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博物館中的文物

與我們在考古發掘中看到的文物

看起來很不一樣

博物館中的文物

似乎土少了很多

顏色鮮豔了不少

看起來也更完整了

就拿湘博來說

平時大家在湘博看到的文物是這樣的: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當你凝視這些文化瑰寶時,

是否有一種穿越時空一眼千年的奇妙體驗?

殊不知,其實這些文物原本可能是這樣的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經過文物修復師的妙手後變成了這樣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當你看到那些文物整齊、漂亮、完整地展現在你面前時

你就不好奇他們都經歷過什麼嗎?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平時不愛露面的“小夥伴”

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們鮮為人知的“美容”歷程。

元代黃褐色花卉紋綾開襠夾褲

我先來說吧,我是黃褐色花卉紋綾開襠夾褲。沒想到吧?古人竟然也穿開襠褲,我們元代那會,有錢人家愛穿開襠褲,普通百姓則多穿合襠褲。

可惜的是我後來不幸破損,想當初來湘博時,我就是兩塊“破布”,大家都不知道我是誰。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開始大家以為我是條裙子,所以將我命名為黃褐色夾裙,寶寶心裡苦,但是無法言說。後來修復師修補時發現作為裙子怎麼拼都拼不起來,你們可以想象我當時有多苦逼,真想吼一句“老子是褲子不是裙子”。好在修復師姐姐很快發現了問題所在。

01

那些日子我“陪著”她一起查閱了國內同時期墓葬出土的各類服飾資料,各種壁畫、繪畫、出土文物看了個遍,在仔細研究了我多個“表兄弟”後,她終於對我的款式和形制有了正確的認識。

02

接下來的日子,她先按照我的身形畫出了裁剪圖並製作了形制圖。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3

確定了我的基本形狀後,再用紙板來打板。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4

最後就是一些縫縫補補的細活了,特別是針對我的兩側褲縫和褲腰進行縫合及修補。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經過修復師姐姐如此走心的修復後,我終於完整如初,更重要的是我終於重新做回了我自己。或許不久以後你們就能在湘博展廳見到我了。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修復師 董鮮豔(副研究館員)

研究方向為古代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明琺華釉花卉紋梅瓶

Hi,我是琺華釉花卉紋梅瓶,我出生於明代的江西景德鎮,後來因各種原因在湖南定居了,說起來我祖上和山西還頗有淵源,因為我的瓷胎效仿了山西琺華的製作方法。

身為琺華家族的一員,我曾經鮮麗斑斕,雍容華貴,後來經歷了一些變故使我破損嚴重,你瞧,特別是瓶腹處兩個大缺口,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我本以為要帶著殘缺度過餘下的歲月,還好我遇上了一位女神級修復師,補綴了我諸多缺陷,讓我重回顏值巔峰。

01

她先對我進行了全面“體檢”,考慮到我曾經修復過,所以這次“體檢”特別對之前粘合時使用的粘膠劑進行了分析,並選用加熱法將我解體。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2

我也是講衛生的,所以處理器物表面及斷面各種汙垢也是基本工作。

03

接著就開始做拼對、粘接、配補、打磨的工作了,這可比你們做的智力拼圖遊戲麻煩多了,因為我身上這些碎塊並不平整,所以修復師需要將小的殘缺處採用填補法修復,讓我一直揪心的那兩個缺口,修復師採用翻模法進行了填補。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她還非常仔細的用雕塑法勾勒了我身上的凹凸紋飾,並進行細緻打磨,直至我看起來平潤光滑。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4

最後,又對我分層次進行了作色仿釉處理,也就是以毛筆手繪和噴筆噴塗相結合的方法,手工補繪紋飾。好了,你看我的“美容手術”是不是非常成功?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看著修復師細緻縝密、耐心專注的為我拼接、打磨、上色,那些瞬間讓我看到了傳承千百年來的古代工匠精神在她身上的延續,感謝她延長了我的“生命”讓我宛若新生!

修復師 徐戈(副研究館員)

研究方向為陶瓷類文物保護修復。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彭玉麟墨梅圖軸

大家好,說來我也算是“名門將後”,繪製我的是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湘軍名將彭玉麟。

先生一生畫梅終不輟,“狂寫梅花十萬枝”的悽美愛情故事被人傳頌了上百年,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這些號稱“梅花百韻”的詠梅詩,寄託了先生一生對梅姑的愛戀、思念和牽掛。他所畫之梅更堪為一絕,你看我便知,這些梅花“老幹繁枝,鱗鱗萬玉,其勁挺處似童鈺”,因此我們也被稱為“兵家梅花”。

不好意思,想到故人難免感傷,開場白有點長。言歸正傳,能夠來湘博我其實是非常開心的。來湘博前我曾經被裝裱過,而且我“個頭”大,保存不易,本體斷裂較嚴重,多處破損,畫面有黴斑,原有裝裱也存在著較嚴重病害,總之顏值損傷特別大,急需“美容”。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1

修復師首先仍是給我做清潔工作。及時清洗我的畫心,能有效防止紙張酸化,從而延長我的壽命。

02

畫心清洗過程中修復師需要利用水的浮力把我身上的卷疊、皺褶處展平復原,以便下一步的修補,託裱。

03

清洗整形後我就可以託裱了,託裱就是在破損殘缺處後面補上相近的補料,再整託畫心,待幹上牆掙平。

04

因為長時間收卷及來館前使用者收藏不當的原因,我身上出現了很多斷痕,所以修復師在揭舊託裱完成後需要在我的斷裂處加貼折條。如果不貼折條,在今後的展陳中又會再次折斷,加速我的衰亡。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5

接下來是全色。我的畫心有很多處大大小小的殘缺,嚴重影響畫作的整體感,為追求作品的完美,修復師努力地揣摩、推敲畫家的畫風及筆墨技法把缺損的畫意填補完善。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6

最後是覆背,又稱“覆畫”,就是在畫幅背面粘上宣紙,經排實,上牆、晾乾、掙平,使我更加厚實、牢固、平展。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修復師在補綴時,我能感覺她對我的喜愛,她不僅是在進行一次修補工作,而是跨越了時空在與我的創作者對話,他們是如此的心意相通,她的一雙妙手讓原本黯淡無光、殘破不堪的我煥然一新,你瞧,完全看不出我補過的痕跡。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修復師 謝儉華(副研究館員)

研究方向為古舊字畫文物的修復保護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唐銅手執爐

對不起,對不起,我們“兄弟”倆由於工作原因來晚了。

我們出生於那個盛世的大唐,但尷尬的是我們兄弟進館時都是殘件,瞧,我缺了爐身上部。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而“他”的手柄不完整。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我倆聊天時還曾心酸的調侃“我缺的你有,你缺的我有,乾脆把我倆整一塊得了,哈哈哈。”沒想到還是你們現代人會玩,後來聽說有一種3D打印的“魔法”,可以讓我們兄弟倆“起死回生”。

01

說起這過程也是老複雜了。修復師先用牙刷和毛刷蘸蒸餾水給我洗了個“澡”,又用牙籤、手術刀輔助去除我身上的硬結物,頓時我就感覺清爽了許多。

02

後來聽我兄弟說,修復人員對“他”進行了掃描,獲取了“他”的數據尺寸,參照“他”爐身部分的形制繪製了我的殘缺部件並進行3D打印。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3

我見過打印出的部件,那是白色的,所以修復師又將部件表面做成和我相同的顏色。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04

考慮到我們兄弟倆年紀太大,礦化又較嚴重,因此修復師對我們進行了加固,增強強度。

05

局部都休整完畢,我的“身體”各部分就可以粘接合並了,當然免不了還有些小修小補。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重獲新生”後的我心情老激動老得意了,聽說我們兄弟倆的這次“嘗試”可是我們館第一次將修復和3D打印技術結合起來的一次大膽嘗試和創新。現在我們兄弟倆不僅“重獲新生”還重新“上崗工作”了,我們現在“就職”於湘博二樓“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有時間一定來看看我們,到時候你能認出哪個是我嗎?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修復師 劉亮(研究館員)

研究方向為金屬類文物保護修復、預防性保護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修復師 李園(館員)

研究方向為金屬類文物保護修復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感謝幾位“小夥伴”的分享與講述,

文物修復不易,保護不易,

所以我們應該更加愛惜

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些珍貴“禮物”,

留住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明!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我在湖南省博修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