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是怎樣產生的?又為什麼退出了書法舞臺?

千千千里馬


魏碑,楷書的一種,是對我國南北朝時期,只要是北朝時期刻石文字的總稱,魏碑由隸書發展而來,又直接影響了隋朝以及唐朝的楷書,是隸書和唐代楷書之間的一種過渡性的書體,屬於不成熟的楷書。


魏碑的主要存在形式有:碑刻、墓誌、造像題記、摩崖石刻四種。

代表作品:《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龍門二十品》、《石門銘》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南北分列,所以當時社會佛教盛行,修建廟宇刻碑紀功的風氣十分興盛,希望在當時戰亂的社會求得自保,並且希望獲得長生,所以當時的北方佛教的刻石文字可以說是漫山遍野。

山東這邊我比較熟悉,比如山東鄒城的“四山摩崖”,這四座山上的大大小小的摩崖刻石作品分佈在山的個個角落,現在仍然保存完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魏碑是介於隸書和唐代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相對於隸書很多的魏碑書法雖然保留了隸書的筆意,但是已經出現了楷書的筆畫和寫法,相對於唐代楷書,魏碑少了結構上的嚴謹,但是多了幾分質樸天然的氣質。

魏碑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

唐代,楷書完全成熟以後,當然就不需要這種半成熟的魏碑了,所以從唐朝一直到清朝魏碑都不給人重視。

直到清代的中後期,由於帖學的衰微,為了突破館閣體的束縛,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書法家在理論和實踐上鼓吹碑學,魏碑又被重新重視起來。

直到今天魏碑仍是書法裡一種重要的流派,學習魏碑的人數不勝數,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


不二齋


魏碑並不是書法演變的必經階段,但他是書法史中曇花一現,並且以其獨特的藝術特徵在書史上佔據著一定地位。

如想知道魏碑是怎麼來的,一定要懂一些歷史。

我就當一個故事講一下吧。

從三國開始說,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在大魏權傾朝野,子輩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這時候就是王羲之王獻之出生的年代。

西晉建立之後,朝政腐敗,因爭權奪位引起了內亂,史稱“八王之亂”,這個時候五胡十六國就趁西晉內亂之時開始各自建立政權,後就是五胡亂華,當然這一段歷史就不著重提了,主要說的是書法魏碑如何出現。這個時期就是王羲之喪亂帖所說的時期,自己北方的祖墳被破壞了。

西晉王朝為了平息內亂,請來外邦來幫助自己打仗,其中就邀請了“鮮卑族”來幫助自己。

鮮卑族帶著人來了,居住在山西平城,這個時期是鮮卑族學習漢文化的時期,請了漢族老師,也就是出現最早時期的魏碑體楷書,這個時期的楷書水平不高,但是也有比較好的作品,所以有很多人說魏碑是“山村野夫”的字,應該指的是這些少數作品。鮮卑族在山西平城待了五十多年,對漢字有著卓越的貢獻,那就是創造了2000多個漢字。

這些漢字大多是都是錯字,是因為他們初學漢文,把字記錯了,也有少部分是自造字。

這些字在我們後代統稱“異體字”,所以這也是對漢文化的一個貢獻。


對,到這大家就該清楚,魏碑不是漢人創造的書體。晉朝王羲之王獻之就已經把楷書基本法度確立,延伸到唐楷也就是時間問題,有沒有魏碑對唐朝楷書影響不大。

但是有魏碑卻豐富了唐朝楷書,比如歐陽詢張旭等均對魏碑有研究,尤其歐陽詢對魏碑的繼承,跟形成險峻的歐體密不可分。

後來鮮卑族統一了北方政權,建立了北魏,居住河南洛陽。

這個時期的魏碑才是鼎盛時期,如我們今天所學《鄭文公》《造像》《龍門二十品》等等都是洛陽時期的作品,水平是非常高的。

大多數碑刻都是給皇族人員或者功臣刻的,也啟用了不少漢人,所以無論是書寫水平還是刻制水平,都非常高。這個時期的魏碑已經成了書法史的一部分,對唐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北魏從住到山西平城到佔領洛陽再到政權消失,其實也就一百多年,後五十年還分成東魏西魏,這個跟魏碑書法關係不大,就不說了。

後來兩魏被北周北齊取代等等,直到唐朝建國,魏碑依舊存在,比如趙孟頫曾學的初唐的一塊北碑體,我忘了叫什麼帖了,這個時期也是歐陽詢從魏碑開始學二王形成歐楷的時期。

書法是一條線,跟歷史息息相關。

早期的魏碑水平高的太少,後期的魏碑水平是非常高的。

魏碑的出現好比“外遇”,沒有的話也不影響發展,有一點也算額外的激情。


梁宇航


魏碑是楷書的一種。

唐以前流傳的楷書以碑居多,“碑”包括廟碑 、墓碑、碣、墓誌、造像、經幢以及摩崖石刻等。

刻碑之風始於秦,盛於東 漢,至北朝時已蔚然成風。


北朝歷經北魏、東 魏、西魏、北齊、北周,在 這二百餘年的歷史中,北朝諸帝皆喜金石 ,刻碑之風極甚。而南朝禁碑,故南碑傳世甚少。

南北朝碑版既以魏為主 故北碑世又稱“魏碑”,是我國楷書藝術中的瑰寶。

從近百年來大量出土的北魏墓誌來看,正因為它剛從隸書蛻化而來,處 於一種隸楷錯變、無體不有的初創時期,故其面目多變,饒有古質之趣。

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餘種之多,是我們研究楷 法的重要資料。

在楷書歷史上,唐之前屬於楷書的探索階段,唐代屬於楷書的成熟階段。

所以唐以後,魏碑作為一類過渡書體成為非主流,只不過有些書法家在學習唐楷後,向魏碑求趣味。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就這一問題發表一些資料供大家閱讀。

碑:古時宮,廟門前用以識日影及拴牲口的堅石。《儀禮.聘禮》,“上當碑”,鄭玄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影),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其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碑與碣又是兩個不同的慨念;古人把長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圜首形的或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刻石,叫碣。秦始皇刻石記功,大開樹立碑碣的風氣。自東漢以來,碑碣漸多,有碑頌,碑記,又有墓碑,用以記事頌德,碑的形制也有了一定的格式。後世碑與碣名稱往往混用。

魏碑,指元魏(北魏,東魏,西魏)碑誌造像等刻石文字。魏晉南北朝是書法完成書體演變的時期,也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無法逾越的巔峰。魏晉時期,書體完成了演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作用,這期間隸書產生,發展,成熟,並且孕育著真書(楷書),而行草書幾乎是在隸書產生的同時就已經萌芽了。真書,行書,草書的定型是在魏晉二百年間,它們的定型和美化無疑是漢字書法史上的又一巨大變化,這一時期書法家層出不窮,其中以王羲之,王獻之兩顆書法明星最為耀眼。

到了唐朝盛世,在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大背景下,中國書法如魚得水,得到了迅猛發展。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因此唐朝書法氛圍相當濃重,書法呈現兩漢的空前興盛氣象,正所謂“書至初唐而極盛。





水天一色梅竹雙清


魏碑是中華書法一顆璀璨的明珠,結構千姿百態,筆畫剛勁質樸,字體美輪美奐。以張猛龍碑,董美人墓誌,爨寶子碑等為代表的經典展現一種不一樣的美,是書法發展歷史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要想在書法上有所突破,魏碑是不可逾越學習過程。


王學書法


魏碑由漢隸演繹而來,南宗鼎盛後的北宗產物,去文就質,如四時之交替。時值六朝兵亂,戰火不斷,山林野氣漫延,武風毅然。不單是書,畫風亦然。筆墨當隨時代,現實的寫照。而晚明之末,文氣之哀,外敵入侵,鴉片瀰漫。復尚其質,歷史再次演繹。


西園秋竹


魏碑其實是一些沒讀書的工匠應急之作,幾無法則又有粗獷與靈巧,因工匠都巧有手藝,拿來文字代筆而刻於石,便有了這種特有的面貌,它僅為書法佐料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