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金庸先生?

部分用户的烦恼


金庸的书我有两本书没看过:鹿鼎记和碧血剑没有看过,其余的都看过。

怎么评价金庸?两个字,有才!四个字,才华横溢!

怎么评价金庸小说?两个字,好看!四个字,历久弥香!

看金庸的武侠,是中学时代,那时,是偷着看,老师家长都不让,所以,很珍惜他的书。

我比较喜欢的书《笑傲江湖》《神雕侠侣》《连城诀》《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这是就整体书来说。

令狐冲和杨过很像,不羁,狂妄,潇洒,聪明,有影响力,武功盖世!

狄云的人生让我过目不忘,一读之下,手不释卷,爱不释手。

仿佛在文学界有一个相同的观点,就是一部书前面有了波澜或大悲,一旦最后是团圆的,就是败笔,比如没有争议的败笔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重聚。

狄云的人生之苦,在他的小说中是独一无二的,比否极泰来的文泰来还苦。所以我喜欢,只是江湖气息上弱点。

书剑恩仇录是整体书很耐读,当然这符合作者的想法,写一部群体性英雄故事,不突出孤胆英雄。

笑傲江湖是政治性小说,金庸自己说的。不评价初衷,单就人物,令狐冲的不羁,田伯光的好色,仪琳的痴情,岳不群的伪善,左冷禅的霸道,不戒和尚和桃谷六仙的滑稽,总之人人都很精彩。是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

金庸是个文化人,所以,他喜欢智胜于力,无胜于有。所以,青城掌门余沧海,塞北明驼木高峰,霸道总裁左冷禅都没有胜过谦谦君子岳不群。而岳不群最终没有胜过无我的令狐冲。真正的人生不会这样。

但是,此书有败笔,就是最后任我行的死,属于作者的小聪明。

神雕侠侣一个情字,把金大侠送上比琼瑶还牛的高度。确实,看过此书,确实比琼瑶对于情的高度更高。

神雕比射雕好太多,尤其郭襄的情让我难以忘怀。但是,他俩是不可能在一起的,读者都明白,明知不能在一起,我看到郭襄哭,我心还是很惆怅。后来,在倚天屠龙记中,看郭襄寻找杨过,看完不禁佩服她的勇气。

雪山飞狐第一次看,没看懂,就觉得故事很杂,后来看了几遍才明白其中玄机。

《罗生门》一直没看过,但是看过雪山飞狐一定知道这部电影很好。

我喜欢胡一刀的义气,喜欢苗人凤的儒雅,平四的忠诚,这些元素掺杂在一起,使整部书非常跌宕。

金庸有个特点,后面写的书,比先前的书要好很多。

比如,大家推崇的《射雕英雄传》我反而比较嗤之以鼻。真不好。除了设计了非常经典的人物外,整个故事有堆砌之嫌。

三部曲我比较喜欢倚天屠龙记,尤其小昭的走,我润湿了眼睛。

金庸虽然是武侠大家,却没有逃脱港式武侠的套路:武林秘籍的纷争,侠骨柔情的刻板。

自从王朔说自己看不进去金庸的书后,金庸迷始终不服气。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金庸的态度。

金庸什么态度?我理解的是:过激!

金庸看似轻描淡写的回应啦王朔,但是,言外之意,却透露出严重的不满。(具体上网查)

我看,金庸先生有点矫情,有人不愿看,你必须要承受这种批评,这是你选择这种行业的弊端。不看透不行。你纵然是笔是刀锋,舌是辩锋,也不能挡住大家的思想。

金庸的书很棒,真的!但是,毕竟故事是假的,按说假的大家不会计较。无奈,他写的太好,太好就有人愿意评论,无论好坏,这都应该是金庸个人的骄傲。

一点想法,不对请谅解!


一周樂八天


金庸在华人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书,人们对金庸的了解都来金庸的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巨匠只是金庸的一个侧面,我从武侠金庸商人金庸,政客金庸,感情金庸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眼中的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书香门第,金庸在《鹿鼎记》里描述他的祖先“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皇帝亲题“唐宋以来巨祖,江南有数人家”,到了近代,查家也是人才辈出,著名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是金庸的祖兄。

1 武侠金庸。

中国的武侠精神起源于墨子,武侠小说始于《史记》,到唐传奇成熟,到《水浒传》到达高峰,后来衰落了,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金庸的武侠才是武侠小说。

金庸少年聪慧,喜爱读书,记忆力强,学习非常好,后来金庸去了香港,做了一名记者,1954年梁羽生写了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新晚报》一炮打响,接着金庸写了自己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这本小说不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精品,但是当时来说,这部小说写得波澜壮阔,扣人心弦,读者不敢想象武侠小说能写那么好,金庸迅速走红。



金庸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部《越女剑》),这其中最出彩的是“射雕三部曲”也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杰作是《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

金庸的武侠小说思想深刻,《天龙八部》充满佛教悲天悯人的思想,《射雕英雄传》是为国为民英雄的史诗,《笑傲江湖》是政治扭曲了人性。

金庸武侠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惊险紧张,人物众多,气象万千,多姿多彩,深入人心,阴险的岳不群,跋扈的任我行,聪慧的黄蓉,至情的杨过等等。

金庸小说语言看似平常,其实包含了语言雅语和俗语,白话和文言,景语和情语等等,叙述语言合乎他所描写的客观对象的性质,形态,神韵,用孔庆东的话说“语到极处是平常”。

如此优秀的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引起了轰动,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上至政界精英,院士学者都是金庸武侠小说忠实的读者,金庸武侠小说从诞生以来至今,依旧就行不衰,很多部小说多次被搬上电视荧屏。



所以金庸的一生最大的影响力也是来自武侠小说。

2 商人金庸。

金庸的商人身份不为大众所熟知,其实金庸是个精明的商人。

金庸在读中学时,成绩非常好,据说从小学到大学成绩总是第一名,闲暇之余金庸和同学合编了一本考试指南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本书当时十分畅销,金庸也赚了一笔钱,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编书挣钱,金庸不但有着非凡的才华,还有着不俗的商业意识。



起初金庸的武侠小说发表在别人的报纸上,由于武侠小说吸引了大量读者,金庸于1959年,自己办了份报纸《明报》,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写社评,凭借其出色的才华,《明报》越办越大,后来又有了《明报晚报》《明报周刊》《财经日报》等等,1991年金庸卖出了《明报》,此时得他已经是个大富翁。

3 政客金庸。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写的是江湖,总有一股庙堂的味道。

金庸在抗日战争后期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梦想着当一名外交官,抗日战争胜利后,金庸在《东南日报》担任记者期间,他插班进入东吴大学(现在的苏州大学)攻读国际法,继续自己的外交官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金庸到北京拜见了外交部长乔冠华,由于不是共产党员,他的外交官梦想破灭了。金庸的外交官没有做成,可是金庸靠着笔杆子,凭借政治敏感度,发表社评,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



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就和报纸的影响力把金庸带进了庙堂,1973年访问台湾,受到蒋经国接见,1981年访问大陆,与邓小平,江泽民,习仲勋都有交谈,金庸是个精明人,1985年中方委任金庸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小组负责人。

金庸武侠小说歌颂江湖人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大侠,大侠总是与庙堂保持距离。

金庸先后获得“大紫荆勋章”,北大名誉博士学位,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金庸先生的荣誉可谓是说不胜数。



4 感情金庸。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感天动地,纯洁无瑕,乔峰“千秋万代只有一个阿朱”,郭襄“天涯思君不见君,一见杨过误终身”。

金庸在个人感情生活像小说一样情节曲折,悬念丛生,金庸的第一任妻子杜治芬婚内出轨,背叛了金庸,第二任妻子朱玫,朱玫是金庸的患难之妻,在明报创始之初,和金庸一起打拼,既写稿子,又照顾金庸生活,一起住在出租房里为金庸生了两儿两女,可谓是个好妻子。当明报兴起之时,金庸移情别恋,抛弃了朱玫,朱玫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于1998年去世。

有人说“王语嫣”是夏梦的原型,还有人说“小龙女”是夏梦的原型,金庸和夏梦间得传闻很多,金庸在感情上的不忠贞是毫无疑问的。

金庸第三任妻子是林乐怡,小金庸29岁,至今在一起,两人优哉游哉在世界各地游玩。



金庸不止一次表达了对前妻朱玫的愧疚,“别人怎么看我不管,但我对不起她,我的爱情观不够道德。一个人一辈子的爱情,只爱一个人,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我做不到”。

金庸笔下“云中鹤”的原型,很多人说是徐志摩,徐志摩有三段婚姻,也被网友称为感情上的渣男,金庸自己和徐志摩也有得一比。

金庸属鼠,属鼠的人不轻易透露自己的信息,辛勤挣钱而不为外界所知,这也符合金庸的性格。在我眼里,金庸才如江海毋庸置疑,骨子里又透露着精明。


我是一个小书虫


凭心而论,评价金庸先生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想要评价的准确到位就不太容易。

关于金庸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众所周知,查询百度就一目了然,至于在对金庸的客观评价上,社会上却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敌对阵营。

一是坚定的挺金派,代表人物是北大的孔庆东教授,众所周知孔庆东是金庸忠实的信徒,对金庸怀着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他充分肯定金庸小说拥有巨大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不遗余力把金庸小说升华到四大名著的高度,更是将金庸本人评为百年难得一遇足以写入现代文学史的文学大师。

二是坚定的倒金派,代表人物是台湾的李敖及大陆的王朔,李敖倒金有点像是泼妇骂街或者神经病上门找茬,从来没有本着客观的态度给过金庸及其小说一个准确的评价,他说金庸伪善,不遗余力地攻击金庸自称信佛为何不把所有家产捐出去,对于金庸的作品,他既说过《射雕英雄传》让他入胜,很有兴趣读下去,可是没多久又变脸大骂金庸小说是臭鸡蛋,不入流的。这种自相矛盾的神经病式无脑黑,现在已经成了社会上的笑柄,不提也罢。

至于王朔,他评金庸说金庸小说语言陈腐啰嗦,剧情老套重复,胡编乱造,擅长以道德的名义杀人犯法。他的论调在不喜欢金庸的群众里大有市场,在嫉妒金庸的人群里很受欢迎,但在熟读且喜欢金庸的读者眼里,根本不值得反驳。

不管是李敖对金庸的评价,还是王朔对金庸的偏见,都像是脱发症病人头上的头发,过不了几天都会掉光。

评价金庸,必须要全面的了解金庸研究金庸,把他的每部小说认认真真通读几遍,领会金庸的文学主张和精神。

我以为,毫无疑问,金庸是非常伟大的现代小说家,通过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借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结合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叙事手法,依托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渲染,把新派武侠小说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让一向为人轻视的武侠小说由俗入雅,登堂入室,成为现代文学艺苑里的一朵奇葩。

从这方面来说,金庸堪称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学巨匠、大师,足以写入现代文学史,流传千古。他的几部主要代表作品如《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都足以成为现当代文学的典范流传后世。

不过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怀着辩证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分析,金庸先生的确伟大,金庸小说的成就不容抹杀,但是对于金庸小说里的一些糟粕,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警惕。

首先,因为金庸的特殊身份,他在某些涉及真实历史的小说里恶意篡改历史,指鹿为马,混淆黑白,其罪当诛。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金庸祖上是旗人包衣,而且他的祖先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汉奸查继佐,这位查继佐先生在金庸《鹿鼎记》里出现过,据说是位反清义士,然而实际情况呢?

《鹿鼎记》里提到的“明史案”,查继佐可是告密者,就是因为他出面告密,导致庄家连同数百学者被杀。

《清鉴》记载:“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廷鑨慕其名,列之参校中,得脱罪。”

《查东山先生年谱》记载:,“陆子丽京(圻,字景宣,钱塘人)告先生曰:‘南浔有庄鑨者(字子相,湖州人,贡生)作《明史纪略》,参阅姓氏首列东山(菜九摘按,即查继佐),次范子文白(骧),次及某,共十八人。(日记作廿一人)作序者李霜回(令皙)也。’先生殊骇,所谓大警者定以此矣。拟牒当事,从刀笔家称此书不工。先生曰:‘吾三人不工,此书是仇庄,非善。’因投牒督学,手着四六体,中一联:‘倘或犯于所忌,间有非所宜言。’并入范、陆名于牒,范、陆不知也。率此一联,生三家三百馀口。”

除了查继佐,还有鹿鼎记中的吴六奇。小说里说吴六奇身为广东提督,却心在天地会,是个大大的忠贞之士。

实则此人是大大的汉奸,他本是明朝总兵,后来投降清朝,官居太子太傅,曾在潮汕地区实行海禁,杀人无数。

这种铁杆汉奸却被金庸塑造成反清复明的大英雄大好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此外,凡是涉及到民族的小说,金庸基本上是本着捧外族抑汉族的指导思想,《鹿鼎记》里的康熙哪里像个封建君主,简直就是外王内圣的超级模范,完美无瑕。清朝的敌对势力如吴三桂、天地会、台湾郑家,不是傻瓜就是脑残,不是嫉贤妒能就是目光短浅。

对于汉族的好,一笔带过,对于汉族的恶,浓墨重彩渲染;对于满清的好,浓墨重彩渲染,对于满清的恶,一笔带过。

最典型的明史案,此案牵连数千人,金庸轻轻一笔就将锅丢给了鳌拜,丢给了吴之荣,帮康熙和满清朝廷推卸的干干净净,好像文字狱与清朝无关,与皇帝无关,都是鳌拜的错。

其次,金庸不遗余力鼓吹佛家思想,以佛家落后的消极避世主义对抗现代思想现代文明,是一种历史的严重倒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文学作品都必须符合当代的思想潮流。

金庸小说写的虽然都是古代的事情,但他是现代人,他的作品必须要符合现代思想潮流和社会文明发展方向,可惜,金庸没有这么做,他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

他在小说里不遗余力鼓吹早已被历史淘汰的佛家思想糟粕,不断宣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佛家小慈悲而舍弃大智慧,以一小部分人的是非善恶观点代替全社会的道德准绳和公平正义甚至法律法规审判。

谢逊杀人如麻,最后皈依佛教,一身罪孽好像就洗的干干净净,与谢逊类似的还有萧远山、成昆。

此外,还有西毒欧阳锋,明明杀人如麻,却迟迟得不到法律的审判。

中国自古以来都主张杀人偿命,杀人者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身为21世纪公民的金庸先生却无视历史无视现代,用佛家的思想代替了法律的审判。

第三,金庸小说是非观念混乱,价值观严重扭曲,脱离社会普遍的道德法律秩序。

金庸小说主张的是大侠的正义,而不是社会的普遍正义,强调的是大侠的意志,而不是社会大众的意志,金庸小说以毫无逻辑创造出了一种思想扭曲的逻辑。

发现没,金庸小说中的很多恶人,只要不欺负大侠身边的人,不杀大侠身边的亲戚朋友,大侠基本上都是放任不管,政府基本上也不管不理,放任自流。

可是一旦伤害到大侠身边的人,那些人立刻就十恶不赦了。这就是大侠的正义,这就是大侠的是非观和善恶观。

赤练仙子李莫愁杀人不眨眼,纵横江湖那么多年杀人无数,可是因为没有伤到大侠的亲朋好友,于是乎,大侠郭靖不管,北丐洪七公不管,东邪黄药师也不管,可是李莫愁一碰到程茵的时候,黄药师突然想把她除掉,李莫愁抓到郭襄的时候,黄蓉也想为民除害了。

谢逊以成昆之名血洗江湖,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明明知道是他所为,可是因为没杀过少林武当的人,少林武当也是放任不管,然而空见一朝死在谢逊手里,少林寺就开始把谢逊当做十恶不赦之徒到处追杀,几十年后都不放过。

在现代文明法治社会,金庸要么是倡导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佛家思想,要么是用混乱扭曲的大侠正义观取代一切价值标准,这就注定了金庸的历史局限性。

在思想思想认识领域上,金庸逊色古龙太多了,因为古龙在塑造楚留香的时候,借楚留香之口特别强调“人命关天,不可乱杀”的现代观念,有罪的人都必须交给司法机关审判,而不是任意杀戮。

所以我的看法是,金庸很伟大,但糟粕与精华共存,在阅读和推广金庸小说的同时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要警惕小说里混入的毒素。金庸小说可以作为民族文化一部分让青少年课外阅读,但不适合进入课本。


莫岛


金庸先生,我认为是中国通俗文学第一人。他写的,虽然是曾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但是却影响力巨大,不断被改编为各种影视作品。可以说只要是华人,没有不知道金庸的。

金庸首先是一位说故事的大师,他综合了古今中外所有的故事技巧,融为一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如他的《连城诀》,明显借鉴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雪山飞狐》则借鉴了《罗生门》。

金庸还是一位编剧高手,因此在写小说时也借鉴了很多编剧的技巧。比如《射雕英雄传》的密室疗伤部分,符合西方编剧的“三一律”理论,所有人物都在牛家村登场,杂而不乱,令人叹服。

金庸还善于塑造人物,他描写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个性突出,都来自于中国古代文学,因此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比如不戒和尚,来自于鲁智深的形象;萧峰则借鉴了武松的形象。

金庸的文笔也很精妙,节奏感强,文字洗练,基本采取了白描的手法,因此让读者把注意力都放在故事情节上。金庸的小说基本不抒情,但是却往往饱含真情,十分动人。



梦露居士


金庸说:“我皈依佛教,并非由于接受了哪一位佛教的高僧教导,纯粹就是一种神秘经验,是非常痛苦的和艰难的过程。”

1976年,金庸收到一个噩耗,19岁的长子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杀。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他打击非常大。

当时他觉得非常的愧疚没有和儿子探讨过生命的意义,他并不知道儿子为什么在美国要自杀,生命这么可贵,他怎么就轻易的放弃了生命?

他想和儿子能在心灵上有沟通,但却实现不了了。

之后一年,生死的终极问题他一直在思考。他看了很多的书,想探究生与死的奥秘,但很多书籍都不能回答他的这个终极问题。

最后,他觉得应该在宗教里找到答案,他曾经系统的阅读过《圣经》,很肯定圣经里并没有他要的答案。

有一天,他忽然领悟到了亡灵不灭应该去佛教中寻求答案。

中国佛经浩瀚如繁星,只读基本入门的书,他就觉得其中的迷信色彩太多,不符合他对真实世界的认知,但还是勉强读下去。

后来越读越深,读到了《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历经几个月的苦读,潜心研究琢磨,忽然就有了感悟,觉得自己找的真理就在佛经中。

只是,他觉得中文佛经太过深奥,有些古文翻译偶有一两个字有完全歧义的含义,实在无法了解。于是就在英国订购了全套的《原始佛经》的英文译本。

所谓的原始佛经,就是佛教研究者认为最早期,最接近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法记录。

英文佛经读起来就没有那么深奥,容易阅读,内容简明,平实,和真实的人生十分接近。由此,在阅读的过程中,他有了信仰,开始相信佛陀释迦牟尼确实是悟到了人生的真实道理,然后佛将自己悟道的内容传给世人,这就是佛法。

最终佛法解决了金庸的问题,让他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这个过程大约是一年半时间,他开始全心全意的接受佛教。

后来他又读了大乘佛教中的《楞严经》、《般若经》,问题又来了,大乘佛教里面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内容,奇异和夸张的东西,让他不大相信,并觉得超出人的常理,不大让人信服。

直到有一天读了《妙法莲华经》,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终于有所悟,原来大乘经典主要都是“妙法”,用巧妙的方法来宣扬佛法,解释佛法,使得普罗大众都能听得懂,学得到。

佛陀用牛车、大雨等等和人们生活相关的内容做比喻宣讲佛法,为了让人通俗易懂,甚至佛陀假装中毒将死也无不可,目的就是让人懂得佛教的道理。

了解了妙法两字的意思,他对大乘佛教的那些怪异故事也就不大反感。

金庸说,他从小就听祖母念经,但自己进入佛教的境界,足足用了60年时间。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他认为自己的心灵最和“般若宗”接近。

欢迎大家关注“加密的故事”。


加密的故事


没法评价啊,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将。










广东迪驰森照明


最先看的是《书剑恩仇录》,好像是初一的时候,被骆冰迷住了。金庸的作品对我,大概就是一个少妇对少年的诱惑吧。印象深的还有千手如来赵半山,风度迷人,胖胖的商人却浑身暗器,无尘道长,又狠又脆。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只觉得作者想象力卓绝,下笔汪洋恣肆,读得废寝忘食。

半年后看了雪山飞狐,不认为好。只觉得阴暗和乏味。胡斐大概是金庸小说里最没劲的英雄。

后来《倚天屠龙记》,一度认为那是最好的金庸小说。直到读完《鹿鼎记》,才把排名让出来。而《鹿鼎记》已完全不是一部武侠小说了。

《天龙八部》是最后读的。初读时觉得金庸在这本书里一度失去了对创作的控制,后来知道有部分是倪匡代写。但从文学性角度看,天龙八部是最接近文学作品的武侠小说。虽然情节支离破碎,可想象力弘大跳跃,命题深度也远超其他作品。

我认为他长篇里最失败的是《笑傲江湖》。政治寓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虽貌似犀利,可终归格局太小,情节情怀都受命题限制,机巧设计有余,却经不住时间的检验。令狐冲是个完全不可信也毫无意思的人物,除了他,整部作品里也几乎没有一个令我觉得可爱和有趣的人。

金庸的确非常有才华。其史观、政治观、价值观、两性观都有可取之处,也给我一定的影响。

但是金庸笔下的英雄包括坏蛋,都非常脸谱化,来回来去就是这么几类。要不就是换个名字在另一部作品里出现,要不就是每种各取一部分合成一个新人物,排列组合。除了韦小宝,他作品里每一个主角其实都可以用一个人扮演。

他笔下好多人物的行为逻辑,哪怕放在武侠小说里都非常怪诞,甚至可以说弱智。一个人的武功可以上天入地,但理性和情感还是得可信。但金庸小说里大量的情节推动和人物塑造是心不在焉的。

以上。


书到用时


金庸先生虽不是一代武林宗师,却把武林秘籍描写到极致,看其文章犹如身临其境,看完给人无限遐想。金庸先生开启武林作品的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向金庸先生致敬!


品牌之星


谢谢敫请。

金庸先生是中国文壇大家之一。他想象力强文笔流暢,是武林文学盟主。由于他的武林小说,电影电视跟着火了,给相当多的中国百姓带来欢乐与消倦。从艺术角度来看,仅是消倦通俗读物成人幻想小说,文学价值一般。

但他的小说及电影电视在世界传播挺广的,对中华文化传播也起到一定推广作用。

有消极的一面么?有。很多中学生误认为可以修炼成什么神功而荒费学业,也有成年人进山“修道”等笑话。功远远超过消极的那部份。


山野乡人3


金庸我国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一代小说巨匠,小说拍成电视电影,一再翻拍,为电视电影票房收视的定还神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