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自古有之,各朝皆有成例,為何朱允炆卻失敗了?

福心緣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從秦始皇平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敏銳的發覺,朝代更迭動亂的原因就是因為地方權利超過了中央權力所導致的。所以秦始皇開始廢除分封制而改為郡縣制。所以從秦朝開始,歷朝歷代的王朝就特別的在意中央集權問題。幾乎每個朝代凡是想有一番作為的皇帝,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中央權力。一方面可以杜絕來自地方的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有利於去實行各項政策。而加強中央集權自然就會涉及到削藩。


歷朝歷代多有削藩的皇帝。但絕大多數皇帝的削藩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而削藩毫無進展甚至還把皇位給丟了的皇帝,朱允炆算是其中的典範了。坦率的講,朱允炆這個皇帝並非是一個一無是處的皇帝。相反朱允炆還是一個比較出色的皇帝。在他繼位後,他加強了朝廷之中文臣的權利,並且進一步壓縮宦官的空間。同時又改善了朱元璋時期很多弊政。歷史上把朱允炆革新這段時期稱為“建文新政”。但朱允炆錯就錯在太急於求成了。而且他不擇手段的削藩導致人人自危。最後給自己釀成了大患。


削藩本來就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所以削藩必須要慎重,絕對不能倉促。而朱允炆就犯下了急於求成的大錯。我們從漢朝時期漢武帝的削藩來比較一下。眾所周知,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可以說是古代歷史上削藩的成功典範了。但有誰知道,漢武帝削藩的成功是經歷了三世積累才最終成功的。從漢文帝時期開始,賈誼就實行過削藩。但相對於漢景帝時期晁錯的烈火烹油來看,漢文帝時期賈誼的削藩卻進行的潤物無聲。

晁錯的削藩之舉就是把所有諸侯一棍子打死。而賈誼的削藩卻是因人而異。利用諸侯之間的遠近關係分而治之。所以賈誼的削藩沒有引起什麼動亂,但晁錯的削藩不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還逼得七國造反。漢武帝時期,在歷經了漢文帝,漢景帝兩朝的積累之後。主父偃的削藩之舉實際上就是把賈誼和晁錯的削藩之法融合在了一起。再加上漢朝的諸侯王勢力經過漢文帝和漢景帝的不斷侵蝕,實際上諸侯王的勢力已經很弱了。漢武帝的推恩令這才一舉成功。徹底的使諸侯王,外戚還有功臣後代臣服於皇權腳下。


而建文帝朱允炆,在他剛剛繼位沒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匆忙的決定要削弱諸封建王國的權力,並且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那些較小較弱的藩王採取激烈的行動。雖然初期朱允炆的削藩行動進行的十分順利。在一年之內有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被廢了。但朱允炆無情不留情面的削藩也徹底引起了各地藩王的不滿。後來在燕王朱棣感覺到危險之後,索性就開始號召藩王聯合抵抗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正常來看朱棣的造反就是找死。但可惜的是,朱允炆的朝廷雖然兵力,物力都碾壓朱棣。但朱允炆陣營沒有優秀的統帥。最終導致兵敗皇位易主。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漢景帝后,各皇朝均實行推恩令,有成例和習慣,削藩有依據,故阻力不大。但朱元璋倒行逆施,重新搞成了永封,因而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就特別困難了,因為違犯了朱元璋立的祖制。其次是朱元璋死前,把功臣能將抄殺殆盡,朱允炆沒有可用的猛將能員,去平定藩亂,才被惡棍朱棣篡位成功。

可見,朱元璋才是元兇。


安平144796971


先看一下太明開國者朱元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朱標、燕王朱棣、皇孫朱允炆,四位的關係。朱標、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朱棣和朱允炆是兩叔侄。當朱元璋駕崩後,因朱標早逝而選擇將皇位傳於朱允炆不傳朱棣。

朱標早逝後,朱元璋對曾經留作輔助朱標的功勳朝臣開始誅殺,也是為朱允炆登基後,沒有功勳們能危及其皇位。但明太祖對漢朝的歷史教訓沒有吸取,對自己的兒子藩王們進行處理,反而期待他們能

輔助朱允炆。

削藩政策的重點,朱允炆沒有把握住,甚至是急於求成。優先處理勢力較弱的藩王,且藉口或有或無的,給勢力強大的藩王們做足了準備功夫。還有讓燕王的3個兒子回到北平,人質都沒有了,朱棣更加放膽去幹了。

前任皇帝沒能留下與藩王勢力相等的勢力或將領、亂用‘推恩令’急於求成、靖難之戰發生後,錯用將領,這些都是朱允炆失敗的原因。其最為主要的是建文帝朱允炆自己的政治不成熟。


詼說


因為建文帝朱允炆在即位之始,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統治基礎上便強行削藩,匆忙開始削落入,並且在他削藩期間還逼死了湘王朱柏,搞得皇室內部人心惶惶,朝野人心不穩。所以在面對在經營多年且富有經驗的藩王時,力不從心,而建文帝的優柔寡斷使其無法像漢景帝那樣處理晁錯來對待黃子澄、齊泰等人,使以朱棣為首藩王師出有名。

朱允炆削藩政策一開始就選擇錯誤的對象,他先將勢力相對較小的藩王撤掉,最後再來集中精力對付勢力最大的藩王。看著其他藩王被一個個撤掉,以朱棣為首藩王們自然知道早晚會輪到自己,所以他們就利用這個時間並差為反叛做著準備。

朱允炆繼位時,朱元璋為其父親朱標,組建的大明朝最強的輔政班底,已經被朱元璋誅殺殆盡,朝中已經無人可用,而其削的各大藩王都是朱允炆的叔叔輩。這些藩王都有自己的軍事智囊團,且同時這些藩王的都是身經百戰,軍事素養大都不差。其中以朱棣最為突出,因為朱棣長期與北方少數民族作戰,戰鬥經驗豐富,士兵驍勇善戰。且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師出有名。面對如此對手,朱允炆最後終的結束當然 是失敗,最後自己也不知所蹤。


嶽劍


在我國曆史上共發生三次削藩行為: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建文帝削藩,康熙帝平三藩。其中成功了兩次,失敗了一次,唯一失敗的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為什麼會失敗呢?有少部分是因為朱元璋留下的隱患,但更大的原因在於他缺乏冷靜的頭腦、帝王的狠辣以及足夠的政治智慧,再加上有一幫盡給他出餿主意的文臣,讓他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朱元璋殺盡功臣,導致朱允炆無人可用

當年朱元璋為了讓朱家江山穩固,登基之後大肆屠戮功臣,把所有能威脅到他朱家的人殺了個乾乾淨淨。這雖然能很好的解決外部威脅,但是另一方面也讓國家損失絕大部分人才。當朱棣造反時,朱允炆身邊已經沒有什麼可用的人了。雖然朱元璋給朱允炆留有一個耿炳文,但是耿炳文在軍事能力上還是不如朱棣的。就像兩人初次交戰,耿炳文就吃了大虧。本來吃點虧也沒什麼事,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是年輕的朱允炆卻坐不住了,馬上來個臨陣換帥,換上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李景隆。隨後李景隆屢戰屢敗,幾年就把朱允炆的家底給耗光了。耿炳文的能力在朱元璋的開國功臣裡不算高的,但凡朱元璋給朱允炆再多留下一個大將,朱棣想成功都是不可能的。

削藩對象順序選擇有問題

朱允炆削藩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把能力最強,同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放在首位。其實當時大臣齊泰提出先削燕王,而朱允炆卻覺得先削周王容易獲得民意支持。在建文帝成功的解決掉幾個實力一般的藩王之後,朱棣就開始警覺起來。所以在朱允炆要求朱棣進京祭拜朱元璋時,朱棣卻讓他的三個兒子過去。試想一下,如果在削藩未開始之時,先把朱棣騙到南京扣留起來,結果還會一樣嗎?削藩不是造反,並不會引起民意反彈。畢竟在此之前漢景帝也幹過,而且也成功了。

你死我活時候竟然還在顧念親情

朱允炆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勿讓朕擔負殺叔之名”,這是一句多麼讓人可氣又可笑的話,須不知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李世民為了皇位還殺了自己兄弟呢,這個汙點不也沒有影響他的千古一帝的地位嗎?作為一個領導者你說這話,你讓手下人怎麼辦?擁有這麼一張免死金牌,朱棣底氣更足了,衝鋒陷陣時更加無所顧忌。朱允炆還幹了一件蠢事,在朱棣派三個兒子來南京祭拜朱元璋的時候,有人提出扣留朱棣之子,讓朱棣投鼠忌器不敢輕易造反,可迂腐的朱允炆卻顧忌自己的名聲,聽從了大臣黃子澄的意見,最終放走了他們。這一行為不僅讓自己丟了一副底牌,更給自己樹立兩個強大的對手。後來李景隆攻打北京城時,朱棣長子朱高熾硬是憑一己之力擋住了李景隆的進攻,為朱棣穩定了後方。而次子朱高煦更是多次拯救朱棣於危難之中。

正是因為朱元璋留下的隱患,再加上朱允炆昏招頻出,讓他在和朱棣的叔侄之戰中由上風變下風。不知在朱棣攻進南京城他一把火燒了皇宮有沒有後悔過?兩王四個二的必勝之牌竟然打輸了,唉!


醉在江南茶香時


明朝的藩王,與西漢景帝時期的藩王所掌握的權利是不同的。漢景帝時期所分封的藩王在其封國之內,是絕對的權利橫行,特別在稅收上,西漢政府是不能插手的。而反觀明季此時的藩王,他們在封國之內沒有行政權利,也沒有司法權力。當然,在其封地內的各級官員對當地的藩王必須稱臣,定時拜謁,為封地內至尊無上的象徵。

但是,這些藩王都按照規定擁有3000人至19000人不等的軍事武裝,因為,很多藩王的封地在長城一線,直接面對蒙元殘餘勢力,擁有一定的武裝力量,一來可以臨戰自保,二來可以起到藩屏明朝廷的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所分封藩王尚且沒有什麼動向,但朱元璋去世之後,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各地藩王的不軌情形就不斷的呈報到新皇帝的案前。

最初,朱允炆並不想急著動這些人,可是,圍繞著建文帝的一些文臣卻力勸建文帝要乾綱獨斷,屢次以西漢藩王造反的亂局來說動建文帝,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建文帝朱允炆才下定決心開始削藩。

那麼,“削藩自古有之,各朝皆有成例,為何朱允炆卻失敗了?”

第一個被懲處的藩王是周王朱橚,這個周王朱橚的封地在開封,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五叔。

而對於周王朱橚懲治的由頭應該說是師出有名。當時,朱橚的兒子出首告發朱橚謀反,在這樣的情況下,建文帝派兵到開封,直接抓了周王朱橚一家,朱橚被罷黜王爵,這件事情也就瞭解。

諸王看見周王朱橚被罷黜,也各個膽寒,但是,被兒子告發謀反,以至於此,誰也說不出什麼。

轉過第二年,受到鼓舞的建文帝君臣就用類似的辦法,找一些理由,對自己的叔王們疊次出手,分別將齊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封國削除,其中,在對建文帝朱允炆的十二叔湘王朱柏實施消藩的過程中,遭到絲毫不予合作的牴觸,湘王朱柏帶領全家,舉火自焚,全家自殺。

這一下,事情就明朗了,諸王的心裡開始核計,同年六月,也就是湘王朱柏一家自殺後兩個月,建文帝朱允炆又將自己的十八叔岷王朱楩削除王爵。

剩下的就是北方的燕王朱棣了。

燕王朱棣本身由於鎮守北方,經常指揮參與軍事行動,與其他藩王相比,其封國之內,軍事力量又很過硬,如今眼見得消藩的勢頭就要落到自己頭上,於是,沒有坐以待斃,就開始舉兵反抗。

建文帝朱允炆手下多是文臣秉政,真的動起武來,就不大靈了,仗打了三年,建文帝朱允炆失卻了江山,燕王朱棣奪得了皇帝位置。

明朝初年的分封制度中,起始階段就是把開國功臣手裡的兵權收回來,然後分別歸置到分封諸王的手裡,希望他們能夠各個手握軍兵,為國藩屏。

但是,從長治久安的角度考慮,沒有給予藩王們直接管理封地的權利。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朱允炆最初的消藩行動極其順利。

可是,由於建文帝朱允炆以及圍繞著他的文人智囊團的書生意氣,使得對待這項明季大的政治舉措頗具隨意性,甚至具體到一個月內就廢黜三個王,絲毫沒有顧及到諸王的牴觸情緒一觸即發。

當遇到北方強力軍事集團燕王朱棣的舉兵相抗之時,建文帝朱允炆幾乎屢出昏招,幾次派遣臨陣將領都是不中用的人。最書生氣的做法竟然數次降旨到前線軍隊,告誡將士在戰時不能傷了自己的叔叔朱棣,如此,軍心還能凝聚嗎?仗還怎麼打?


子由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讓自己的子孫享受到勝利的果實,實行藩王分封制,雖然每位王爺都限制了兵力,但也有燕王,寧王這些幫明朝守邊境的藩王手握重兵,而由於朱允炆削藩的手段太過急功近利,導致燕王朱棣反叛,最終皇帝易位,讓人感嘆。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南征北戰,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且勤於朝政,國力蒸蒸日上,但繼承人太子朱標英年早逝,而朱標兒子建文帝朱允炆就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是皇帝,那搞點什麼立威呢,這麼多叔叔在外面耀武揚威的,先搞他們,建文帝與手下大臣齊泰,黃子澄開始密謀削藩。那麼朱允炆削藩為什麼會失敗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削藩的時機

朱允炆初登大位,馬上動手削藩,這個做法還是有待商榷的,畢竟新皇剛繼位,按理說應該先穩定朝局,樹立威信,等自己的大位還有手下心腹位置坐穩的時候再動手不遲。且朱允炆動作太大,急功近利,一套連招一下子搞掉好幾個,藩王震動,人人自危。

削藩的順序

朱允炆下面有兩大心腹,齊泰跟黃子澄,齊泰建議先削燕王,從大的往小了整,而黃子澄建議先搞小的,朱允炆聽從了黃子澄的建議,個人認為還是齊泰的建議比較合理,因為中間有個時間差,先削小的打草驚蛇,從而使燕王有了充分的時間做戰前準備和佈局。

方針錯誤,局勢逆轉

雖然朱允炆削藩的時機跟順序都不是很恰當,但按道理以舉國之力鎮壓一個燕王還是綽綽有餘的,但他生性仁慈,不忍揹負殺叔的罵名,使性格兇狠的朱棣像穿了防彈衣一樣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加上戰場上重用李景隆這樣的廢材,朝廷上重用齊泰,黃子澄這樣理想主義者的書生,安能不敗。而削藩之舉使得另外幾位藩王不肯進京勤王也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總結:縱觀朱允炆削藩之舉犯了不少錯誤,從而導致滿盤皆輸,而朱允炆跟朱棣的性格差異也註定了最後的結局,而朱棣上位之後的削藩就顯得高明的多。朱允炆是個好人,但他不一定能做一個好皇帝,朱棣是個壞人,但他確實當了一個好皇帝。


頹廢中帶點頹廢


削藩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中央集團,事關皇帝權威,因此歷朝歷代都有削藩之舉,最著名的是漢景帝時削藩,引發七國之亂;漢武帝推恩令削藩平穩過度,而朱允炆削藩卻被燕王靖難,失去皇位。

朱允炆削藩之所以失敗,其一在於其削藩太過急躁,手法太過粗暴,赤裸裸觸犯眾怒;二是對於削藩後產生的叛亂應對策略不足,用人不明,還優柔寡斷;第三燕王造反策略了得。

關於第一點,削藩太過急躁,手法粗暴,朱允炆削髮呢,有過一月罷黜三個藩王,甚至有藩王被逼死的記錄,竟然不知道削藩這種事情,要循序漸進,溫水煮青蛙,如此粗暴的手法自然激起了眾藩王的害怕,內心裡同仇敵愾,極度不滿,這也導致後續燕王造反,沒有一個藩王勤王;再加上燕王,寧王等手握邊地重兵,朱允炆不知撫卹,強力蠻幹,自然必反。這是朱允炆削藩手段上的問題,太過稚嫩,前有歷史追尋,漢武推恩令足可借鑑,卻視而不見。

關於第二點,應對策略。燕王即便造反,也是勝算極小,畢竟大明還是掌握最大優勢,也存在很多機會把燕王滅掉。但朱允炆此人,想削藩卻不承受惡名,發出勿傷我叔的惡名,直接導致前方將領鐵鉉、盛庸束手束腳,被燕王死裡逃生多次。再加上,用人不明,一味聽信齊泰,黃子澄,卻不知所謂王者,霸王道皆用於手,更不說任用與朱棣私下勾通的李景隆,直接導致燕王直搗京師,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南京陷落。此事對比漢景帝七國之亂,七國之亂規模更大,漢景帝卻敢於啟用周亞夫,殺晁錯平叛亂口實,然後叛亂就是叛亂,雷霆之力摧毀,朱允炆差遠了。

關於第三點,燕王朱棣事少有的藩王軍事才能出眾,長期守邊,手下有猛將精兵,還有一等一謀士姚廣孝,更加上其與朝中一眾勳貴往來密切,無疑為其造反添加了勝算,更何況,建文帝激烈手段,已經讓他在諸王中眾叛親離。另外,朱棣戰略眼光獨到,拿下寧王朵顏三衛,增強兵力;千里奔襲,直搗京師對大躍進,更是神來之筆,如此燕王,有一點機會都不放過,能不成功。

手段激烈,策略不足,優柔寡斷,識人不明,又遇到敢打敢拼會拉關係還懂戰略的燕王,建文帝對失敗,有偶然,卻也是必然


姑且說


建文帝21歲,年輕有為,但老成不足。身邊的謀士雖是大儒,也是大傻,和漢景帝時的晁錯沒啥區別,不懂人情世故,豈不壞事!皇四叔朱棣,無人不曉,雖是坐鎮一方的藩王,但此人歷盡苦難己成大道,比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水平高得多。可惜小朱就是不自量力,出生牛犢不怕虎,非要挑戰四叔,結果以卵擊石了。如果小朱不忙下手,四叔也不至於造反,造反無理嘛! 相安無事幾十年,四叔老了,掀不起巨浪了,再明升暗降,調離北京,到南京養老,多好!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美妙行


朱允文說的直接點,就是一個木偶,朝堂上沒他的份,也就是說他根本就沒有權利去掌控朝廷,那是誰在掌控,是官僚集團,而這些人甩鍋,爭權奪利,忽悠人可以,打仗可不是這些官僚集團能玩的,他們為一己之私去做,呵呵,到最後就把自己玩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