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酿酒蒸馏史?高温蒸馏对酱酒的意义?

从先秦时代伊始,先贤们酿酒的首选材料都是纯粮食。那个时候是没有蒸馏技术的,酿造出来的酒度数也普遍偏低,随便一个人都能轻轻松松喝上几大碗,李白的好酒量,很大原因就在于此。那时候的酒,卖相也不好,混混浊浊的,古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称谓:浊酒。范仲淹的 “浊酒一杯家万里”就是对酒历史的真实写照。

古代酿酒蒸馏史?高温蒸馏对酱酒的意义?

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引进,对白酒酿造的历史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清澈亮丽的玉液琼浆,逐渐受骚人墨客追捧。

元明时期的蒸馏方式比较简陋。酒家馏酒的器具一般是直径达一米左右的大锅,把发酵过的酒糟加水,盖上盖子,小火慢炖。酒精分子在水沸腾之前升华为蒸汽,顺着锅盖流出来,这样收集到的酒,虽然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但成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酒精的度数更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10多度的浊酒,转变为偶尔也能达到40度的白酒。

古代酿酒蒸馏史?高温蒸馏对酱酒的意义?

不过,当时馏酒技术并没有得到大量普及,一是源于朝廷限酿令的颁布,导致大规模的制酒厂相当稀少;二是蒸馏酒的要求比较高,普通人家没有蒸馏条件。

直到清朝时期,朝廷对高浓度和抗寒蒸馏酒的高度偏爱,促使辛辣的蒸馏酒成为社会主流,酱香型白酒,终于迎来了它的时代。

而今,从郎酒、武陵酒到茅台,独属于酱酒的高温蒸馏已成为酱酒工艺中举重若轻的环节。高温蒸馏,可以过滤掉极大部分有害的刺激性物质,杀死酒液中的微生物,还能过滤掉酒曲的残渣、生糠和其它可有可无的杂质,提升酱酒的品质。

古代酿酒蒸馏史?高温蒸馏对酱酒的意义?

高温蒸馏能从5度左右的发酵酒醅中获得近53度的白酒,这就是市面上的酱酒普遍酒精度都在53度上下的原因。且“提香靠蒸馏”,高温蒸馏把高温制曲、高温发酵中生成的高沸点、水溶性酱香物质极大限度浓缩在酒中,复合成复杂的酱香,不仅保证酱酒的香气经久不散,还让人饮后不口干,不上头。

古代酿酒蒸馏史?高温蒸馏对酱酒的意义?

缺少蒸馏环节,酱酒便不再是酱酒,高温蒸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了解了高温蒸馏的重要性,我是品酒师越平。如果对我分享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关注,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