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在江陰回憶初戀(舊作)

今天(2011年4月25日)做一回標題黨——

葉兆言先生到江陰圖書館演講,把文學比作愛情,又交代說他最早有文學的感覺時正在江陰。連貫起來,我們可以認為,這一次葉兆言先生在回憶初戀。

叶兆言在江阴回忆初恋(旧作)

葉老師之前和江陰圖書館預約的主題是《文學是一種註定》,但前天臨時改成了《文學的用途》,而最終要表達的則是「文學沒有用」。「文學的用途」這一話題是葉老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在這次講座中,首次提出——這應該是我們這些聽眾的幸運。

講座開頭,葉老師用大量的時間講述了他對江陰的印象。因為母親是江陰人,所以葉老師與江陰有著很深的緣分。葉老師記得自己五六歲的時候,跟著家人來江陰。在途中,年幼的葉兆言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太陽跟著我們跑!」同行的解放軍叔叔「糾正」了他的說法,並且講了「刻舟求劍」的故事。

葉老師說「太陽跟著我們跑」的感覺和「刻舟求劍」的故事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者沒有誰對誰錯,或許文學的目的就是尋找那把丟失的劍,儘管在時間上、空間上都已經錯了,但文學代表了在現實生活中不願放棄的姿態。

有時候,說不清、道不明的混沌狀態,才是最美的。

接下了,葉老師繼續講他在江陰的經歷,講到江陰的滄桑變遷。講到這次看到「幸福江陰」四個字的感慨。

隨後,葉老師小心地亮出自己的觀點——他今天講「文學的用途」的目的,正是為了說明「文學沒有用」。

我能夠理解葉兆言先生的觀點,但葉老師的表述也確實讓一些人很「受傷」,他說他在表述類似觀點的時候,曾經有一個高中生站起來用魯迅先生的例子來反駁。隨後,葉老師說,其實魯迅也有過類似的表述。在之後交流時間裡,有一個學生站出來用韓寒的例子來反駁。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一度想中止這個學生的發言,但在葉先生的堅持下,又把話筒交還給了那個學生。

葉老師的回答非常精彩,他說中國古代有「文以載道」的說法,也有「詩言志」的說法。葉老師認為,文學更接近「詩言志」的「詩」,主要是小說、散文、詩歌,這些都沒有什麼實際的用途。而「文以載道」的「文」可以理解為實用文體,包括公文等。魯迅是文學家,但他的武器恰恰不是文學——魯迅是用雜文喚醒民智。

最後,葉老師總結說,說文學無用,是不希望文學被拔高、被有用——還原文學的本來面目;同時,文學很美,他值得你去愛他。

當被問及「您爺爺是葉聖陶,父親是葉至誠,您生活中這樣一個文學世家,有什麼傳承時」,葉兆言先生否定了「傳承」一說。葉老師認為:文學不比中醫,沒什麼「家傳絕學」可言;如果文學有家傳,那恰恰是文學的絕路。

為了強調文學無秘訣可言,葉老師還談起一件趣事——葉聖陶先生不許葉兆言先生寫「創作談」之類,但葉至誠先生卻悄悄地說:「別聽你爺爺的,他自己也寫過創作談。」

葉老師說:我之所以在文學之路上成功了,是因為自己真的愛上了文學,文學成了生活的必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