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釀酒蒸餾史?高溫蒸餾對醬酒的意義?

從先秦時代伊始,先賢們釀酒的首選材料都是純糧食。那個時候是沒有蒸餾技術的,釀造出來的酒度數也普遍偏低,隨便一個人都能輕輕鬆鬆喝上幾大碗,李白的好酒量,很大原因就在於此。那時候的酒,賣相也不好,混混濁濁的,古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很形象的稱謂:濁酒。范仲淹的 “濁酒一杯家萬里”就是對酒歷史的真實寫照。

古代釀酒蒸餾史?高溫蒸餾對醬酒的意義?

這個稱謂一直延續到元朝,蒸餾技術的引進,對白酒釀造的歷史產生劃時代的影響,清澈亮麗的玉液瓊漿,逐漸受騷人墨客追捧。

元明時期的蒸餾方式比較簡陋。酒家餾酒的器具一般是直徑達一米左右的大鍋,把發酵過的酒糟加水,蓋上蓋子,小火慢燉。酒精分子在水沸騰之前昇華為蒸汽,順著鍋蓋流出來,這樣收集到的酒,雖然還會含有一定的水分,但成色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酒精的度數更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前10多度的濁酒,轉變為偶爾也能達到40度的白酒。

古代釀酒蒸餾史?高溫蒸餾對醬酒的意義?

不過,當時餾酒技術並沒有得到大量普及,一是源於朝廷限釀令的頒佈,導致大規模的制酒廠相當稀少;二是蒸餾酒的要求比較高,普通人家沒有蒸餾條件。

直到清朝時期,朝廷對高濃度和抗寒蒸餾酒的高度偏愛,促使辛辣的蒸餾酒成為社會主流,醬香型白酒,終於迎來了它的時代。

而今,從郎酒、武陵酒到茅臺,獨屬於醬酒的高溫蒸餾已成為醬酒工藝中舉重若輕的環節。高溫蒸餾,可以過濾掉極大部分有害的刺激性物質,殺死酒液中的微生物,還能過濾掉酒麴的殘渣、生糠和其它可有可無的雜質,提升醬酒的品質。

古代釀酒蒸餾史?高溫蒸餾對醬酒的意義?

高溫蒸餾能從5度左右的發酵酒醅中獲得近53度的白酒,這就是市面上的醬酒普遍酒精度都在53度上下的原因。且“提香靠蒸餾”,高溫蒸餾把高溫制曲、高溫發酵中生成的高沸點、水溶性醬香物質極大限度濃縮在酒中,複合成複雜的醬香,不僅保證醬酒的香氣經久不散,還讓人飲後不口乾,不上頭。

古代釀酒蒸餾史?高溫蒸餾對醬酒的意義?

缺少蒸餾環節,醬酒便不再是醬酒,高溫蒸餾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相信大家都瞭解了高溫蒸餾的重要性,我是品酒師越平。如果對我分享的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關注,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