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逸聞|王瑤卿與張君秋的故事

王瑤卿與張君秋

名家逸聞|王瑤卿與張君秋的故事

張君秋藝術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王瑤卿。張君秋最早拜的是李凌楓。李凌楓原是學醫的,喜歡京劇,私淑程派,後拜王瑤卿門下。會拉京胡。他十分懂得“市場經濟”,瞅準了張君秋是個好苗子,嗓音甜、脆、亮,學得又快,於是但凡到別人家去教戲,都要帶著張君秋。

教完了戲,總要叫張君秋唱一段。聽,我的學生唱得多好"這是宣傳他自己。久而久之,梨園界圈裡圈外差不多都知道李凌楓教了一個好學生,李凌楓教戲的“生意”就火了,找他來學戲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無形中張君秋的名聲也就傳出去了。於是,張君秋的名字引起了王瑤卿的關注,很快便對張君秋隔輩傳藝。

名家逸聞|王瑤卿與張君秋的故事

張君秋 肖像圖 圖源網絡

王瑤卿很喜歡張君秋的嗓子,曾對他說:“怪哩,君秋,你的嗓子和我年輕時一樣,也是又脆又甜。”可王瑤卿不是隻在唱功上給張君秋下功夫,而是要他全面發展,讓他文武兼備。

文的方面學習同各種不同老生流派演員合作演出的不同的路數,什麼譚派、餘派、馬派、新譚派、老譚派,各有各的路子,都要會,到時候跟誰合作都難不倒。

武的方面要求他不能只學一個角色,一個路子,學《十三妹》,何玉鳳、張金鳳都要學,學《虹霓關》,東方氏要學,丫鬟也要學,學《樊江關》,要學樊梨花和薛金蓮。在張君秋的畫冊中,他在年輕時的劇照既有文的,如《探母回令》、《武家坡》、《二進宮》等,也有武的,如《十三妹》、《虹霓關》、《樊江關》等,其中《十三妹》就有張君秋飾演何玉鳳、張金鳳兩個角色的劇照;《虹霓關》就有張君秋飾演東方氏、丫鬟兩個角色的劇照;《樊江關》就有張君秋飾演薛金蓮、樊梨花兩個角色的照片。這裡面記錄了王瑤卿對張君秋的良苦用心。

名家逸聞|王瑤卿與張君秋的故事

王瑤卿不只是教了張君秋許多戲,重要的是他對張君秋的薰陶和教誨。其中有兩點至關重要。一個是王瑤卿對他所說的“要成角,不要當好角”。“成角”,就是一步一步紮紮實實地學習、實踐,靠自己的實力成為好演員。“當好角”就是剛剛有了成績就忙著挑頭牌,唱主角,滿足於觀眾的掌聲之中,很難再聽不同的意見了。這是萬萬使不得的。

李凌楓要他“當好角”,因為他年年初唱《女起解》唱紅了,很快成了當時的“ 四小名旦”之一,呼聲很高。李凌楓就想要他挑班唱戲。當時真的就有人走紅時挑班唱戲,確實紅火了一陣。李凌楓也想要他挑班。其實,李凌楓的眼光看得淺了。

名家逸聞|王瑤卿與張君秋的故事

王瑤卿把住了關,不主張張君秋挑班,“ 要成角,不要當好角”這句話就是在這個時候說的。這個關把對了,李凌楓的“ 市場經濟”在這時候不靈了。王瑤卿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教誨,就是告誡他千萬不能死學一派,“你要注意發揮自己的長處,不能光學人家。因為你即使學別人學得再象,人家是真的,你的還是假的。”

從1936到1942年,張君秋堅持不挑頭牌,在將近7年的時間裡搭班演戲,這使得他演戲的天地寬闊無比,各種行當的流派代表人物都願意同他一起演戲,老生如雷喜福、孟小冬、王又宸、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花臉如金少山、郝壽臣、王泉奎、侯喜瑞、裘盛戎、袁世海,小生如姜妙香、葉盛蘭、尚富霞,醜行如蕭長華、慈瑞泉、馬富祿,等等,張君秋在廣闊的天地裡實踐,使得他見多識廣,增強了不少的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