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道家陰陽和佛家空色

儒家說“格物致知”,天空大地,竹蘭梅菊可不就是物,就是色;所知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就是空。物有所知,知無不物,這是儒家的空與色。

道家有“陰陽”一說,陽實陰虛,陰陽交融,虛虛實實,融會貫通,有大千世界,陽是色,陰是空,這是道家的空與色。

佛家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這是佛教的空與色。

所以說,色與空就是道家的陰陽,儒家的物與知

世間萬物,無論我們可見或者是不可見,念想或者不念想,都是自行其道,相生相剋的。

淺談道家陰陽和佛家空色

說起“空與色”,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概括性的、哲學的、宗教的命題,從專業學術的角度,也許很難說的清楚這其中的關係。但是咱們中國本土宗教中有不亞於佛教教義的哲學寓意,在我看來這兩者本質及其相近。是的,就是我前面所說的道家的陰陽,說道陰陽,我們就有更多的見解和認識了。

有人說,色是表象的、物質的,可見的,這種可見不僅僅是肉眼的,也有通過技術可達到的可見,歸根結底,是物質世界。這是個花花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樣的事,有數不盡的生產,在同一個世界又生活著許多人類發現的、沒發現的生命體、非生命體……

空指的是空無的,不可觸摸的。很多東西存在我們卻無法觸及,信念、情感、價值觀、慾望……太多了。我覺得“空”是非常偉大的存在,我們無法用科學儀器去證實什麼,它卻是影響人類的最根本的東西。

《心經》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我嘗試著用某一特定具體的事物做一下理解,比如信念。信念是非常偉大的力量,這本身是一種空無、無法測量恆定、檢測的存在,這就是空;而我們要達成信念,最直接粗暴的手段是通過物質的達成來滿足精神上的空,這些物質的、所謂達成道路上的消耗不就是所說的“色”嗎?我們再將此提升到哲學上來看,信念與物質,空與色,能量的轉換,與道家所說的陰陽如出一轍。

人類無法脫離有色世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人類的存在,而每個人一生的努力又何嘗不是在彌補我們不可見的“空”呢?

有的人一生都在佔有、爭取、獲得,直到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權錢名利不如知己一二、幾餐粗茶淡飯;也有人一生閒雲野鶴,灑脫自由,一晃眼人生過去,回想人生百態,無所得,無所憾,恬淡虛無;也有人一生只追求心中所求,求佛、求道、求真、求知,所求皆空,反之,這又何嘗不是對於“空”的執著,一旦執著,是不是距離真正的空又遠了幾分?

淺談道家陰陽和佛家空色

空空色色,陰陰陽陽,循環往復,從不停歇。

所以,我覺得這空與色,不能簡單的說是表象或是本質,物質或者虛無,這是一種態度和心境,是動態的,二者之間時而不同,時而相同,時而又相互轉換交融。無論是哪一種形態,它們都應該是一個整體!

大道至簡,空色即陰陽。

淺談道家陰陽和佛家空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