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偶然一次從渡口橋南立交橋下走過,看到公路邊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刻有“渡口建設總指揮部舊址”字樣,這才知道原來此處還有一個“文物”。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從小到大,曾無數次經過這裡,卻從不知曉這裡居然是曾經聲名顯赫的“渡口市1號信箱”所在地,曾經攀枝花開發建設的“大腦”。

渡口(攀枝花)建設總指揮部位於攀枝花市東區大渡口街道江邊街,2002年被評為攀枝花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舊址始建於1958年,當時為會理鎳礦設置在金沙江邊的轉運站。1965年前後,這裡成為攀枝花基地建設早期總指揮部駐地。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歷史沿襲:

1964年,中央決定建設攀枝花後,成立了“攀枝花工業基地臨時領導小組”開展相關各項工作。

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1965年,成立了渡口(攀枝花)建設總指揮部統一組織領導基地建設。

1967年,成立了渡口市生產委員會代替總指揮部職能,後更名為“抓革命促生產委員會”。

1968年,渡口市革命委員會成立,負責攀枝花建設開發。

1981年,撤銷渡口市革命委員會,成立渡口市人民政府。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1965年3月,攀枝花市建設總指揮部成立時,是由國家冶金部領導。出於保密需要,對外稱渡口總指揮部,統一指揮攀枝花開發建設。是攀枝花工業基地建設初期,實行高度集中統一領導,政企合一的組織機構。

1966年,又按國家要求整合成立“渡口總指揮部、總指揮部政治部、總指揮部後勤部,簡稱司、政、後”。

渡口總指揮部擔負統一組織指揮,計劃安排工農業生產,勞動力調配,郵電通訊等事宜,同時負責協調各專業指揮部(冶金指揮部、煤炭指揮部、電力指揮部、交通指揮部、建工指揮部、林業指揮部和渡口水泥廠)生產建設任務。

總指揮部政治部為中共渡口市委、也是特區黨委和總指揮部黨委的辦事機構。

總指揮部後勤部負責後勤供應。財貿、市政、物資、交通、衛生、物價、銀行等為其下屬機構。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當時國務院和相關部委以及渡口市(攀枝花市)許多領導人都曾在總指揮部裡辦公。

渡口建設總指揮部決定修建渡口吊橋……

渡口建設總指揮部決定成立各專業指揮部……

隨著一個個規劃設計報告,組織機構、幹部任免和調動報告、通知、批覆,還有會議紀要、簡報和決定的不斷髮出,隨著一條條指令從這裡下達,攀枝花三線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渡口(攀枝花)建設總指揮部舊址主建築為一樓一底磚木結構,坐南朝北,懸山式屋頂,用瓦片覆蓋。由於建造時要求不高,加之年久失修,如今建築整體破損嚴重。

建築破敗到如此地步,加之在公路底下被圍牆圍著,自然也沒法近處仔細觀看,只好遠遠打望一番。

相比於同時期的“渡口建設指揮部招待所”,原大渡口十三棟,如今的攀枝花開發建設紀念館 ,這裡就更顯“淒涼”。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觀看之時,心中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這類文物不能修葺一新後,開放成教育基地或旅遊目的地呢”,當然,也知道如今呈現的這個結果必然是許多“無可奈何”的擱置。

當看到相關報道“2010年11月19日,我市20餘名文物保護志願者來到渡口大橋立交橋附近,撿拾、清掃原攀枝花市開發建設總指揮部舊址屋面、房屋周圍的生活垃圾。據悉,這是攀枝花市文物保護志願者首次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展的環保活動”時,心中除了對志願者們行為的稱讚,更多是對文物保護以及攀枝花三線建設文化如何弘揚的思考。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當今社會,文物保護這類“非經濟”工作,開展起來的確困難重重。

在攀枝花,在對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與發展康養旅遊產業的結合方面,還缺乏系統研究、統籌謀劃、整體規劃和佈局。這一類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攀枝花還很薄弱。

加之攀枝花建設總指揮部舊址,產權在企業。根據國家《文物保護法》,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和保養,國有的由其“使用人”負責。但哪個企業願意“自掏腰包”來修繕保養呢!都想著依賴政府。這就給文物搶救保護和利用造成了更大阻力。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攀枝花要發展陽光康養產業,挖掘利用好攀枝花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應該是大有作為的。在打造文化的獨特性和優質化上著力,一定會給攀枝花增彩不少。一個“三線建設博物館”的建成,就為攀枝花帶來了無數讚譽,也帶來了全國各地許多人。

當然,這類文物保護和文化建設的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效果也不是一時就能顯現出來的,但重視程度和資金支持力度都應該不斷加強。

同時,要講好這些“歷史故事”,吸引更多人進來。譬如渡口建設總指揮部,據說1966年,渡口市成立的第一個綜合性文工團——“戰鼓文工團”,就是在指揮部進行了首場演出。我想,當時也會有不少值得回味的故事吧。諸如此類的攀枝花故事應該還有不少等待挖掘吧。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工團成員在金沙江邊

當然還需要做出有“含金量”的策劃以及接著而來的精心打造。但這一切都需要一個“開拓性”的局面。

希望我們攀枝花能早日在此方面展現出“實力”來吧。

知道嗎?攀枝花渡口橋南立交下的這一處“文物”

以前,總認為攀枝花是一個缺乏歷史感的城市,可當真正對三線建設歷史感興趣後,才發現這段歷史是如此厚重而又如此親近。

這段“人定勝天”、“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就創造了一段歷史。

我們總是不關心歷史,總是我行我素著自己的人生。當有一天,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高度重合了歷史上某一個人或某一段時間的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