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后代有沒有留下血脈?

知秋一葉583


在明朝發生過的兩三件大事,除了滿清入關,崇禎帝自盡,以及後來南明小朝廷的滅亡之外,最慘烈的要屬永樂皇帝篡位,建文帝朱允炆被燒死的事件了。

但對於這一切《明史》似乎避諱不已,對於建文帝除了“起火”、“不知所蹤”的字樣,沒有過多浪費筆墨,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朱棣在建文帝消失後三年即位,當時國家依然被建文帝的陰影干預著,他的舊臣、故吏、儒生,那些沒死光的,依然有著深厚的影響力,大明表面上是換了新主人,實際上政令依然按照舊主人的進行。為了改變這一切,朱棣做出了幾個決定,第一,遷都,第二,鄭和下西洋,他需要製造點自己的存在感了。

對於禮法森嚴,道德觀嚴格的古代,禮法的束縛實際上是遠超皇權的,朱棣未嘗心驚膽戰,他不知道建文帝到底死了沒有?即使死了,這個人也陰魂不散地充斥著朝廷每一個角落,所以朱棣瘋狂地想要借鄭和下西洋的幌子找到建文帝,也許只有親眼看著他死,朱棣才不會在每個深夜輾轉反側,備受煎熬。

對於建文帝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他“出家”當和尚的傳聞是最多的,據說,朱允炆帶著太子朱文奎,經過三年的流亡生活,最終選擇了湖南寧遠的大觀堡梅木塘建院隱居。

那麼問題來了,時隔六百年之後,建文帝朱允炆這一系後代是否還有血脈傳承呢?

建文帝朱允炆有兩個兒子,長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太子跟他一起消失了,而次子朱文圭則被朱棣幽禁起來,被稱“建庶人”,事情發生時他才兩歲,幽禁50多年放生後,朱文圭已經57歲了。當時是明英宗掌權,他因為自己被囚禁過,格外同情建庶人,不但送了大量美女去服侍他,還給撥了幾次款贍養他,建庶人後來下落不明,也不知道是否有生育。不過57歲要生育也並非全無可能,所以這一支很可能有後代的。

而對於太子朱文奎的說法就更多了,他跟建文帝一樣神秘,所以對他的研究和推測也是很多的,根據建文帝的下落,人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朱文奎繼承了建文帝的大觀堡,成了“堡主”,也是個和尚,而且是個隱居的和尚。

更多的專家認為,朱文奎根本沒做和尚,他後來在苗族聚居之地,跟一個苗族姑娘結婚了,還留下了很多後人。這種說法是2006年,逐漸清晰起來的,當時一個苗族老人,拿出一個刻著九個字的大印,堅稱:我就是建文帝朱允炆默太子朱文奎的後代!引起一片譁然。朱允炆還有嫡系後人?這9個大字是什麼?

據老人說,當年建文帝出逃後,帶著7歲的朱文奎,經歷千辛萬苦,來到安順西秀區、鎮寧、紫雲三地的交界處,躲藏在深山裡,後來,朱文奎跟當地的苗族姑娘結婚生子,而老人朱永斌就是他們的後代。

這枚印的質地有些像黃銅,上鑄辟邪神獸,臥鎮印臺之上,而印文為九疊文篆書體,大印上的9個字為:“大仃國王都行省之印”。

“大仃國”是中國境內的一個國家嗎?不,中國並無這個國家。專家經過對各省縣誌的查閱和對歷史資料的搜索,發現“大仃國”並非是國家名,而是說了一個歷史事件。

“仃”字,《辭海》之中指的是孤苦零丁,國家發生災難。皇族流離失所,帝王依然有權威但卻沒有執行命令的朝廷,所以,“王都行省”作為隨王護駕的外從官員冠之的署事官名位了,用這個大印給予官員一個“名分”,讓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

“九疊文篆字”到底是不是明朝的產物呢?其實這個字體是元末明初皇族喜歡用的字體,那麼這枚印章是真的出自皇帝之手嗎?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大。

如果是真的話,它就是價值連城的文物了,而消失在歷史塵埃裡的建文帝——明朝正宗的皇帝,他的失蹤之謎或者,都能在某一天解開,對歷史研究者而言,是一個寶貴的財富。

綜上所述,建文帝朱允炆留有後代的可能性很大,這也讓在皇位鬥爭中慘遭失敗的建文帝,在九泉之下獲得稍許安慰吧!


靜說歷史


建文帝太子朱文奎不僅有後人,還葬於寧遠縣大屋地村後山上。

首先,可以明確坦地告訴你,建文帝太子朱文奎是有後人的,而且他的後裔現在就在湖南永州。至於是那些人,請你慢慢看完這篇文章,到最後,筆者再告訴你。

《明史》關於他的記錄:燕兵陷南京,年七歲,不知所終。”不知所終“不是不知道他死在了哪裡,而是指不知道他逃到了哪裡。

筆者從事建文帝蹤跡研究十餘年,從一個鄉村中學的歷史教師成長為中國明史學會會員,那是花費了十足的時間來考證和研究這個問題的。因此,相信這個答案,不會錯。

(這是我們在寧遠縣大屋地、朵山尋找建文帝太子碑的全體人員合影,筆者系前牌右二)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從皇宮出逃,太子等一干人系就在這批出逃的隊伍中。要知道,朱棣在三年後宣佈登基做了皇帝。但事實上,此時的大明王朝仍然是建文帝的舊臣在管理國家,執行的依然是建文帝的政令。朱棣要想管過全國,換掉建文舊臣,沒有個三五年,是行不通的。這不,鄭和下西洋就是永樂三年才開始的。

出逃的建文帝,經過三年的流亡生活,最終選擇了湖南寧遠的大觀堡梅木塘建院隱居。他雖是位和尚,而實際上並不住在寺廟裡,而是”在家出家“。他的太子朱文奎其實就生活在建文帝身邊。不過,也是一個”在家出家“的隱士。

在大觀堡西南,就有一座大觀堡的子堡,叫默宗太子堡,人們根據山脈風水又稱它為龍形頭堡,已經荒廢二百餘年。建文帝的太子朱文奎長大成人之後,就在這裡負責無家可歸幼童的撫養工作。默宗太子就是建文太子朱文奎。

(第二碑文中,有“默宗太子”文字)

等建文帝圓寂歸西葬入白掌塔之後默宗太子並不想繼承大堡,去了九疑山的大屋地,重建了善慶庵,在這裡我們發現了關於默宗太子的相關記錄碑刻。並找到其埋葬之地——善慶庵方竹林附近。其墓塔碑文被大屋地在舊時建了碾米機房。

那麼,它有不有後裔留下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可由於還沒有百分百的證據證明,某某是其後裔,在此暫不公佈。在寧遠那是錯不了的,當然也有分佈在今新田縣的。

如果你覺得本文不可信,歡迎吐槽。以後我會在頭條號中,給出更詳細、具體的證據。覺得好,加個關注呵!


梅語飄湘


記載與史書的朱允炆的兒子有兩個,長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長子當時七歲,次子只是兩歲多,長子和建文帝一樣,在史籍中消失不見。次子被永樂皇帝幽禁長達50多年,史稱“建庶人”。直到明英宗奪門之變復位後想起自己被幽禁南宮的悲慘之狀,同病相憐才給予建庶人自由,此時朱文圭已經五十七歲了。

歷史上沒有記載朱文圭是否婚娶,以朱棣對建文朝想幹人士的狠辣行為推測,朱文圭結婚生子的概率不大。

在這漫長的半個世紀幽禁歲月中,朱文奎能見到的人寥寥無幾,能聊天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明英宗為了憐憫朱文圭,不僅把他放回鳳陽,還給他配備了20多名宦官、以及10多個婢妾。

此外,婚娶出入聽隨自便。

那麼之後,57歲的朱文圭有無生育後代呢?歷史上隱約提到有官員請求撥款解決建庶人生活問題的記載,但不能肯定是不是朱文圭的後代。

所以,建文帝應該是沒有後人傳世了,歷來無情最是帝王家。想想建文失敗之後的慘劇。真是唏噓。大家覺得呢。




丁強888


眾所周知,在我國曆史上,建文帝的和太子朱文奎的消失是一個很大的歷史疑團。當時朱棣率軍攻破南京城,皇宮起火,建文帝失蹤。

建文帝當上皇帝與馬皇后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朱文奎,一個叫朱文圭。太子朱文奎在南京皇宮大火時與建文帝一同消失,很有可能是建文帝趁亂帶著朱文奎一起逃跑了。當時二子朱文圭只有兩歲,被朱棣貶為平民被囚禁了五十年才被釋放。朱文圭被囚禁的太久,長期不與社會接觸,被釋放後連牛馬都無法辨別。



秦地庸人


有!好像是老二關,被抓時才5,6歲,被朱棣關到鳳陽,等到朱棣後死後的兒子明仁宗繼位時,把他放了出來,已經50多歲了。明史說他出來後“無辯牛馬”,就是被放出來無法分辯出市面上的牛和馬了。真是可憐!


外比與賢1


建文帝的下落現在還是一個謎。有的說他流浪去了海外,有的說他被人殺了,還有的人說他出家當了和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