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辦公室裡每日都會討論中午吃啥。

而選中率最高的一項小吃就是:麻辣燙

似乎是因為它的方便快捷,也似乎是因為那碗高湯浸煮過的蔬菜肉丸確實有魅力,麻辣燙一直穩居中國“頭號小吃”交椅。

有人統計過一些網站上熱門小吃的指數排行,麻辣燙的指數以明顯的優勢長期高於其他熱門小吃。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我們為什麼那麼迷麻辣燙?

這似乎要從它的源頭說起。

在人們的潛意識裡,麻辣燙是四川人發明的,但如果你去四川,卻基本見不到麻辣燙的影子。

四川人說,我們現在沒有麻辣燙,我們只吃冒菜。

全國滿大街遍佈的兩家麻辣燙連鎖店:張亮麻辣燙和楊國福麻辣燙,都是東北人開的。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所以讓麻辣燙風靡全國的,其實還是咱們東北。

其實四川也曾有過麻辣燙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作為簡化廉價版的火鍋,麻辣燙出現在了四川各城市的街頭,甚至一度鼎盛。

只不過很快就被市場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各色的串串香、冒菜、冷鍋串串、缽缽雞等新菜品。

而到了東北這裡,則把麻辣燙做了大規模改進,從路邊攤演化成了連鎖店。

在四川的冒菜裡,人們常見的是紅油湯底,配以各種蔬菜、牛肉等。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東北的麻辣燙,將紅湯換成了白湯,蔬菜變少了,充當主食的是方便麵、玉米麵、粉絲、白麵條等各種面。

苕粉切成了又寬又短的形狀,還有調料,都是裝碗後食客自取,根據口味還可加入芝麻醬。

要知道在川渝地帶,芝麻醬是根本不存在的。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而在遼寧撫順,更將麻辣燙做了近一步改進,變成了無湯的

麻辣拌,更以東北人喜好的口味調成了加糖甜口。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至此,誰也不會想象得到,這樣的麻辣燙和麻辣拌,會是四川火鍋的替代品。

而就是東北人做菜喜好“加糖”的這個做法,有人在網上吐槽說:“東北人非常的社會,把其他地方的代表小吃改造成了不能忍受的另一種樣子……”

但在這裡要給咱東北人平個反,每個地區的口味和進食習慣都不一樣,咱東北就是喜甜,對於其他地區的美食,我們也是改成了更適合我們的口味而已。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東北本土美食“鍋包肉”就是甜口的

至此,我們能得出第一個結論:

01

東北人改造其他地區小吃

第一大特徵就是“加糖”

代表的兩樣菜品是宮保雞丁魚香肉絲

大家都知道這兩道菜是川菜系列的。在四川,宮保雞丁長這個樣子: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滿是辣椒的味道。

在東北,宮保雞丁被改成了這個樣子: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黃瓜丁、花生米、胡蘿蔔丁,再加上濃郁的芡汁兒,不用問了,一定是甜口的。

再看四川的魚香肉絲,裡面有筍絲、青筍絲,味道是用泡椒調製而成的魚香味: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傳到東北,青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青椒、胡蘿蔔、黑木耳,味道也從泡椒魚香味變成了甜味魚香。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02

東北人改造其他地區小吃

第二大特徵是“化繁為簡”。

最顯著的代表就是雲南過橋米線

去雲南吃的過橋米線是這樣的: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各種菜餚放進一個個小碟子中,而東北的過橋米線,則省去了這個繁瑣的環節,端上桌的是煮好的加進了各種配菜的一鍋米線: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03

東北人改造其他地區小吃

第三大特徵是“食物有自己的想法”。

在東北街邊,有兩種食物是小吃車界的扛把子,一個是“烤冷麵”,一個是“雞蛋餅”

冷麵,我們都知道是來自朝鮮,傳到東北後,東北人有了自己的想法。

將不好攜帶的冷麵壓制成餅,放在鐵板上,配上雞蛋、甜辣醬、香腸,撒上香菜蔥花。煎熟後切成小塊裝入小盒,一道“東北美食”烤冷麵就誕生了~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雞蛋餅的前身,源自天津的煎餅果子。

傳到東北後,被捲進了香腸和薄脆,還有發明者捲進土豆絲等小菜的,就成了東北人最愛的街頭早餐。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除此之外,還有韓國的燒烤、臺灣的手抓餅、陝西的涼皮等美食,傳入東北後也都被改良成我們喜好的口味和樣子。

東北人如何在小吃界稱王?先搶了四川麻辣燙再說!

外地有外地的特色,東北也有東北的想法。

咱們東北本土也有很多傳統美食,但或許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可能這就是入鄉隨俗吧!

因為我們喜歡吃才會改造,改造也是為了讓更多人喜歡。

美食是哪個地方的特產不重要,讓大家都嚐到美味才是最終目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