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蜀漢託孤重臣,李嚴爲何鬥不過諸葛亮?

用戶68886090


文|小河對岸

223年,劉備於白帝城含恨去世,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李嚴。按劉備生前之安排,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互相制衡。但為何到後來,諸葛亮卻可以輕鬆碾壓李嚴,軍政獨攬了呢?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建興元年,封(諸葛)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除政事之外,諸葛亮還主導軍事,南征孟獲、北伐曹魏,皆由諸葛亮自專(史載:..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

而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載..(章武)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白帝城)。這統兵之權,劉備明明是交付給李嚴的。那為何諸葛亮卻可以輕鬆碾壓李嚴,而把軍權也攬在手中呢?

諸葛亮之所以能輕鬆碾壓李嚴,其一,諸葛亮品行高尚、處事公正而深得人心,而李嚴卻性格高傲讓人難以親近。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陳壽對李嚴的評價是:性自矜高;而蜀漢大臣陳震也曾說:“正方(李嚴字正方)腹中有鱗甲(桀驁叛逆),鄉黨以為不可近。”

其二,諸葛亮乃是蜀漢荊襄派系的領袖,而李嚴卻相對較為孤立。諸葛亮出身於荊襄,起身於荊襄,而荊襄派系乃是蜀漢統治的基礎。而李嚴出身於南陽(按地理也屬於荊襄),卻原系劉表的人,曹操南下荊州之時,李嚴才進入蜀中投靠了劉璋。所以,李嚴雖屬劉璋的舊勢力,卻資歷較淺,又非益州土著勢力。故而,李嚴的勢力根基遠不能與諸葛亮相比。

其三,諸葛亮的地位在李嚴之上,利用職權之變漸漸架空李嚴。諸葛亮為輔臣之首,劉禪即位之後,諸葛亮便開府治事。按理說,李嚴也具有開府治事的資格,卻未獲批准。李嚴並不具備諸葛亮那樣的品行,若其也開府治事,那麼蜀漢很有可能分裂內亂。而諸葛亮雖統兵之權低於李嚴,但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劉備稱帝之後....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也就是說諸葛亮除了丞相這職位之外,還兼領了司隸校尉(前任為張飛)。而司隸校尉就相當於首都(成都)衛戍司令,也是有統兵之權的。諸葛亮便可以利用此雙重身份,而把軍權也漸漸收攬在手。

那麼,諸葛亮又是靠什麼手段,而將李嚴的軍權收攬過來的呢?其實,也就一招,這便是“蜀(漢)吳通好”。劉備以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是因為蜀漢夷陵慘敗之後,蜀吳關係最為緊張。此外,劉備對荊州之地仍念念不忘。因劉備的用兵方向與防禦重心都在東線,故而才讓李嚴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諸葛亮輔政之後,改變了劉備的用兵方向,而與吳國修好,就使得蜀漢東線的高危警報解除。李嚴留鎮永安的重要性也就嚴重降級了,而諸葛亮南征孟獲、北伐曹魏,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抽調李嚴的兵力了。

參考史籍:《三國志》、《資政通鑑》等等;


歷史聞知社


我們先看看二人來到蜀漢的狀況,我們先說一說李嚴,李嚴算是一位治世能臣,有一定的才能,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璋任李嚴代為護軍,在綿竹一帶抵抗劉備。李嚴率領部下投降劉備,劉備任命他為裨將軍。平定成都後,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所以你看,李嚴是降將,而諸葛亮,孔明呢,大家都知道,他可是劉備三顧茅廬去請回來的,而且劉備從荊州開始發跡,全部都是從諸葛亮來到的時候開始的;

二人從出身上就是天差地別的,再說二人的成就,完全也是天地之差,李嚴只是治世能臣,能夠治世安邦,而諸葛亮對於蜀漢卻是功臣,蜀漢的天下幾乎都是諸葛亮的功勞;


而白帝城託孤,劉備選擇這兩人,其實也是怕諸葛亮一家獨大,劉備當然知道李嚴的能力怕是鬥不過諸葛亮,只不過找一個權衡諸葛亮的人罷了,而事實也是如此,李嚴在後方做的那些坑害孔明的禍事都足以見得此人是個禍水;

後來因為假報,誣陷諸葛亮,導致二人矛盾徹底激化,最後被諸葛亮彈劾下放,公元234(建興十二年),李嚴聽說諸葛亮去世,於是發病而死。李嚴生前常企望諸葛亮會再次起用他,考慮除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憤發病。


百變歷史秀


李嚴鬥不過諸葛亮?好吧,我們看看李嚴拿什麼和諸葛亮鬥。

出身,資歷和官職。李嚴的出身就是南陽人士和諸葛亮差不多,可偏偏他先在劉表治下為官,後入蜀為劉璋所用,最後投降劉備。然而諸葛亮正兒八經的荊襄派系,所以要說出身李嚴比不過諸葛亮。然後再看資歷和官職,平定李成都後李嚴為興業將軍,諸葛亮為軍事將軍,屬左將軍府事,而且受到封賞和關羽,張飛,法正屬於最高。等到劉備稱帝的時候,李嚴只是輔漢將軍,諸葛亮已經是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死後,諸葛亮還領了司隸校尉一職。在劉備敗退永安的時候,李嚴為尚書令,負責輔佐劉備在永安的日常政務,這個是李嚴最大的仰仗,然而在錄尚書事的諸葛亮之下。到了託孤時,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這個是明確記載的。諸葛亮其實官職沒升,但讓劉禪視之為父,實權恐怖。而李嚴則給了中都護,中都護不常設,統內外軍事。這個也很厲害,相當於軍事大權由李嚴說了算。但是劉備補充了一句,留鎮永安。那麼中都護的實權很有限,留鎮永安就意味著遠離權利中心的成都,頂多只能算永安都督。實際情況也是,因為要防範東吳,所以李嚴相當於被鎖在永安。等到劉禪上位的時候,封諸葛亮武鄉侯,開府治事,相當於曹操的霸府。李嚴則給了都鄉侯,假節,光祿勳,光祿勳這個也是實權,但是依然是遠離成都沒什麼用處。再往上,李嚴督江州的時候想要劃分五郡作巴州,自己任巴州刺史,可以說這個野心很大,和劉焉當初廢刺史立州牧一個德行。諸葛亮自然不會同意,然後又慫恿諸葛亮加九錫,進爵稱王,這個就和孫權勸曹操稱帝一樣。當然除去野心以外,也有可能就是想要官和更高的地位,諸葛亮位置提高了,他李嚴也可以再往上升了。諸葛亮北伐西征的時候,想讓李嚴督漢中,李嚴用司馬懿開府辟召來說事,於是遷驃騎將軍,因為諸葛亮時候蜀漢沒有大將軍,驃騎將軍已經是軍方第一人了。李嚴的官職也到頭了,還讓了李豐接替李嚴督江州。等諸葛亮北伐,讓李嚴以中都護署府事,這裡中都護又出來了,可惜署府事,完全就是接受諸葛亮直接管轄。綜上所述,李嚴的官職一直在諸葛亮之下,偏偏很多都是沒有實權,那麼憑什麼鬥得過諸葛亮?

出身資歷和官職都比不過諸葛亮,那麼才智權謀比諸葛亮強也能扳倒諸葛亮,很可惜,李嚴一系列操作真心捉急,陷害諸葛亮不成反而被諸葛亮抓住把柄。


專懟小白


李嚴本是和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之臣,後來卻被諸葛亮革除官職,削去爵位,降為平民。

諸葛亮對李嚴的印象並不是一開始就很不好。客觀的說,李嚴也是蜀漢政權中難得的高才。史載,公元218年,益州(今四川)發生了以馬泰、高勝為首的武裝暴動,參與人數多達數萬,並一舉攻克了資中(今四川資陽)等郡縣。當時劉備正在漢中與曹軍鏖戰,蜀中兵力緊張。李嚴臨危不亂,他沒有向朝廷提出增兵的請求,僅率領麾下5000人馬就平息了馬泰、高勝之亂。此事反映了李嚴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正因為李嚴才幹出眾,劉備臨死前才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李嚴二位重臣,讓他二人並受遺詔輔佐少主,李嚴被任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鎮守永安(今重慶奉節)。永安位於吳蜀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劉皇叔對李嚴的信任與倚重。

諸葛亮對李嚴也很看重,誇他:“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大意是:處理問題敏捷快當,行動舉止雷厲風行,從無停滯,為人正直無邪)”。

可是,性格孤傲、自視甚高的李嚴身居高位後,慾望開始膨脹,變得唯利是圖,不僅如此,他還勸諸葛亮“受九錫(古代皇帝賜給立有殊勳之諸侯、大臣的九種禮器,是對人臣最高禮遇的一種表示)”,晉爵稱王,以便自己也隨其獲利 ,這大大出乎“志向高遠,淡泊名利”的諸葛亮之意料,他當即修書一封,駁斥了貪慾暴增的李嚴:“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指魏明帝曹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

這封信措辭嚴厲,等於責備李嚴,從“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諸葛亮突然覺得自己和相知已久的李嚴有了陌生感與很深的隔閡。

當初,劉備白帝城託孤時,遺命李嚴留守永安,有以他的軍事才幹對付東面勁敵孫吳之深意。劉備死後,諸葛亮經過深思熟慮,對他最初制定的大戰略做了重大修改補充,決定放棄荊州,以結好東吳,共抗曹魏。隨著吳、蜀關係的逐漸改善,由李嚴駐守永安的意義與作用已沒有當初那麼重要,於是諸葛亮名李嚴移駐江州(今重慶),改派護軍使陳震鎮守永安。

李嚴卻認為這樣做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地位與作用,於是心中大為不滿。諸葛亮出師北伐,命李嚴分撥一部分兵力增援漢中,李嚴卻以此“窮難縱橫,無有來意”,拒絕發兵支援。不僅如此,他還要求諸葛丞相劃出5個郡建立巴州,由他擔任巴州刺史。李嚴的意圖是想借此發展其個人勢力,諸葛亮看透了他的小算盤,遂嚴詞拒絕。

陳震等人看不慣李嚴的作為,屢勸諸葛亮提防李嚴,說“

李嚴腹中有鱗甲” 。對此,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但為了北伐大計,也為了迅速完成軍事部署,以及發揮李嚴的軍事、行政才幹,仍上表舉薦李嚴之子李豐擔任江州(重慶)都督,以接替李嚴離開後的各項公務,李嚴這才率軍前往漢中。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率軍出祁山,李嚴負責在後方調集、轉運糧餉,時值夏秋交替之際,連降暴雨,山道崎嶇泥濘,又時有山洪暴發,加上李嚴督運不利,時有延誤,導致供應前方的糧草難以為繼,於是李嚴派參軍馬忠去前線請諸葛亮退兵。諸葛亮見糧食供應不上,被迫下令撤軍,大軍撤回後,李嚴故作驚訝,以吃驚的口氣問:“軍糧充足,為何要撤軍”?想以此為自己開脫糧草轉運不利的罪責。

同時,他向後主劉禪上表,謊稱諸葛亮被迫撤軍是為了誘敵深入,再關門打狗,圍而殲之。對自己督運糧草的失職,卻隻字不提。諸葛亮知道李嚴顛倒是非、信口雌黃後, 覺得再容忍下去勢必釀成禍亂,便親自擬就一封奏疏,揭露了李嚴的罪行,並聯合文武百官集體上表彈劾李嚴。於是李嚴被依法懲處, 遭罷黜官爵,削職為民,流放到桐梓(今貴州遵義下轄縣)。

歷史文獻記載李嚴生活奢侈,熱衷於功名利祿,不喜節儉,不憂國事,這些都是諸葛亮所深惡痛絕的。再加上他犯有上述重罪,於情於理,都應加以嚴懲。但諸葛亮並沒有從自己的好惡為出發點,而是顧全大局,考慮到李嚴確實有真才實學,又是託孤重臣,自己的副手,蜀漢諸臣中名副其實的第二號領導人物,所以只將他貶為庶民,流放到桐梓郡。以李嚴所犯罪行的嚴重程度,足可以判死刑殺頭的,對他的最終處罰,顯然帶有從寬的性質。

諸葛亮懲治李嚴是沒有任何個人恩怨的,雖然此說一向有爭議,但此後發生的一件事,足可說明諸葛亮的坦蕩胸襟與心底無私:

李嚴被流徙後,諸葛亮將他的兒子李豐由江州都督攫拔為中郎參軍,調他到成都丞相府任職,並信之不疑,加以重用。原先張裔擔任留府長史,主持相府的日常工作;蔣琬為參軍,協助張裔。230年,張裔病死,蔣琬升為留府長史,負責相府工作的正常運轉。如今諸葛亮將李嚴之子李豐調到相府任職,就是讓他當參軍,輔佐蔣琬。李豐在諸葛亮的勉勵與教誨下,發奮努力,有所作為。後來他官至朱提(在今雲貴交界處的昭通、曲靖、威寧、畢節等地)太守。而被流放到桐梓郡的李嚴也期望有朝一日諸葛亮能原諒、赦免、重新起用自己,讓自己有機會戴罪立功。不料3年後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李嚴自知復出希望已成泡影,內心極度失望憂憤,不久抑鬱成疾,病發而死。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很多人覺得劉備給李嚴軍權是想平衡諸葛亮,也不想想當時有什麼將軍能聽他的,蜀中和一些青年將領大多在劉備伐吳時死了。劉備這麼做我覺得唯一的原因是不想太苛待蜀中才俊。諸葛亮獨權是板上釘釘的事(沒有貶低的含義),尤其是當時確實有危急存亡之秋的風險。李嚴自己心裡也有數,只是後來他看錯了諸葛亮。李嚴被貶為庶人,諸葛亮死的時候李嚴也是覺得羞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