,拿著鵝毛扇,頭扎綸巾,舉重若輕,指揮三軍。
  2. 周瑜是少年英才,年輕有為,統帥大才。周瑜二十四歲就成東吳大都督,號令東吳水軍,少年老成,統帥水軍赤壁擊敗曹操,與老張昭並稱。
  3. 周瑜是音樂奇才,風流倜儻,帥哥一枚。當時吳國流傳“曲有誤,周郎顧”,周瑜極善音律,而且帥氣俊郎,風度翩翩美公子,人皆稱“周郎”。
  4. 周瑜非氣量狹小,胸懷遠大,才華橫溢。《三國演義》嚴重抹黑了周瑜,正史記載,真實的周瑜,氣量大,二十四歲當上大都督,江東眾將敬服。
  5. 周瑜指揮赤壁大戰,跟諸葛亮沒關係。真實的歷史記載,周瑜帥東吳水軍,以弱勝強,一舉擊敗曹操,諸葛亮並非參與赤壁之戰,小說害人啊!
  6. 周瑜是儒將形象,羽扇綸巾非諸葛亮。真實的周瑜是帥才,搖鵝毛扇,善於統兵:而真實的諸葛亮正史記載:長於政事而短於軍事。諸葛亮的大才是處理政務,統兵打仗非其所長。
  7. 周瑜與諸葛亮,並非“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是三軍統帥、大都督,才能在軍事;諸葛亮是軍師、丞相,才能在政事。領域都不同,哪有可比性?
  8. 周瑜與諸葛亮,二人都對音樂感興趣。史載周瑜、諸葛亮在當時皆堪稱帥哥,諸葛亮愛彈奏《梁甫吟》,喜歡琴樂器,而周郎就是音樂狂。

關注“峰子奇觀”,3分鐘讀奇趣歷史!






峰子奇觀


氣死周瑜是《三國演義》的杜撰,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一個大度又有本事的人。

正史上的周瑜是個重情義的人。他在十幾歲時聽到孫策的名聲,走了幾百里路前去拜訪。兩人一見如故。孫策起兵時只有二千人,而周瑜卻有三千。他完全可以獨樹一幟,但他把自已的兵全都借給孫策,又弄來糧食、戰船,和孫策一起過江東。

周瑜還很有遠見。他勸孫策先取江東,然後又有長遠規劃:取廬江,再取荊州,然後益州,從而與北方的曹操劃江而治,再圖謀統一中國。這個長遠規劃簡直可以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媲美,而整個東吳時期的戰略方針,基本是按這一走向。

赤壁之戰是周瑜人生濃墨重彩的一筆。曹操帶領號稱80萬人馬南下,東吳當時很多人主張投降。周瑜堅決反對,他詳細地對孫權分析局勢,要求孫權給自己五萬人馬破敵。不過,孫權湊不齊五萬人,給了周瑜三萬。為了更有保障,孫權又派魯肅聯繫劉備。可以說,整個戰爭,周瑜是謀劃者和指揮者。

赤壁之戰勝利後,周瑜又為孫權規劃了取益州大業。他建議先取益州,然後兵分兩路,一支從益州向長安,一支從江陵至襄陽,以此討伐曹操,統一全國。這個計劃比《隆中對》更切實可行。可惜,因為周瑜死得早,這個計劃沒有實施。公元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進軍益州的方案,但是,周瑜在準備出征的路上得了重病,最終死在湖南嶽陽,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的死是東吳一大損失,孫權在多年後當了皇帝,還對大臣們說,如果沒有周公瑾,我當不上這個皇帝。


讀史坊


《三國演義》小說以及電視劇中的周瑜完全就是 諸葛亮的陪襯,新《三國》的周瑜形象上稍微有所改觀,但是卻陷入和孫權爭權的可能裡,並且依然沒有改變其小肚雞腸的面貌,智謀上遜於諸葛亮。

(《三國》劇照周瑜和小喬,圖片來自網絡)

兩代《三國》中周瑜的外形還是和史書中比較接近,那就是突出一個帥,周瑜和孫策堪稱東吳倆帥哥,因此才得以娶了大喬和小喬,可以說是郎才女貌。

赤壁之戰大家受到演義的影響,認為火攻政策啊,赤壁指揮上都有諸葛亮的一大份功勞,然而史書上僅記載了他去江東和孫權聯合的事情。並沒有說他指揮軍隊的事。而且在《周瑜傳》中也明確指出了火攻的真正主人,大家知道是哪位嗎?

那就是黃蓋,黃蓋說,曹寇人多我們人少,不能打持久戰,對方戰船相連,正好可以一把火燒了。

那周瑜是個小肚雞腸的人嗎?應該也不是,他的性格和孫策有點像,周瑜傳記載他“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江表傳》記載,程普因資歷深,經常折辱周瑜,但周瑜始終不和他計較,後來程普服了,說和周瑜交往就像飲美酒一樣讓人陶醉。

周瑜還是個精通音律的人,這一點在演義裡也有體現,曲有誤周郎顧。

赤壁之戰後,周瑜對孫權說,此時曹操重心在國內,不會與你用兵,此時我帥兵攻取益州,之後派人守衛,我則還回來與你在襄陽用兵,孫權同意,但是周瑜返回江陵得了病後來死在巴丘。


大眼大世界


講起周瑜,我們不免想起“既生瑜何生亮”的無奈,也不禁會想起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然而,歷史上的周瑜真的是這樣的嗎?


\n

我想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是成功的,這無可置疑,它讓很多人瞭解到了三國的歷史文化,可這是一本小說,不是史書,它三分虛七分實的手法讓我們產生了很多誤解。而周瑜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之一。

\n

小說把周瑜描寫成一個鼠肚雞腸、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發現諸葛亮的才智和能力遠超自己後,心裡就不舒服了,便想方設法,欲除孔明而後快,自然結果是計謀被一一識破,而自己反被諸葛亮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周瑜被氣得吐血身亡,最後無奈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長嘆。


\n

小說對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戰前後一連串的鬥智、鬥法寫得環環入扣,極為生動,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講是相當成功的,但從歷史的真實性來講,則屬子虛烏有,純粹是小說家的文藝創造。

\n

周瑜可以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放在現在,都是高富帥的典型。論出身,家是頂級豪門,與孫權相交;論容貌,江東第一美男子可不是虛的;論氣質,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其他文字方面的更不用說,曲有誤周郎顧,說的就是他。一生獻給東吳,可見其忠義;愛慕者數不勝數,卻不見他有什麼花邊新聞,也知道他是有原則的。

\n

歷史上當時的“大明星”周瑜,當然不可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其實歷史上也根本不存在“三氣周瑜”這件事。而且從周瑜與孔明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倆在赤壁之戰前後的收穫來分析,真正的贏家絕不是孔明而是周瑜。才華橫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在當時遠遠蓋過了初出茅蘆的孔明。


\n

至於周瑜是怎麼死的,也許是天妒英才吧,建安十五年,年僅36歲的他病死在回江陵的途中,無不令人扼腕嘆息。

\n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不過無論是正史、野史,還是在各個詩人眼中,他都是一個令眾人羨慕的英雄形象,而他也確實如此

\n

李白寫道:

\n

“二龍征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n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n

這才是歷史中周瑜真正形象,一個值得我們欽佩的千古英雄!


清蒸歷史


歷史上的周瑜絕對是忠臣!周瑜在初出江湖的時候投奔的是袁術,雖然隸屬於孫策但是心一直不在孫策那裡,直到袁術死了以後才算是真正歸心於孫策。這也是為啥我們在孫策掃江東時沒有看到周瑜立戰功,三國裡一開始就把周瑜歸屬孫策的記錄並不對。

周瑜與諸葛亮的恩怨也是假的!周瑜跟諸葛亮並沒有很深的矛盾,因為兩個人的專業不同!周瑜是軍事家,諸葛亮則是側重於政治家,兩個人交集的地方不多。論打仗,周瑜絕對秒諸葛亮;論政治,周瑜自認不如諸葛亮。比如,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諸葛亮借東風這個事!實際上是東吳在當時發明了側帆前進的行船技術,使得戰船可以藉助於橫風前進。

其次,劉備借荊州正是周瑜促成的雙方合作。當時的劉備盤踞在江夏地區,如果順水而下的話可以直插東吳心臟江東大本營。所以,周瑜提議拿荊州跟劉備換江夏,而諸葛亮是促成此事的人,因為劉備當時佔領了武陵公安地區,與江夏相隔太遠,拿江夏跟東吳換江陵划算。最後,當時孫權的威脅來自會稽地區的山越武裝,周瑜把大量在的精力都放在東南地區,周瑜直到病死的時候都很少很劉備勢力起衝突。因此,這兩人談不上朋友卻也稱不上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