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交替,網際網路+不良資產盛宴的風口,你感受到了嗎?

時間回到亞洲金融風暴中的1999年,國家經濟下滑,銀行壞賬穩步提升,為了將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1.4萬億元的鉅款壞賬果斷剝離,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通過決定,於1999年成立了四家直屬國務院的資產管理公司:東方,信達,華融和長城,此為不良資產行業元年。

新舊交替,互聯網+不良資產盛宴的風口,你感受到了嗎?

四大壞賬銀行的三次剝離後,不良資產在2015年成為了萬億級互聯網風口,“互聯網+不良資產”平臺異軍突起,如今行業已過17年光景。對比上一輪不良資產處置,本輪至少有十大“吸金”之處:

一、本輪行業表現的10大特徵

新舊交替,互聯網+不良資產盛宴的風口,你感受到了嗎?

(1)經濟週期使然

上一輪是在經濟上升期,資產一直快速升值,這一輪在經濟新常態,資產價值升值與否需要深度分析,權威人士的“L型”言論可見一斑。

(2)資產相對優質

上一輪是國企為主,貸款質量相對差,有抵押物的不多,大多是擔保借款,大多企業都存在改制的情況,逃債的情況多,貸款手續也不那麼規範;這一輪是民企為主,抵押物充足,法人代表擔保,改制或逃債相對少,貸款手續相對規範。

(3)債務程度複雜

上一輪的貸款債務沒那麼複雜,職工權益多,這一輪債務大多很複雜,涉及到民間借貸、其他債權等偏多,職工權益少。

(4)司法環境健全

上一輪司法環境保護債務人的偏多,這一輪國家建立徵信體系,同時開始推進司法獨立,不良資產的司法環境相對好些。

(5)組包方式變化

上一輪都喜歡組大包,這一輪發現小包門檻更低,所以,銀行和AMC都開始組小包,多組包。

(6)處置模式多樣化

上一輪基本就打包轉讓(還有代持、核銷),這一輪銀行開始嘗試不良資產證券化、銀行債轉股,處置模式更多樣。

(7)資產包收購價格不同

上一輪一般價格都比較低,2000年大多在10%以內,2004-2005大多在15%-35%,這一輪不良資產真正開始轉讓是從2014年年底,大多價格在30%甚至以上。

(8)獲取資產包的難度不同

上一輪銀行賣包直接可以賣,這一輪不良資產很多銀行只是爆出有大量不良資產,但實際在用各種方式掩飾報表,沒有大規模、低折扣的轉讓資產包。

(9)參與群體增加

上一輪不良資產的主要參與群體是銀行、四大AMC、民營資產公司、外資基金、律師事務所、拍賣行以及個人,這一輪不良資產加入了省級AMC、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基金公司、房地產公司、評估公司、保險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淘寶等新的群體。

(10)回現方式不同

上一輪不良資產大多會通過尋找到新的承債主體,最終與債務人和解實現債權,新一輪的不良資產大多需要通過抵押物的變現或者債務重組方式實現回現。

新舊交替,互聯網+不良資產盛宴的風口,你感受到了嗎?

二、本輪行業調整的痛點與機會

不良債權催收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但不良資產處置作為一個專門市場則始於1999年東方、長城、華融、信達四大全國性AMC的成立。四大AMC成立初期專門承接對口的中農工建四大行不良資產,後來轉變為商業化市場經營機制。在互聯網時代以前,四大AMC、18家地方AMC、非持牌催收公司構成了不良資產處置的主要主體。

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急需轉型以適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革新。傳統不良資產處置的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三點:

(1)傳統催收有地域限制:催收是一個屬地性很強的行業。催收公司的資源和關係集中於當地,傳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展業也具有屬地特徵,即債權人、債務人和催收公司均在當地。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債權人和債務人分處兩地是常見情形,而債權人對債務人所在地不瞭解,通常無法委託合適催收公司。

(2)傳統催收時間長、效率低、價格高:首先,傳統催收採取層層分包,招拍掛等處置方式。從不良資產處置到最終催收公司,一般時間為9個月以上,往往錯過最佳的催收時間;其次由於信息的不透明和雙方的不信任,且催收公司採取傳統人工模式,導致不良資產處置效率低下;再者,傳統不良資產處置收取的費用較高,往往是不良資產金額的30%甚至更高。

(3)傳統催收主要針對大額債權:四大AMC近年轉型全方位金融領域,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已大大減弱,且其不涉及個人業務。地方AMC則主要完成地方政府平臺不良資產處置,非持牌催收公司又成為主力,但其因為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很少涉及個人業務。對於隨著互聯網深入發展興起的消費金融、個人P2P借貸、普惠金融業務形成的不良資產既缺乏足夠客戶,也缺乏相應能力。

與此相對應的是,互聯網經濟下的不良債權也表現了新的特點,主要體現在:

(1)從債務人角度而言,消費金融、個人P2P借貸、普惠金融業務債務人網絡化,都是網民,其有大量個人信息留存網絡;債務人分佈廣泛、遍佈全國;借款多為信用借款,無擔保措施;金額小,不清償債務的原因更多是還款意願而非還款能力。

(2)從債權人角度而言,不良債權金額小、數量多、絕對金額大,自身不能完成相應的不良資產處置。

上述傳統催收的老問題和互聯網經濟的新特點使得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應運而生,互聯網+不良資產處置主要能解決以下問題:

(1)藉助互聯網平臺解決傳統催收的地域限制,並適應互聯網金融的債務人分佈新特點,藉助債務人在互聯網的存留信息實現信息補全和債務人追蹤。

(2)能夠將不良資產交給合適的催收公司,並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實現實時跟蹤和反饋,提高資產處置效率和行業透明度。

(3)由於小額、分散且催收率較高,可以降低債權人的平均催收成本,實現多方共贏的商業格局。

新舊交替,互聯網+不良資產盛宴的風口,你感受到了嗎?

三、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

1、老牌民營資管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不少民營資管公司的老總,今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轉型。時代的變化總是給我們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隨著市場的爆發式發展以及資產價格的不斷走高,以小博大的生存模式空間在不斷被壓縮。融易認為,不良資產行業本身就不資深,如果未來不創新,不追風口,那就是等死。

2、資金成本將會成為行業參與者的絕對優勢

沙裡淘金的時代,且行且珍惜,不良資產管理將越來越顯現金融的本性。幾分錢甚至幾釐的資產正在消失殆盡,下一波此類資產的到來又會是一個週期的反覆。

在這場血腥的資本戰爭中,成本必然的也成為了勝負手。外資及國資的天然優勢賦予了他們無匹的底氣,順勢帶來的就是整個行業的主導性慢慢成型

3、資管牌照將會陸續放開

毫無疑問,“每個省市原則上只成立一家資管公司”這一規範將被現實湮沒,單純倚靠國資的設想也在一次次的打著行業領袖們的黑臉。

至於領導們所想的在銀行與民資外資之間設置的這道管卡,真的能夠對行業的規範及國資流失增益還是阻礙資產的市場流通,這個問題當然的是仁者見仁。

4、行業中會出現統一的執業標準

這個成長中的行業,面臨著浮躁與混亂,而這一切終將走入正軌。

越來越多的分享,越來越多的研討,帶來的不僅是互換的一摞摞名片,更是知識的體系化、標準化與系統化。百家爭鳴之後的萬劍歸宗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的更深刻一些呢?

5、跨區域處置將會很常見

不良資產的地域性特徵曾經讓頗多投資者折戟沉沙,然而互聯網時代,一切皆有可能。只是隨著信息透明度的加大以及各地司法環境的逐步改善,地方保護的放開,未來跨區域處置會成為常態

總之,未來不良資產投資這個領域,要有專業管理及處置不良資產經驗的人或機構來做,面對萬億不良盛宴,專業專注的處置機構前景將是廣闊的。

新舊交替,互聯網+不良資產盛宴的風口,你感受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