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這三個道字的含義是什麼? “非常”二字又該如何解釋?

狼才鬼顧1


轉發一篇相關文章一起了解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

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掌握的,但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真正的名與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認為的那種“虛名”。

“道”就是規律,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的規律。

“名”在這兩句話中有兩個含義,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內在的、實際存在的東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虛的東西,即平常所說的“虛名”。

這兩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正確認識人生的規律,只有從人生的規律中才能求得實實在在的名與利,即老子所說的“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老子中的《道德經》。

拓展資料:

《道德經》:

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景德鎮南河公安


《道德經.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是全書總的概括,一切“非正常”現象的總根源,其確切的意思是:

交情、交換、票決,不受規矩約束就是“道”,"可"是可意地用規矩約束交情、交換、票決這一不受規矩約束的“道",就是"非(正)常"的交情、交換、票決的不受規矩約束的“道”,即被強迫的假的坑人的交情、交換、票決的非正常(非常)“道。

它是公開造假,賣淫嫖娼,賄賂公行,買官賣官,殺人放火,吃人肉等一切無道的非正常的犯罪現象的總根源

詳解原文:“道可道,非常道"的譯文:

“道”是交情、交換、投票(七、龍的馬首),不受規矩(四、辶、圓軌矩尺)的約束、限制。“可"可意地用丁字尺、直角三角尺等矩尺約束(可字意)交情、交換、票決,不受規矩約束的“道 ",就是"非(正)常"的交情、交換、票決,不受規矩約束的“道”。

即被強迫的假的坑人的交情、交換、票決的“道 。

例如:《紅樓夢》中公爹強姦兒媳做情人,上司強姦下屬做情人的"情可情(秦可卿),非常情”;強制約束買賣一種貨;強制投票必須選其推薦的候選人、方案等非正常情況。

詳見拙著《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經》裡的一句話,要解釋這句話就要說說《道德經》。

《道德經》是老子在研究《易經》以後,把《易經》裡面的大自然造化規律——萬物在運動中如何達到平衡的自然規律,引入統治階級的統治領域裡來。他希望統治階級用自然平衡關係的法則來統治人民,別讓人民造反,推翻政權。他讓人民從衣.食.住.行.品.禮儀.觀念等方面,樹立起一個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標杆。讓人民在法律,社會輿論方面來約束和執行。比如,社會道德,男尊女卑,君臣父子,三從四德。要讓社會出現所謂的“和諧”,使社會安定,政權穩定和永固。

《道德經》是在《易經》的基礎上,以《易經》卦爻的陰陽屬性,宜忌取捨為基本(礎)寫成的。可以說是《易經》的卦爻譯辭的另一個版本。懂《道德經》的一般都懂《易經》,但懂《易經》的不一定懂《道德經》。就好像道醫.氣功都是以中醫為基礎,衍生而來的。懂道醫,氣功的人都懂中醫,而學中醫的人不一定懂氣功一樣。

“道,”就象《易經》的卦象,象徵一切。。

“德,”與卦爻辭同,是對卦象的解釋,舉例,比喻。

我認為《道德經》中的“道可道,非常道”源於《易經.亁》中的“元,亨,利,貞”的解釋。

“道”和“元,利。”說的是萬物的萬法之源,是天地造化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源。第一個“道”是“亁”的“元,利”。第二個“道”是“貞,亨”。第三個“道,”說的是萬物的造化都有自然規律。萬事都要依規律,不能亂來。

“非,”就是不要違反。“常,”就是規律,法則。

回答完畢。


MIDO630


換兩個字雖然不上口但意思清楚了:道可言,非恆道。老子意思的直譯是:道可以言說,不是常道或恆道。道德經的原文為恆道,在漢代為了避諱文帝劉恆而改為常道。這在古時沒問題,到了白話文時代問題就來了,因為非常是個現代漢語固定常用的詞彙,不尋常的意思,而文言文則是兩個單獨的字,非和常,必須分開來解讀。

文言文以簡練為特點,因此,此話傳遞的全意應該是,道可以言說,但所有你們說出來的道都不是我要敘說的恆道或常道。事實上,道德經整篇敘說的正是常道,即無為、不爭。但是,教人、寫教材恰恰是無為、不爭的反面,研讀老子,我們必須首先具備這一基本的哲學認知。換言之,如果老子把道德經寫成像易經、論語一樣的直白教材,豈不是自相矛盾?

道德經論述的是道和德,為了避免道德矛盾、倫理悖論,老子不得不把道德經寫成了謎語,因為謎語不是教材。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個大謎語,至今還是鮮為人解。讀者還可以結合老子出關的傳說就更容易理解老子不教、不救、不治的道德哲學了。事實上,如果不是為了出關,老子甚至不會留下這個五千言的謎語。

另:如何把無為、不爭延伸到不教、不救、不治,不妨去琢磨下道德經各章的謎面

  • 不言之教;多言數窮;希言自然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太上不知有之;絕聖棄智

等的謎底?


Lauzi


這是道家的真諦,也是老子道德經的第一句話。也是道家無為而治的核心。

道亦道。萬事萬物有其自然發展規律,非人力所能左右,自然,社會,所有東西都按自己的軌跡運行,這就是道。道家要求統治者不用進行強制統治,不用管理,人們都知道自己做什麼,有規律,老百姓,自己都按著自己的想法自覺幹活。大家都按照規律自己去工作,不用管理。

第一個道是社會發展規律,發展軌跡的意思,第二個道是世間萬物的規律,法則。

第三個道是,不是平常規律,上升到更高層次,宇宙萬物,運行,都有其規律,軌跡,亦即存在於心的自覺性。


哈爾濱通


第一個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不知這個物是什麼,卻是萬物之始,稱它為道。後面的光從字面上,由於水平有限,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想法。

道可道,非恆道, 名可名,非恆名。這是老版道德經原文道

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這是新道德經

原文這句話說描述的意思是,可以說清楚的道理就不是真正的道理,可以說清楚的事物就不是你原來所瞭解到的事物。

當然這句話被理解成了很多種意思,這裡要敘述的區別關鍵在恆和常二字

恆:永久,永恆。漢字。基本含義為持久,經常的、普通的。常:常規,常識。經常的,普通的。恆 這裡我們從邏輯思維和哲學角度來理解是形容詞和名詞而 常 我們從物理化學角度理解即是形容詞 名詞也是動詞

那麼,本著道的核心思想 宇宙自然規律為切入點,來看常這個字,常規的通常的自然規律,有沒有? 近年來西方科學家發現黑洞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沒有自然規律,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沒有常規宇宙裡放射性物質的相互約束,只有一個無窮大的引力使物體 時空產生扭曲。這就是一個不是一般的宇宙自然規律現象,但它又真實存在。


那麼再來看這句話:可以說清楚的道理
就不是真正的道理,可以說清楚的實物就不是你原來所瞭解到的實物。從這個切入點來看,貌似是不是常字更加合適?或者說更好理解?

常: 常規的自然規律 普通的自然規律有人會問,中國歷史文化是不是、會不會存在修正主義,我想說道德經本來就不是老子一人所著,是其徒弟後人根據老子講述不斷完善而成。所以我想說八個字,繼往開來,發揚光大!

補充一下,這個不能展開說,不然十年半載也說不清楚。

如果從易經陰陽的角度來看常和恆,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只是常是經歷了常 到非常再到常的過程 則稱之為恆。(大家注意這個恆是心字旁,這個字可是大有學問)常道,宇宙自然規律,非常道,不是常規的,普通的宇宙自然規律。大家注意到沒?非常也是規律,也包含在宇宙之中。不是一般的自然宇宙規律的自然現象。

比如黑洞當然老版道德經還有很多地方和現版不一樣的地方。

歸根曰情 改為 歸根曰靜 情和靜是一個意思 一個是動詞 開始式 一個是形容詞 完成式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一個智障人士一生都可能是這一種狀態,而大智如愚就是經歷了混沌到開識再到世人看到的愚蠢的過程。《情到靜的更改,是不是感覺加上了儒家踐行 約束的意思?或者說有佛家苦身修心的味道》,沒有了道家天人合一,形隨心動的灑脫?經歷了常到非常再到常的過程,情怎會生妄意?

所以,道就是恆,恆就是道嘛。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執念,只是用常和靜來表達,是現在完成式,省略了過去進行時,也更容易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忘記這中間還有(非常)的這個過程。常這個字貌似 似乎 好像更符合自然科學而恆也並不只是廣義的哲學推論,不然用亙代替恆不是更好?

最後,自己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得出我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恆》更加接近古人想要表達的意思 萬事皆有心起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認為道家也是有狹義的神學色彩,錯!我推薦大家看一部由西方人制做的一部電影叫做《The Secret 秘密》。裡面有個核心的理論就是人的萬有引力規律或者叫磁場,電影闡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你就是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一個人看到得到的一切皆是他自己內心想要得到的。看完再來理解和琢磨這個恆。大家覺得用哪個字更合適?

再簡單點

道:之 理解為走 首理解為大腦 走心為道,一句名言說,我思故我在。

恆:(三個和尚的對話可道出萬千:一個說天上的雲在動,另一個說是天上的風在動,老和尚說是你的心在動)我心即天地,天地即我心。


飛翔的超人1


從句子的語感上來分析,第一個“道”是老子想要說明的那個對象,就是他所講的“道常無為”、“道常無名”、“道法自然”的那個“道”,具體指什麼,無法言表,再多的語言描述也未必說得清楚他所要講的“道”;而第二個“道”,有的人解釋為“說話”,就是類似於“常言道”、“快快道來”的意思,這種語言特點是唐宋年間的,後來明代亦是,但是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的語言特點並非如此,在指說話方面用的是“曰”字,而不是“道”字,那麼這裡是否可以理解為“道路”的本義,再引申為有道可循的意思呢,屬於我個人意會揣測;第三個“道”應是我們世間常所認知到的那個抽象的法則規律和實際的規矩,如《左傳》的“天道遠,人道邇”。“非常”,兩個字要分開來理解,“非”是否定的意思,“常”是人間俗常或恆常兩層意思。


例外狀態


《道德經》札記之六:什麼是“道可道,非常道”

白馬非馬,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語典故。如果你認為白馬怎麼可能不是馬呢?!那你就是把白馬、馬作為一個具體的事物來理解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邏輯命題。這裡的白馬、馬是指整體意義上的概念,一個概念是(相同於)另一個概念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兩者之間可相互推證、具有互為從屬關係。雖然所有白馬都是馬,但並非所有馬都是白馬,所以,白馬的概念與馬的概念不等同。因此,白馬不是馬。

上面是邏輯學的解釋,用數學的集合論解釋更直觀。

白馬={全部白馬},表示由全體白馬個體組成的集合;馬={所有馬},表示由所有馬的個體組成的集合。兩者之間只能白馬⊂馬,前者包含於後者,前者從屬於後者,但反之不成立。所以, 白馬≠馬,白馬不是馬。

如果把“道可道非常道”斷句為“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是指可以言說的道,相當於白馬;常道是指普遍意義上的道,相當於馬。那麼,道可道就不是常道了。

如果斷句為“道可,道非,常道”,用集合論更好解釋。道可={可以言說的道},道非={不可言說的道},兩者合併在一起的並集,道可∪道非=常道。

有人把道解釋為規律是不恰當的,規律只算是言說的道,即道可,還存在無規律,不可言說的道,道非。


王強的價值經營


道可道,非常道怎麼理解呢?我說說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天地之始,無形無相。道無名,強名曰道,稱道即非道,是名為道。這個道不可形容,一說即錯。可心悟不可言傳,所以可道。

非常道,這個道不是長生之道,不是天地造化之道,不是治國安民之道。道可作萬物,但無一物可作道。如果你執著於相,便不是道。若以音聲尋道,以色相見道,則為非道。故,非常道。


白若谷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可以說出來,講明白的。

但道不是永恆的,可以變化的。由於認識進一步加深,但道也在變化。所以只能部分,階段性的認知。道的多樣性,人們只能不停地認識它。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為了認識道,大千世界,動植物,礦物質,各種現象光,雷電,地震等各種現象本質規律,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等。就是所謂道的本質。

第一道就是本質規律,是一個事物區別另一個事物的特徵本源。第二道動詞,說出來,講出來。第三道變化的道。非常,就是不平常,可以變化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事物總在變化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