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文帝削藩從燕王朱棣先下手,那麼朱棣有翻身的可能嗎?爲什麼?

蕭曉四姑娘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總結歷史教訓後認為:元朝後期國運破敗、羸弱不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強有力的藩王做屏障,所以開國之初就將二十多個兒子分封為藩王,讓他們成為大明王朝千秋萬代的保證。

朱元璋在分封藩王時,已充分考慮到藩王做大對朝廷的威脅,所以他將大部分藩王分封在長江以北,就是為了防備元朝殘餘勢力的反撲及讓各藩王的相互牽制,減少其對朝廷的威脅。

建文帝登基後迫不及待的進行削藩,而在削藩的策略上,一派以齊泰為首,主張從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先下手;一派以黃子澄為首,主張從有不法劣跡的其他藩王動手,既削之有名,也可以剪除燕王的羽翼。最終,建文帝採納了黃子澄的意見。

但若是建文帝聽從齊泰意見先從燕王朱棣下手,燕王朱棣是否有翻身的可能呢?

一、我們先看下當時燕王所處地理位置:

當時燕王佔據北京時常需要抵禦蒙古人侵犯,所以朱棣手下有一支驍勇善戰的部隊,各藩王以其燕王實力最強,為此朱元璋也是對其重點防範:

從這張藩王分佈地圖可以看出,當時燕王朱棣的東北有遼王,北有寧王,西有谷王、代王、晉王,南下途中則有齊王、魯王、周王。此時燕王朱棣被夾在各藩王之間根本動彈不得。

二、我們再看下建文帝的消藩日程:

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駕崩。

1398年7月,周王朱橚被廢為庶人,全家流放雲南。

1399年4月,齊王朱榑被廢為庶人、被軟禁南京;代王朱桂被廢為庶人、被軟禁大同;湘王朱柏被廢為庶人、不堪受辱,舉家自焚。

1399年6月,再削岷王,廢為庶人,遷漳州。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建文帝不到一年,就連廢五王為庶人,並不是徒遷偏遠地區就是軟禁,並逼死湘王。

如果建文帝選擇從朱棣下手,其他王爺在不知朱允炆是要削藩還是燕王因罪被削的情況下,只能站在朝廷一方,各王首先被消藩,一是給朱棣活動空間,二是各地藩王要麼被朝廷控制,要麼心灰意冷,人心四散,這就等於把其他藩王都直接推給了燕王朱棣。燕王朱棣最終能取得天下,就是得到了其他藩王的援助。如寧王朱權,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而且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朱權相助朱棣、為朱棣出謀劃策, 谷王朱橞更是與李景隆一起打開了南京金川門。這都是建文帝削藩,逼迫之下所做抉擇有關。

燕王朱棣想要依靠藩王之力,對抗以全國為後盾的朱允炆,難度可想而知。即使朱棣在取得了寧王相服輸之後,交戰區域一直在河北和山東境內,即使面對的是飯桶李景隆,北平城仍然差點被攻破,朱棣更是差點在白河溝被殺。

兩軍對陣之際,建文帝還下令“勿使朕有傷叔之名”。以致燕王朱棣聞言肆無忌憚,敢於領軍衝鋒,更增燕軍氣焰,而朝廷軍卻畏手畏腳,不知所措。

即使這樣,燕王靖難之路還打了四年,直到得知南京防備空虛,這才渡江南下攻陷南京。

如果建文帝削藩從燕王朱棣先下手,那麼朱棣有翻身的可能性幾乎為0。


美麗青春您真痘


縱觀靖難四年,即使在朝廷犯了一系列錯誤之後,朱棣的靖難之路仍然極為艱險,且交戰區域一直在河北和山東境內,直到得知南京防備空虛,這才渡江南下攻陷南京。可以說,朱棣之所以能夠靖難成功,有一定偶然因素。所以,如果建文帝削藩選擇率先從燕王朱棣下手,我認為朱棣反身的可能微乎其微,理由有以下兩點:

受到其他藩王牽制

其實朱元璋在分封藩王時,並非沒有考慮到藩王做大對朝廷的威脅,他選擇了將大部分藩王分封在長江以北,一方面是為了防備元朝殘餘勢力的反撲,另一方面則利用各藩王的相互牽制,減少其對朝廷的威脅。(下圖,明初藩王分佈圖)

從這張藩王分佈地圖可以看出,當時燕王朱棣的東北有遼王,北面則是寧王,西邊有谷王、代王、晉王,而在他的南下途中則有齊王、魯王、周王。如果建文帝選擇從朱棣下手,其他王爺在不知朱允炆是要削藩還是燕王因罪被削的情況下,只能站在朝廷一方,這種局面下,燕王朱棣將被夾在各藩王之間根本動彈不得。

我想,這也是朱棣即使在兵權被削、北平官員被撤換,在已經覺察朝廷將對自己下手的情況下仍然沒有起兵的原因,因為一旦他起兵,在不知其他藩王心意的情況下,必將陷入藩王包圍之中。直到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等藩王接連被削,谷王被囚禁,搞的其他藩王離心離德,魯王又已經去世,使得朱棣周邊壓力大減,這才給了朱棣起兵的可能性。而在朱棣起兵後,寧王左右搖擺,遼王被朝廷召回,這給了朱棣極大的活動空間。

以藩王對抗全國,極難成功

燕王朱棣想要依靠一個藩王之力,對抗以全國為後盾的朱允炆,實在太難了。即使根據歷史走勢,朱棣取得了寧王之兵,實力大漲之後,靖難之路也依然艱辛無比,即使面對的是飯桶李景隆,北平城仍然差點被攻破,朱棣更是差點在白河溝被殺。

而一旦建文帝選擇從朱棣率先下手,朱棣在周邊藩王的牽制下,生存空間和機動力量勢必要比歷史上小很多。這種情況下,哪怕朝廷派來的依然是飯桶李景隆,朱棣面對十餘倍自己的敵人,能否頂住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說取勝了。


綜上所述,如果建文帝選擇從朱棣下手,朱棣不僅極難翻身,甚至起兵靖難的念頭都不會起,因為幾乎沒有取勝的希望。


香茗史館


歷史上也就獨一個朱棣從自己侄子裡搶江山,關鍵在於這個江山最好還是被朱棣奪了,如果朱元璋知道了,不知道該如何想,自己為孫子鋪了這麼多路,殺了這麼多武將功臣為了使自己孫子江山坐的穩固,沒想到自己兒子來搶江山了,肯定得罵娘。

我們先看朱允炆為啥要削藩,朱元璋在殺完前期功臣武將之後,國內的勢力基本上就只有自己封的那些王了,作為自己的兒子,朱元璋肯定不會動手,但是他們做大了,建文帝會不高興啊,建文帝也想成為明君,實行仁政,第一得把國家的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他手上的大臣,紙上談兵可以,讓他們進行系統的實施就不咋的了。當時天下兵馬強大的有燕王和寧王兩派,建文帝柿子先從軟的捏,給了朱棣大部分的警覺時間,想要動手朱棣的時候,被朱棣先行用“清君側”討伐。

如果建文帝先從燕王朱棣下手,和寧王合謀燕王,基本上燕王無翻身可能,燕王兩兒子還在南京住著呢。所以燕王基本不敢亂動彈,可惜建文帝根本沒有朱棣的膽識和魄力,在兵力明顯多於朱棣的情況下,還兵敗金陵,只能說建文帝還是太年輕,首先的人基本上都是酒囊飯袋,沒啥可以逆轉局勢的大將,唯一一個守城厲害的還被他換了,開局完美,結局悲慘,可悲可嘆!


Sylar弈


朱元璋有26個兒子,朱標是嫡長子,早早就被選為皇位接班人,但是在他在40歲左右就去世了,到死也只是太子而已,他的大兒子朱雄英比他早十年去世的。朱允文是次子,但是對朱標很孝順,性格仁柔。

朱元璋兒子除朱棣雄才大略外,其他的都不是適合的繼承人,但是因為朱棣不是嫡長子,而朱允文在大哥死後成為嫡長孫,於是繼承了皇位。這讓朱棣十分不服。有一次,他用手掌拍著皇長孫朱允文的後背說:“沒想到我侄兒還能有今天的榮耀呀!”這時的情景正好讓朱元璋看到,十分生氣地責問朱棣:怎能對皇長孫如此無禮?朱允文急忙打圓場,才沒讓朱棣十分難堪。

朱允文當皇帝后,感到了藩王勢力的威脅,決定削藩,其實不管他第一個除去朱棣還是最後一個除去,都會給朱棣起兵造反很好的理由。在攻打朱棣期間,朱允文竟然下令不讓將士殺死朱棣,怕背上一個不仁不義的罪名,這給了朱棣很大的方便,就算是到朱允文的軍隊中刺探軍情,將士也是不敢殺掉朱棣的。我認為,就算是朱允文選擇朱棣作為第一個削藩的對象,以朱棣的聰明才智也是會成為皇帝的。




週二狗執事


洪武末年,封藩太重的弊端漸漸地凸顯了出來,不但起不到屏衛朝廷的作用,反而成為了朝廷的最大威脅。儘管在朱元璋封藩之初,就有一些有識之臣指出封藩的弊端。但是,由於朱元璋的私心過重,不但沒有接受良言規勸,反而將提出規勸之人處死。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炆嗣位,是為建文帝。

而擺在建文帝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削藩,而對於的削藩的策略上,出現了兩派意見。一派以齊泰為首,主張從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先下手;另一派以黃子澄為首,主張從有不法劣跡的其他藩王動手,既削之有名,也可以剪除燕王的羽翼。最終,建文帝採納了黃子澄的意見,其結果已被歷史證明。但若是建文帝先從燕王朱棣下手,燕王朱棣是否有翻身的可能呢?

我們可以拿“漢初劉邦剪除異姓王”之事來對比,漢初劉邦的形勢可以說要比建文帝的形勢險惡千百倍。其時,劉邦雖名義上是天下的“共主”,但其能直接控制的區域卻不到天下的一半。而且韓信、彭越、英布等這些異姓王都是百戰名將,其所部皆為精兵良卒。若直接以武力征討,幾無勝算。

但是,劉邦卻以詐謀,先拿實力最強的韓信開刀、其次彭越,韓信、彭越既除。英布也不得不反,待平定英布之後,其他的異姓諸侯王也就不足為慮。劉邦剪除異姓王的手段,完成是從誰的實力最強,誰的威脅就最大,便從誰先下手。

而建文帝卻恰恰相反,先拿比較弱的、有不法事蹟的藩王下刀。其實,這就等於把其他藩王都直接推給了燕王朱棣。燕王朱棣最終能取得天下,就是得到了其他藩王的援助。如寧王朱權,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而且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燕王朱棣曾與寧王朱權相約,事成之後中分天下,而寧王朱權雖最終是被脅迫起兵,但其對燕王朱棣全無防備之心,並最終相助朱棣、為朱棣出謀劃策。也皆與建文帝的削藩策略,逼迫其不得不做出選擇有關。而另一位藩王谷王朱橞,更是與李景隆一起打開了南京金川門。

建文帝的削藩策略,也反應了建文帝的柔弱、黃子澄等人愚腐。更為甚者,在燕王起兵後,兩軍對陣之際,建文帝還下令“勿使朕有傷叔之名”。以致燕王朱棣聞言肆無忌憚,敢於領軍衝鋒,更增燕軍氣焰,而朝廷軍卻畏手畏腳,不知所措。假使建文帝,能稍微強硬一點,效仿劉邦之擒韓信,或直接從燕王朱棣開始削藩,絕不至於有後來的下場。


歷史聞知社


還是有翻身的可能的,如果一來就搞朱棣,朱棣也是沒得辦法的,完全不夠時間準備。後面就要看蒙古給不給力了,大明那個時候朱棣的戰力是排在前三的,最猛的老朱把其他猛人都擼光了。

關鍵時刻會不會啟用朱棣這是他能不能翻身的關鍵,從朱棣的歷史表現來看,啟用他的可能性比較大,朱棣是比較能忍,會來事的主。


江上雨864


建文帝短短四年,在方孝孺和黃子澄齊泰的幫助下,大刀闊斧改革,醫改,土改,全民免費醫療,從府到郡到村都有醫官,從井田制到均田制,一切為人民,觸犯了朱家利用,朱家佔有大量土地,就荊州府伊朱棟就要一千三百多畝,朝廷因他無法改革,朱允炆親自到荊州府伊改革,得罪了朱棟,朱棣為首的清君側,當時朝廷無法維護北方的穩定,只有朱棣能行,朱棣是為了朱家利益造反,朱允炆動搖了撤翻,方孝孺迷惑朱允炆,朱允炆得了精神病遜位,朱允炆下西洋賣布,改名鄭和。


用戶58513222476


你所述的這種可能,也只是你無意義的假設罷了!關鍵是建文帝並沒有這麼做,所以呢,一切以尊重歷史史實為要!


悟在吾心


不是先從誰下手的問題,是手段的過於粗暴激化了矛盾,對問題太過理想化,一個最好起碼以十年為計算基準的負責問題,恨不能頭個五年就解決,如果藩王問題這麼簡單,怎麼會困擾西漢文景武三代帝王,最後還以《推恩令》達到不削而削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